菊花島

菊花島

從遼寧興城海濱向東南方向海面望去,海天交接處隱約可見一座起伏的山巒,兩端交聳,中間凹陷,這就是菊花島。菊花島(又名覺華島)位於興城東南10餘公里、距海濱浴場9公里的海中,從海濱出發50分鐘之後就可以抵達,有南有普陀山,北有覺華島之美譽。菊花島成長葫蘆形,面積13.5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98.2米,海岸線長27公里,是渤海灣中最大的島嶼。其面積堪稱“北方小澳門”。2012年,2月22日,覺華島旅遊度假區在保留興城市所屬的基礎上,全面擁有經濟和社會公共事業管理許可權,實行財政單列,擁有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委託管理興城市覺華島鄉。2016年5月初由興城市全面接收,2016年6月27日興城市委召開第89次常委會, 通過了撤銷菊花島街道黨委成立菊花島街道黨工委的建議,理順了管理體制,覺華島正式回歸興城市行政管轄。2016年8月2日 興城市七屆一次常委擴大會議,覺華島旅遊度假區(正縣級)新班子調整完畢,全區下轄1個菊花街道和多個事業單位以及駐興辦事處。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菊花島位於遼寧省興城市十五裏海中,處北緯40°28’18”至40°31’28”,東經120°46’08”至120°49’36”。東北距釣魚台小塢碼頭12.5公里,西北距曹莊五城子7.5公里。

行政區劃

菊花島鄉轄2個村,9個自然屯。南村:吳屯、懷屯、南海沿、雷屯、嶺西、山南;北村:城子裡屯、河溝屯、北山屯。鄉政府駐地北山屯。

自然環境

菊花島菊花島
菊花島鄉由菊花島、磨盤山島、張山子島、楊山子島四個島嶼及一雙人礁組成。菊花島,長葫蘆形,兩頭寬闊,中間窄細,斜臥海中。面積13.5平方公里,是遼東灣中最大的島嶼。東北至西南走向,長六公里,南北寬一至四公里之間。中間有一細谷,南北長一公里,東西寬半公里,將島分成東西兩半部,東大西小。島上東半部山勢險峻,多為懸崖峭壁,最高峰大架山,海拔198.2米。遼代圓融大師建大龍宮寺後,就稱它為覺華島。明天順四年(1460年)在此建大悲閣。現除唐王洞和大悲閣外,還有八角井、菩提樹、點將台、淨水盆、九頂石、渤海觀音等名勝古蹟。龍頭上有明代中年游擊祖大壽屯兵時,所築“營城子遺址”。島上西半部為丘陵山區,最高峰海拔191.8米。以它為主形成西半部。嶺西屯北海沿有石山礁屹立。山南屯海沿山石嶙峋,明暗礁林立,現已開闢成旅遊風景區。

全鄉面積15平方公里。環島公路48華里,海岸線長20.59公里。最高潮位2.3米,最低-0.8米。菊花島因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其區域屬亞濕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天溫暖潮濕,氣溫早晚涼,中午較熱。冬末春初比較寒冷,空氣乾燥,冷空氣勢力較強。冬天常刮東北風,風力最大可達7—8級。因此海島較大陸氣溫相差15天左右。平均氣溫9.9°,年平均降水量548毫米,年平均風速7.1米/秒。全鄉共有林地7300畝,樹木品種有刺槐、松樹、桑樹、榆樹、菩提樹等,主要以刺槐為主,松樹次之。到6月槐花盛開季節,滿島飄香,沁人心脾。島上鳥類品種豐富,為鳥類的天堂。

人口

島內常住人口3000人,2008年自然增長率為-6‰。島上空氣新鮮,環境靜謐,適宜人居,島上80歲老人46人,占人口的1.5%。

社會發展

菊花島菊花島
菊花島鄉現有耕地149.5公頃,主要作物為玉米、高粱、大豆、花生。菊花島四面環海,是從事漁業生產的天然基地。全鄉有灘涂面積15000畝,生產雜色蛤。島四周海域生產螃蟹、蚶子、海蜇、皮皮蝦、八爪魚、魯子魚、白眼、青皮魚、青條魚、鯿魚、梭魚、對蝦等海產品。菊花島的海鮮是遊客最嚮往的美食。

旅遊業是該鄉新興的行業,它逐漸成為我鄉的又一支柱產業,逐漸取代漁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旅遊業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是在九十年代以後,交通工具的改善、基礎設施的開工建設及宣傳力度的加大,使到島旅遊的人數逐年增加,同時也促進了島上各業的發展。船、車、路、景點建設也加快了步伐。建成了陸島交通碼頭,擁有客運船隻10艘,並納入行業管理。2003年,成立了宏基客運公司,現有車輛36台。2002年環島黑色路面鋪設完成。開發建設了磨盤山休閒度假島、怪石灘景區。2006年被省旅遊局評為AAA景區。安裝有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通信信號發射塔,使島內程控電話與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0%。島上高等級賓館3家,普通飯店旅店40餘家。隨著全國旅遊行業的日益發展,菊花島旅遊也隨之升溫,到島人數已突破17萬人。2000年,菊花島鄉編制了社會發展十年規劃。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興城市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戰略布局的建立,使菊花島的地位驟然升級,菊花島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新機遇。社會各界熱切關注,大龍宮寺、大悲閣、等古蹟重建工作持續展開。

隨著旅遊業的興起,菊花島鄉的支柱產業也由農業、漁業為主向旅遊與漁業協調發展轉變。海珍品、海乾等小商品市場逐漸形成,飯店、旅店、燒烤店逐漸形成規模。全島的經濟重心完全轉換到旅遊上來,80%的行業直接或間接為旅遊提供服務。家庭旅館日益興起,現也成為菊花島旅遊業的一個新亮點。現有家庭旅館46家,由政府統一管理,規範經營。2005年我鄉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76.6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237.9萬元;漁業總產值達到2610.3萬元;第三產業產值4881.9萬元,其中旅遊業達到1000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08萬元,稅收收入10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600元。

菊花島鄉九年一貫學校,師生400多人。共培育出博士後、博士、碩士8人。2004年底,建成一座高標準的敬老院,可容納18位老人入住。全島固定電話600多部,普及率達到70%。衛星有線電視安裝率達到80%。2006年開通寬頻服務。電力充足,有海底電纜和大陸相連。

景區景點

現有三個景區:唐王洞、大龍宮寺景區、怪石灘景區。著名的景點有:大龍宮寺、海雲寺、大悲閣、石佛寺、八角井、唐王洞、菩提樹、聖水盆、點將台、九頂石、四海龍王廟、渤海觀音、石林、囤糧城等。

金代詩人王寂於公元1175年遊覽覺華島時,即興作了《覺華島》。《留題覺華島龍宮寺》等詩。詩中有“雲奔霧涌白浪卷,一葉掀備洪濤中”;“平生點檢江山好,我自龍宮覺華島”;“四顧鯨波翼寶岩,玻璃環押青螺髻”;“夜涼海月耿不寐,幾欲舉手捫天星”等名句。清代詩人和瑛也用“碧海真如畫,蓬壺隔水崖,波瀾成雉堞,精鑿隱人家。時放桃花棹,堪尋菊谷花,何當乘躋往,絕頂隱流霞”的五言詩來讚美菊花島。1884年,蓋縣文人傅煥堯的《覺華島遊記》更詳細的記載了菊花島的景觀。菊花島迷人的自然風光便可見一斑。八角井是菊花島上的一眼淡水井。海灘有東海浴場和南海浴場。分別在菊花島東和島南。

特色美食

清水煮雜色蛤

特產蛤叉(藍面鏡蛤)、雜色蛤,鮮美異常,是其他沿海地區罕見的珍品。清水煮雜色蛤、蟶子等,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保持了貝類的原有的鮮香,不僅是沿海民眾自家的食用習慣,也成為莊河酒店飯館不可或缺的保留菜餚。

紅烤全蝦

紅烤全蝦主料是不除皮、只除腸的全對蝦,加姜、蔥、植物油煸炒後,加紹興酒、白糖、精鹽,再放到鍋里用慢火烤,收淨湯。出鍋後的大蝦,頭尾連在一起成花瓣形,盛在大圓盤中,猶如一朵盛開著的牡丹花,火紅明亮,色澤喜人,蝦肉肥美、鮮嫩香甜,醇而不膩。

鹹魚餅子

漁民必須早出海,有一頓飯是一定要在海上吃的,吃鹹魚餅子省事、方便。對一般市民來說,以前冬季新鮮蔬菜少,只有白菜蘿蔔,調劑菜餚時,經濟實惠又隨處可買的小魚兒就成為家庭主婦的首選,家家戶戶每年都要鹽漬和晾曬一些鹹魚,鹹魚和苞米麵餅子成為最佳組合,家中吃飯、外出帶飯都少不了,漸漸走上街頭,成為著名小吃

飲食習慣

境內居民飲食習慣,一般是一日三餐,早、午吃乾飯,晚上吃稀飯。副食早晨較為簡單,吃各種小鹹菜,中午和晚上吃炒菜或燉菜。主食:以高粱米、玉米為主,間食地瓜、大米、白面;副食主要有黃瓜、茄子、豆角、辣椒、西紅柿等。冬季多貯存大白菜、蘿蔔、土豆、漬鹹、酸菜,有時也食用蛋類、肉類、魚類等,四季都有乾、白豆腐。

人民在飲食方面,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改善的。建國前,貧苦人家多是半年糠菜半年糧,平時一日三餐都是用高粱面或玉米面摻些野菜做餅子或菜糊糊,中等人家才能吃上高粱米飯或玉米面餅子。只在逢年過節時才吃上幾頓高粱米麵的餃子。少數富裕者平時也以高粱米為主,但經常可以吃些大米、白面;副食比較講究,除吃新鮮蔬菜外,魚類、蛋類、肉類經常不斷,遇有年節吃喝更豐盛。

建國後,人民生活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和提高。城鎮人口按品種定量供應口糧,平時細糧約占30%,主要節日細糧供應數量還略有增加。農村雖然仍以高粱米、玉米為食,但國家在年節都要供應一定數量的細糧。很多人家自己還要買一些大米、白面,以改善生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黨的農村政策得到落實,相當一部分農民經濟上富有,以大米、白面為主食者逐漸增多。不少菜農冬季利用塑膠大棚或暖窖種植蔬菜,因此民眾一年四季均可吃到新鮮蔬菜。鮮蛋、鮮魚和各種肉類也成為人民常菜餚。過去農村多數人家飲用石砌大井水,城鎮飲用管井(洋井)水,現在農村也改用管井水,城鎮多數人家用上自來水。

旅遊信息

交通路線:乘火車或者客車到達興城,然後在興城碼頭乘坐直達菊花島的客船,航程40分鐘;

開放時間:8:00~18:00;

門市票價:門票,40元/人;往返船票,90元/人。

旅遊注意事項:菊花島位於興城海濱碼頭以南9公里的海中,坐船約1小時可到。菊花島內建有環島公路,公路的個另地段為碎石路面,旅遊時節有中巴車環島游,島上最高山約190米。島的東側有一景區,內有八角井、唐王洞等和一些仿古建築,機動車只允許順時針環島游,景區門票5元/人,環島一周約25公里。全島屬菊花島鄉,分北村和南村,下屬8個屯子,全島以打魚、少量農作物和旅遊為主要生活來源,島上居民住家大多打有水井,水質一般。菊花島環島有許多沙灘,但會攙雜有一些碎石和貝殼。

6月底海水溫度適中,環島均能找到野外的游泳場所,但島上淡水不多,住老鄉家均不能洗澡,在菊花島碼頭曾看到有洗浴的牌子,但價格不詳。旅遊時節興城碼頭與菊花島碼頭在周末每天有二至三班船往來,往返船票30至40元/每人。據說冬天時,每天只有一班船來往,最冷的一個月裏海水會結冰,人可以走過9公里的冰面來往於兩地。

交通信息

菊花島碼頭與興城碼頭有班船,行程約40分鐘,往返票90元(七日內返程有效)。島上有客運公司,可到達南海浴場和各旅遊景點。

相關報導

溫總理牽掛菊花島 “援兵”昨日破冰救島

2010-01-22 葫蘆島市菊花島被海冰包圍,3200多名居民出行受阻、生活受影響的,引起了中央、省和市領導的關注。溫家寶總理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重視海冰災害的影響,關注百姓生活。昨天,葫蘆島市召開新聞通氣會,向記者介紹了目前葫蘆島市所轄菊花島的相關情況。隨後,記者乘坐破冰船登島探看,居民們表示,目前的海冰包圍情況對居民的生活影響並不大。

各級政府聚焦菊花島

近期,菊花島被海冰包圍的報導發出後,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也做出重要指示。葫蘆島市委、市政府迅速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批示精神,採取得力措施,確保菊花島民眾生活無憂。記者了解到,昨天,陳政高省長還通過電話詢問、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常務副省長許衛國親自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昨天上午,趙國紅副省長和省交通廳廳長鄭玉焯分別趕赴葫蘆島興城市,視察菊花島周邊海冰冰封情況。葫蘆島市副市長劉寧綏在21日早晨6點30分,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趕赴興城,與興城市和菊花島鄉的有關人員研究、細化、完善應急預案,確保人民民眾生活和生命安全。據了解,目前葫蘆島市已經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的組織領導機構,實現統一指揮,上下聯動工作格局,確保不出現影響島上居民生活的問題。

返航時拖船左舵受損傷

隨著汽笛聲響,中海油天津公司濱海242號船充當了救災運輸破冰船。這條船是具有4800馬力的大拖船,除了參與慰問的人員外,還滿載著一大批生活必需物資,從葫蘆島港踏冰起航直奔菊花島目的地。葫蘆島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志慧告訴記者,“我們頭一天晚上11點多才借到船隻,準備了好幾個小時後,早晨5點就趕到碼頭裝運米麵油等生活物資,這裡距離菊花島有20海里左右……”

據了解,以往到 菊花島一般只需要40分鐘行船時間,由於海冰封凍的原因,濱海242號歷時2小時50分,才艱難抵達了菊花島碼頭。一路上,隨船的工作人員和部分記者都感受到了凜冽的寒風,部分人員還因為破冰行船出現了暈船症狀。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說,濱海242號工作船的起航,需要軋開近50厘米厚的海冰,因此需要趁漲潮時間來開錨地。

在返航過程中,由於海冰堅硬,拖船的破冰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拖船的左舵受到了損傷,載著眾人的破冰船只能依靠右舵行駛,被大家戲稱為拖著“一條腿”回家,拖船只能以腳踏車最低時速返航。7個多小時的往返航行,這艘大拖船終於在下午1時許停靠在了葫蘆島港。

儲備糧可以吃到五一節

記者跟隨相關人員展開調查發現,目前,菊花島上居民生活安定,居民生活必備品儲備充足。初步統計,島上商業網點和居民家庭共有儲備食糧146噸,白菜、蘿蔔、土豆、醃製菜和柴草、常用藥品、生活必備品、水資源等各種物資充足,能夠滿足封島期間島上居民正常生活需求。

按照統計出來的數據計算,菊花島上3200餘名居民,每人可以平均分配到近一百斤的糧食,如果按照每人每天食用1斤糧食計算,足可以讓島上居民生活到4月中旬。菊花島鄉政府張立東鄉長告訴記者,目前島上居民生活秩序穩定,通過各項措施的制定和落實,島上秩序良好,人心穩定,生活安定。此外、島上各種生活設施運行良好。島上供電、用水、取暖等基本生活設施運行良好,廣播、影視設施設備運轉正常,居民與外界通信聯絡暢通。

海冰對居民生活影響並不大

張立東鄉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菊花島年年冬天被海冰圍困,今年雖然是30年來最嚴重的海冰災害,但島內居民生活受到的影響並不像想像中那么嚴重。他表示,今年海冰跟往年相比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跟往年一樣,對於菊花島老百姓來講,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因為往年也都是這種情況。

張立東說,菊花島鄉政府辦公地點在島內,不過每年冬天海冰形成期間,島內戶籍的鄉政府幹部繼續留守政府辦公樓,其他幹部則駐紮在興城市區,兩地協調工作,一旦菊花島內出現緊急情況,駐紮在陸上的工作人員可以迅速聯絡上級部門並協調應急設備快速入島。

據了解, 菊花島周邊海域水深3.5米,島上供水系統75%是自來水管網,其餘靠打深井,目前人畜飲水沒有問題。菊花島上的生活必需物資都是提前運進來的,現在海島上物資根本不匱乏。張立東表示,從某個程度來說是比較充裕的,完全可以過一個富庶的春節。菊花島上老百姓有跑凍的習慣,記者到達 菊花島上後,很直觀看到這一點,冰上面已經跑出一條道來了,機動車輛都能進去。

春節前後會定期破冰通航

有關人員介紹,在春節前後,還將定期實施破冰通航,確保島上居民定期登入購買必要物品。

由於菊花島歷年冬季長期冰封,島上居民有“走冰”出行習慣,為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相關部門在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的同時,組織人員嚴密看護冰面,堅決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直升機可及時調運救災物資

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也積極做好了突發海洋自然災害的應急工作。儲備充足的食品、藥品、煤炭、棉衣等救援物資,修繕直升機停機坪。一旦出現嚴重影響島上居民正常生活狀況,可立即調動直升機運送救災物資、生活必需品和醫療設施設備,確保各類緊急事件得到有效處置。華慶本報記者梅天磬/文 華慶/攝

菊花島是遼東灣第一大島,面積13.5平方公里,距陸地最近7.5公里,距離興城海濱12.5公里,島上居民3000多人,設菊花島鄉,隸屬於興城市。

菊花島長六公里,南北寬1~4公里。島上東半部山勢險峻,多為懸崖峭壁。該島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吸引遊客幾十萬人次。菊花島在唐宋時期曾叫“桃花島”,元朝時改名為覺華島。1922年,因為島上遍開菊花,該島被改名為 菊花島。

歷年1至2月份菊花島周邊海域都結冰封凍,客船停航,形成自然封島狀態。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從2009年12月26日起,興城市出現了少有的寒冷天氣,陸島運輸船舶於12月31日正式停航,島上居民與大陸隔斷。

旅遊景點

菊花島菊花島

菊花島南端有張家山島和楊家山島,北端還有狀如磨盤的磨盤山島。三島如影相隨,島上煙波浩渺,雲霧繚繞,象仙女籠罩著面紗,使人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揭開她的神秘,領略她的綽約風姿。

島上東側是一座海拔遼寧興城菊花島集萃198米的峰巒,山古嵯峨,千姿百態,沿著羊腸小道登山遠眺:水天一色,蒼茫無際,望見天地根"。還有企鵝石,狀若企鵝昂首翹足,凝視遠方,仿佛企盼遊人到此觀光;而獅石頗似勇猛沉雄的獅子在俯瞰大海,為遊船保駕護航……

菊花島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耐人尋味。從現存的龍宮寺、大悲閣遺址,可以想見當初的龍宮寺必定氣勢恢宏、景觀肅穆;大悲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登島沿環山公路可遊覽唐王洞、八角琉璃井、九頂石、菩提樹等名勝,是旅遊觀光、避暑的好去處。

垂釣樂園

夏秋之間,垂釣愛好者來到菊花島,肯定會不虛此行。菊花島周圍礁石林立,海草濃茂,是各種海魚棲息、覓食、繁衍的天然場所。林立的礁石又是阻止網具捕魚的天然屏障。因而,這裡是魚的天堂,也是垂釣者的樂園。菊花島海釣的最佳季節為8月至11月中旬約3個半月。主要魚類有:梭魚、鱸魚、銅鑼魚、海浮(甲脊)、刺毛、小黃魚、扔巴等。既可以進行船釣,也可以進行磯釣。

船釣

如果喜歡更真切的感受大海的磅礴與廣闊,就可以選擇船釣。在蒼茫的大海上,幾葉扁舟,數名釣客,揮竿拋線,一展所長。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或是屏息凝神,一副眾里尋它千百度的執著;或是悠然自得,滿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灑脫。無論以何種心態,都能得到相同的快樂。人因為海而平添了幾分豁達,海因為人而增加了許多生氣。此時的大海會很配合地將驚濤駭浪收斂起來,把文靜而嬌羞的另一面展示給釣客。釣客雖然體會不到乘風破浪,劈波弄潮的激情與豪氣,卻另有一種滄海之中穩坐釣魚船的超然與孤傲。

磯釣

如果喜歡體驗海岸的深沉與厚重,則可以選擇磯釣。島上有機動三輪車,可以往返各個釣點。如去周圍的小島,漁民出海可免費接送。垂釣者可以在雄雞唱曉、朝霞滿天的清晨欣然揮竿,可以在夕陽西下、餘輝脈脈的傍晚怡然垂釣,也可以在夜幕降臨之後、萬籟俱寂之時,披星戴月進行夜釣。藍天之下,滄海之濱,潮來潮去之時,雲捲雲舒之際,身安心靜,氣定神閒,撒下一竿香餌,靜待咬線之魚。既無“獨釣寒江雪”的清高,更無“垂釣渭水河邊”的深意,卻自有一番閒情逸趣縈繞心頭。此中之樂,若非親歷,很難領會得來。

到菊花島來垂釣,不管收穫多少,都是一次難得的經歷,都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