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舍希

在常年的征戰中,莫舍希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隨著莫舍希部落的不斷發展壯大,莫舍希面臨著如何進行統治的問題。 1832年,42歲的莫舍希被他的部屬和人民一致推舉為塔巴--博修的最高酋長。

從部落酋長到國家領袖的莫舍希
莫舍希(1790-1870年)80歲,賴索托民族國家創建者
業績:在南部非洲創建了賴索托民族國家。對內,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大膽的改革;對外,擊退了外來侵略者的數次進攻,捍衛了國家獨立和主權。
聰明果敢的部落酋長之子
1790年,莫舍希出生於賴索托西部卡勒登河上游的門霍嫩,他的父親莫哈強內是南部蘇陀族一個小部落的酋長,母親科路是巴福肯人的後裔。莫舍希出生後,父親為他取名為萊波科。少年時代的莫舍希天資聰慧、機敏過人,無論是學打獵還學放牧,他都一學就會,因而深得家人的喜愛,尤其受到他祖父畢特的寵愛。莫舍爾的祖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人,他很早就發現莫舍希具有成為部落首領的天賦,因此他非常注意對莫舍希進行教育。據說有一次,祖父特意帶莫舍希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酋長莫洛米。老酋長按照部族禮節,用自己的前額摩擦莫舍希的額頭以示祝福。莫舍希認真地向老酋長請教數十年執掌大權的法術,老酋長語重心長地告誡莫舍希:"權力是不能靠法術得到的,勇氣就是法術。"望著眼前這位胸懷大志的孩子,老酋長從自己的耳朵上摘下一隻長耳環戴在莫舍希的耳朵上,並對他說:"這是權力的象徵。"臨別時,老酋長又送給他一把斧子、一副盾牌和一支長矛。如此多的饋贈,充分說明了老酋長對莫舍希寄予厚望,希望他長大後成為部落的勇士和首領。聰明的莫舍希對老酋長的用意心領神會,他下決心要成為像老酋長這樣受人尊敬的領袖。
莫舍希父親統治的部落,同蘇陀族其他部落一樣,經濟生活以從事畜牧業為主,農業和狩獵為副。在當地,牲畜被視為部落的主要財富,為了增加本部落的財富,各部落之間主要採用偷襲的方式掠奪其他部落的牲畜,這種偷襲行為經常成為各部落之間進行戰爭的根源。再加上由於當時南蘇陀族在政治上沒有形成全族性的權力機構,也沒有公認的首領,因此各部落之間爭奪權力的戰爭連綿不斷。按照部落的規定,凡是成年男子都要參戰,誰在偷襲中表現英勇,奪取到的牲畜最多,誰就越受到族人的尊敬,並贏得"武勇"稱號。
莫舍希成年以後,經常隨父親參與部落戰爭。在常年的征戰中,莫舍希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他身體健壯,動作敏捷,能騎善射,驍勇無比。他不僅有勇氣,而且有智謀,真可謂智勇雙全。在幫助父親處理一些部落內外的事條中,他的足智多謀和聰明才智,越來越顯露出來,並越來越受到族人的稱讚。人們開始用"莫舍希"這個名字來稱呼他,"莫舍希"的意思是行動果斷,由此可見,莫舍希在部落中是以足智多謀、行動果斷而出名的。
按照當地部落的習俗,酋長之子成年後,如果未能繼承酋長之位時,需要同父親分家,另立門戶。1820年,莫舍希帶領一批自願跟隨他的部落成員離開了父親的部落,到北部的布塔--布思組建自己的村寨。從此,莫舍希開始獨立領導一個人口僅有數百人的部落。作為一個新興部落的酋長,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困難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且由於部落之間經常進行戰爭,像莫舍希這樣小的部落,隨時都有被其他部落消滅的危險。
19世紀初,南非東部地區正處於各部落之間常年混戰時期。在混戰中崛起的祖魯王國,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先後征服了數十個恩戈尼族部落,接著又向西部和西南部的各個部落發起攻勢,因此引發了持續十幾年之久的蘇陀--茨瓦納戰爭。
莫舍希領導的小部落,在這場混戰中也未能幸免於難,但他們並未像其他被摧垮的部落那樣從此銷聲匿跡,而是在莫舍希的領導下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這些都要歸功於莫舍希的聰明才智。
1824年,來自北部的特洛克瓦部落襲擊了莫舍希部落,奪走了大批的牲畜,搗毀了幾乎整個村莊。勢單力薄的莫舍希並不氣餒,他果斷地帶領殘餘人馬遷往西南部的塔巴--博修。塔巴--博修位於叢山峻岭之間,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個理想的安身之地。莫舍希一面根據地形精修建堡壘;一面廣泛招收那些因部落被摧毀而無家可歸的難民和散兵游勇,並且貸給他們牲畜,鼓勵他們發展生產安居樂業,壯大自己部落的力量。在對外方面,莫舍希則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為免遭強大的特洛克瓦部落的襲擊,莫舍希主動向其交納貢品;而對那些勢力與自己相當的鄰近部落,則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和平共處策略。他的這種策略果然收到了效果,經過三年相對穩定的發展,使莫舍希領導的蘇陀部落恢復了元氣,經濟實力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人口總數已達到2萬多人。
1827年,莫舍希部落的鄰居馬提旺內部落發動了對塔巴--博修的多次襲擊,均被莫舍希領導的蘇陀人擊退了。與馬提旺內鬥爭的勝利再次提高了莫舍希的威望。從此,在整個卡勒登河流域,除特洛克瓦部落之外,再沒有其他部落敢向蘇陀人挑戰了。
狡黠睿智的立國之君
隨著莫舍希部落的不斷發展壯大,莫舍希面臨著如何進行統治的問題。他沒有效法祖魯國王的專制統治,而是採用溫和理制、寬厚愛民的辦法進行治理。他從不濫用自己的權力,凡事都有嚴格的規定,並認真照章辦事。他親自作出規定:不濫殺人,不隨意懲罰下屬和百姓;不許巫師借祖先的名義用法術騙人,用妖術殺人;對遭受迫害,處境危難的人,必須設法救助;對所有加入蘇陀族的被救助者或收容下來的難民,一視同仁,不予歧視,不得欺侮任何一個過路的難民,即使這個人曾參與襲擊蘇陀人部落。莫舍希採取的這些措施,不僅得到本族人民的擁護,同時也受到其他部落的好評。有一次,一位名叫馬卡勒的醫師遇難陷入困境,他曾參與過襲擊蘇陀人的行動。當他向莫舍希求助時,莫舍希親自帶兵把他營救出來。此事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慕名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一些頗有名望的部落酋長也率其部落歸順莫舍希。很快,蘇陀族的人口由2萬人增加到5萬多人。
1832年,42歲的莫舍希被他的部屬和人民一致推舉為塔巴--博修的最高酋長。他勵精圖治,在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使蘇陀族得以迅速發展壯大,終於形成了統一的賴索托民族國家。
莫舍希在他同時代的酋長中,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所採取的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對賴索托這個新興國家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他在國內實行了中央集權制。他把全國劃分為若干個區,由他的兒子和兄弟執掌各區的管理權,以確保家族的地位。在區以下一級,莫舍希授予各個部落酋長以相當大的自治權。在中央政權之下,他還設立了一個叫"皮特索"的最高會議。這個會議是由各區首腦、各部落酋長和人民代表參加的協商會議。凡重大問題和決策,都必須通過皮特索協商後才能作出決定。例如,1854年制定禁止售酒、懲罰妖巫、不準歐洲人永久居留等法律條文,就是經皮特索通過後,才宣布生效的。
其次,在軍事上也實行了改革。以前蘇陀人在進行戰鬥時,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長矛、盾牌和刀棍等,這些武器難以和槍枝火藥相比。莫舍希在同武器裝備先進的布爾人的多次接觸中發現,如果蘇陀族不進行武器裝備上的改革,就很難抵禦敵人的進攻。於是,莫舍希派人通過貿易、交換等辦法獲得一大批馬匹和槍枝用來武裝自己的軍隊。這樣一來,部隊的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為日後抵禦敵人的外來侵略做好了準備。
另一項重大改革是發展教育,改革舊的風俗習慣。莫舍希是一位十分開明的君主,他允許外國傳教士到賴索托進行傳教活動,條件是傳教士和教會不得干預蘇陀人的內部事務。為了表明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誠意,莫舍希曾準許自己的兩個已改信基督教的妻子與他離婚。莫舍希允許歐洲傳教士在本國進行傳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利用教會所能提供的經費和教育設施來發展本國的文化教育,向人民傳授科學知識。莫舍希是一位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十分感興趣的人,他常常同傳教士討論人類起源、科學技術和各國的風俗習慣等問題,這使他大開眼界,增長了許多知識,傳教士們還協助莫舍希收集、整理和保存蘇陀族的口頭史和民間傳說,這些都為後人研究蘇陀族歷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莫舍希還對本民族繁縟的禮儀和落後的喪葬制度進行了改革。在進行這方面的改革時,他遭到了族人的強烈反對。對此,莫舍希並沒有採取簡單粗暴的強制手段推進改革,而是耐心進行說服,甚至以身示範。例如,當他的一個妻子去世後,他下令對死去的妻子按簡易的基督教式葬禮進行殯葬。殯葬那天,許多人參加了這個與眾不同的、既莊嚴又簡單的葬禮。葬禮結束後,莫舍希當眾宣布,他歸天時也要照此儀式辦理。很快,新式的喪葬制度就取代了舊的風俗習慣。
從莫舍希推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莫舍希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領導者。他思想開明,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懂得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來發展本國的經濟文化事業。在處理民族內部矛盾時,他一改過去那些簡單粗暴的專制手法,而是採取民主集中、以理服人的辦法,深得民心。在進行各項改革的過程中,他總是以身作則,親自示範,因此使改革得以順利進行。在他的英明領導下,賴索托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迅猛的發展。
正當莫舍希領導本國人民積極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時候,布爾人又挑起了戰爭。從19世紀30年代中葉起,向開普以東地區遷移的布爾人,就不斷侵犯賴索托的西部邊境。他們已經蠶食了屬於蘇陀人在卡勒登河以西的肥沃土地和牧場,並繼續向東擴張。此時,英國人為了遏制布爾人向東擴張,正式宣布對奧蘭治河北岸地區擁有管轄權。面對布爾人的強大攻勢,莫舍希一方面積極武裝和訓練部隊,動員廣大人民進行備戰。另一方面,他決定利用英布之間的矛盾,暫時與英國人結成同盟以對抗布爾人,這也是保全自己,消滅敵人的唯一辦法。
英國殖民主義者也企圖通過這個同盟誘逼莫舍希接受英國的保護。1843年,雙方簽訂了協定。但是,英國人並未履行自己的諾言,由於英國人在奧蘭治河北岸的兵力根本沒有能力阻擋布爾人的進攻,於是他們決定把賴索托作為他們與布爾人在奧蘭治河兩岸和德蘭士瓦進行分割瓜分的籌碼。英國人的卑鄙做法激起了萊索托人民的憤怒,為了捍衛本國的主權和獨立,莫舍希決定公開反對英國人的陰謀,雙方展開了一場軍事衝突。由於賴索托軍隊早已作了充分的準備,經過激烈的戰鬥,英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1854年英軍被迫宣布放棄它對奧蘭治河主權區的管轄權,並從該區撤出。在英軍明確表示尊重賴索托的西部邊界之後,雙方又恢復了同盟關係。這次同英軍的衝突,是莫舍希在鬥爭策略上的一次重大勝利,這次勝利也顯示了莫舍希不畏強暴,堅決捍衛民族獨立和主權的堅強決心。正是憑著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志,他才能戰勝強大的對手。
1858年,布爾人在卡勒登河地區向賴索托發動了全面進攻賴索托軍民立即給予堅決的回擊。慘遭失敗的布爾人不得不與莫舍希簽訂了《北阿利瓦》條約。在條約中,布爾人確認了賴索托的西北邊界。這使賴索托贏得了七、八年的相對和平時期。1865年,布爾人在積蓄了足夠的兵力之後,再次捲土重來,向賴索托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戰爭初期,布爾軍隊仗著武器優勢一度攻進了賴索托,他們企圖攻占塔巴--博修。賴索托軍民在莫舍希的領導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擊退了進攻塔巴--博修的敵軍。但是,在整個戰場上,賴索托軍隊因槍枝彈藥不足,也多次失利。正當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英國人乘機出面進行"調解"。因為英國人擔心,賴索托一旦被布爾人征服,它在這一地區的既得利益就會喪失,形勢將對自己很不利。經過英國人的調解,萊、布雙方簽訂了《塔巴--博修》條約。這個條約雖然使賴索托喪失了西部邊境的一部分肥沃土地,但賴索托的主權和獨立得到了承認。這是莫舍希在外交鬥爭策略上的又一次成功。直到1870年莫舍希逝世為止,賴索托一直保持了自己政治上的獨立。
莫舍希幼年喜好騎馬、狩獵、摔跤、格鬥,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成年後,在對敵鬥爭中他能身先士卒。在治理自己的部落和國家時,好學多思,這都是他健康長壽的原因,所以在南部非洲較差的自然、醫藥條件下,他能健康地活到80歲。
作為賴索托民族國家的締造者,莫舍希不僅受到本國人民的深深敬仰,同時也博得了廣大非洲人民的尊敬。許多史學家讚譽他是班圖族中出現過的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