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蠕蟲

莫里斯蠕蟲

莫里斯蠕蟲是一種電腦病毒。它的編寫者是美國康乃爾大學一年級研究生羅特·莫里斯。

病毒簡介

它的編寫者是美國康乃爾大學一年級研究生羅特·莫里斯。這個程式只有99行,利用了Unix系統中的缺點,用Finger命令查在線上用戶名單,然後破譯用戶口令,用Mail系統複製、傳播本身的源程式,再編譯生成代碼。最初的網路蠕蟲設計目的是當網路空閒時,程式就在計算機間“遊蕩”而不帶來任何損害。當有機器負荷過重時,該程式可以從空閒計算機“借取資源”而達到網路的負載平衡。而莫里斯蠕蟲不是“借取資源”,而是“耗盡所有資源”。

蠕蟲病毒的始作俑者——羅伯特·莫里斯

莫里斯是在家裡第一次接觸計算機。莫里斯的父親曾從NSA帶回一台原始的神秘的密碼機器,成為一家人的談資,激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他自己12歲就編出高質量電腦程式,18歲時,就具有在最負盛名的貝爾實驗室和哈佛大學當過程式設計師的赫赫經歷。難怪有人感嘆:他的簡歷,簡直像電腦名人錄中的一樣。
1988年冬天,正在康乃爾大學攻讀的莫里斯,把一個被稱為“蠕蟲”的電腦病毒送進了美國最大的電腦網路——網際網路。1988年11月2日下午5點,網際網路的管理人員首次發現網路有不明入侵者。它們仿佛是網路中的超級間諜,狡猾地不斷截取用戶口令等網路中的“機密檔案”,利用這些口令欺騙網路中的“哨兵”,長驅直入網際網路中的用戶電腦。入侵得手,立即反客為主,並閃電般地自我複製,搶占地盤。
用戶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些不請自來的神秘入侵者迅速擴大戰果,充斥電腦記憶體,使電腦莫名其妙地“死掉”,只好急如星火地向管理人員求援,哪知,他們此時四面楚歌,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網路中電腦一批又一批地被病毒感染而“身亡”。當晚,從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網際網路用戶陷入一片恐慌。到11月3日清晨5點,當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專家找出阻止病毒蔓延的辦法時,短短12小時內,已有6200台採用Unix作業系統的SUN工作站和VAX小型機癱瘓或半癱瘓,不計其數的數據和資料毀於這一夜之間。造成一場損失近億美元的空前大劫難!
當警方已偵破這一案件並認定莫里斯是闖下彌天大禍的“作者”時,紐約州法庭卻遲遲難以對他定罪。在當時,對製造電腦病毒事件這類行為定罪,還是世界性的難題。前蘇聯在1987年曾發生過汽車廠的電腦人員用病毒破壞生產線的事件,法庭只能用“流氓罪”草草了事。
1990年5月5日,紐約地方法庭根據羅伯特·莫里斯設計病毒程式,造成包括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軍事基地和主要大學的計算機停止運行的重大事故,判處莫里斯三年緩刑,罰款一萬美金,義務為新區服務400小時。莫里斯事件震驚了美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而比事件影響更大、更深遠的是:黑客從此真正變黑,黑客倫理失去約束,黑客傳統開始中斷。大眾對黑客的印象永遠不可能回復。而且,計算機病毒從此步入主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