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維亞弟兄會

莫拉維亞弟兄會

莫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s),即莫拉維亞教會(The Moravian Church),又稱弟兄合一會(Unity of Brethren),發端於15世紀捷克的胡斯宗教改革,形成於16世紀中葉。因該會最初主要活動於捷克中部的莫拉維亞地區而得名。流傳於德國、英國、美國、坦尚尼亞和加勒比地區,分為19個教省,超過90萬信徒,其中一半生活在非洲。此派人數雖少,但它以強調平等、友愛、互助、靈修的特色,而成為新教獨立的一派,其國際組織為“合一會議”(Unity Synod),每7年召開一次。

莫拉維亞和波希米亞屬於今天的捷克地區,與德國的薩克森交界。在7世紀時希臘正教用方言傳道,後來反被羅馬教會占上風。15世紀初葉,波希米亞改教領袖約翰胡司 (John huss,1475 -1415),被判為異端燒死。那些忠心者聚在波希米亞東北肯瓦(Kurlwald)山谷中的一個村莊裡。1457年他們教會組成之後,被稱作聯合弟兄會 (Unitas Fratrum)。1515年教皇和皇帝聯合起來攻擊他們,幾乎消滅殆盡。1548年,皇帝的敕令把人趕到波蘭,他們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大教會。1556年新皇帝就任,比較開明,於是教會重斬建立,分佈在波希米亞、莫拉維亞和波蘭。到了16世紀末葉,他們有了自己的聖經,也辦教育,以致於學校聞名全歐,波希米亞是全世界公認教育最好之地。1609年他們有波希米亞憲章,首先給人 完全的信仰自由。1616年,他們出版《教訓的章則--教會的組織》。1620年Frederick I 即位,布拉格有27位領袖被處死。後來的6年當中,波希米亞有36,000個家庭被迫離開,人口從三百萬遽減至一百萬,教會被迫解散。十七世紀只能在暗中敬拜上帝,成了隱藏的種子。
親岑多夫 (Nicolo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1700~1760) 出生在Dresden,一個敬虔的貴族家庭。父親在他六週時就過世了,母親改嫁。他幼年在祖母與姑媽的教導下長大,姑媽Henrietta是位神學家,家中常有聚會。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奠定信仰基礎。17世紀末,路德宗興起敬虔主義(Pietism),強調敬虔生活。領袖Philip Spener (1635~1705)受清教徒影響很深,呼籲信徒追求靈命復興,而施本爾是他的教父。1710~16年他進入敬虔運動領導者 August Francke 的 Halle 學校就讀,他成立芥菜種團契 (Order of the Mustard-seed),這個組織振興許多教會。1716年進入威登堡大學,攻讀法律。1722年回到領地Bertheldsorf,並提供場地給弟兄會,成 立了著名的"Herrnhut"-主的避難所,在弟兄們的努力之下,發展成教會復興中心。後來隨著教勢漸長,信徒眾多,紛爭日現。他一直以愛心按著真理教導、牧養他們。後來與他們立一個公約︰ 「耶穌十字架的救贖大愛;重聖靈充滿;將生命奉獻給上帝。
1736年他被下令逐出Dresden,他說:我們要把福音帶到世界各地。他曾在西印度群島及俄國佈道。1747年執政當局解除了他的驅逐令,終得重返家園,他回到德勒斯敦`並繼續 推動教會事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