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天佛旅遊區

莒南天佛旅遊區

莒南天佛旅遊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由天佛、馬鬐山、栗王三個景區構成,面積60平方公里,東臨日照港,西靠臨沂城,南與連雲港接壤,北與莒縣毗鄰,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與蒙山(道教)曲阜(儒教)構成中國三教文化黃金走廊。該旅遊區於2000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旅遊區內既有天佛奇觀,又有險、峻、奇、秀的山水風光,還有茶香果美的沂蒙生態風情園,是遊人休閒、觀光的理想去處。

天佛景區

天佛景區位於莒南縣城北1公里處,由天然大佛、臥佛寺公園等組成。

【莒南天佛】位於莒南縣城北天佛景區內。所謂天佛是指由望海樓山山體形成的天然臥佛,該山從不同角度觀看,一山三景。為國內外罕見。由南向北看,此山為一座臥佛,全長1800米,頭枕西南,腳朝東北;四肢分明,五官清晰;額頭渾圓飽滿,方正赫然;眼睛深邃慈祥,神采炯然;獅鼻微翹,笑口常開,神態安詳,蘊涵玄妙。由東向西看,此山為一尊觀音菩薩,長發飄逸,體態豐滿,神情莊重,純潔美麗。由北向南看,此山為一頭猛虎,昂首東南,仰天呼嘯,威風凜凜,臥伏待起。

【臥佛寺公園】位於臨沂市莒南縣城北,因園內有千年古剎——臥佛寺而名。公園規劃面積3,400畝,是全國縣級最大的公園。

公園背靠臥佛山,此山極象一尊巨佛仰臥,是一奇妙的自然景觀。公園動工興建於1995年6月,目前景點有:臥佛殿、八卦陣、大觀亭、半山亭、牡丹園、翠竹園、水上樂園、兒童樂園、動物園、奇石園、魔幻城等。公園由山東省園林局專家規劃設計,規劃科學合理,氣魄宏大,設計獨具匠心,精美別致。園內既有虎山臥佛、十七孔菩提橋、七級浮圖舍利寶塔、蓮花湖、九頂蓮花山鏡台、菱花榭等自然景觀,又有臥佛寺、五百羅漢洞、八卦陣、牡丹園等人文景觀;既有樹木蔥蘢山勢峻峭的九頂蓮花山,亦有水面開闊、湖光瀲灩的蓮花湖;公園既具有江南婉約秀麗、精緻輕靈之美,又有北方山巒起伏、雄偉之勢。為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的理想去處。

臥佛寺占地110畝,現有山門、鐘鼓樓、東西偏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建築,內有巨型漢白玉雕制的臥佛佛像一尊。臥佛寺寺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所提。臥佛寺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餘年。雖幾經興衰,但香火從未間斷。自1995年始,莒南縣委、縣政府投資巨款修復臥佛寺,每逢初一、十五及佛教節日,寺內僧人率眾舉行佛事活動,每年接待香客、遊客數十萬人次,成為魯南蘇北的佛教中心和旅遊勝地。

馬鬐山景區

位於莒南縣城北18公里處的澇坡鎮,有天湖、馬口石、獅子峰、葫蘆峰、鴿子峰、仙女池、仙人洞、雙龍峽、石瀑、古寨遺址等景點。

【馬鬐山】山峰海拔662.2米,是莒南天佛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山沂水錦繡山川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朵絢麗的奇葩。

馬鬐山聳然拔地而起,巍峨雄壯,氣勢恢宏,有比三個西湖大的天湖碧波環繞,山色融於湖光,瀲灩靈蒙,宛如仙源幻景。馬鬐山群巒疊翠,秀峰挺拔峭峻,奇石突兀,磊磊落落;懸崖岌岌,絕壁危危;深澗幽幽,清泉噴涌;飛瀑高懸,氣騰霧涌;遍山松柏蒼勁,藤蘿牽纏;山花競艷,百鳥爭鳴。馬鬐山,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崖之險,澗之幽,物之美,景之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有四奇、四怪、四險、四秀之說。

四奇者:蘆葦長上馬口石,銀魚萬條游天地,山頂黑土不見底,金蟾綠背紅肚皮。四怪者:馬鬐山四方像天台,山頂倒比山幫矮,十萬巨石天外來,陝北山丹丹遍地開。四險者:七十二道鷹愁澗,鑽天鷂鷹飛三天;八十一座擎天峰,峰峰高聳入雲端;千丈暴崖如刀削,猴子見了也膽戰;萬仞絕壁倒捲簾,神仙看了也心寒。四秀者:三面碧水四面山,流泉飛瀑掛山川,雲海沖騰托紅日,古松老藤伴月眠。

馬鬐山風光奇麗,景點眾多,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馬鬐山的標誌-馬口石。馬口石是由三塊高達八十米的天然巨石壘疊而成,因其形如嘶鳴的馬口而得名。海拔535米,矗立在山南最高處。相傳,當年岳飛抗擊金兵,戰功顯赫,卻遭奸賊秦儈陷害,在風波亭就義,其坐騎白龍馬悲忿嘶鳴、馱著岳飛的忠魂奮蹄狂奔至此,化為巨石,昂首南天,不忘抗擊外侮之志。至今,當地人每到深夜,仍能聽到烈馬嘶鳴悲壯之聲。千百年來,人們把馬口石奉若神明,多少志士仁人以其為崇拜偶像,鼓勵自己奮發向前。

馬口石離地八十米,突兀拔起,巨石之上卻長著茂密的蘆葦,如烈馬的鬃鬐,馬鬐山的“鬐”字也由此而來。暑往寒未,蘆葦鬱鬱蔥蔥、生生繁衍,令四海遊客驚詫萬分,拍手稱絕。

馬鬐山是座神奇的山,也是座英雄的山。南宋抗金英雄楊妙真在此山下寨,率十萬精兵演繹了一曲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樂章。至今,山上仍有楊妙真的親筆摩崖石刻大字:“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這是列入史冊的國家級保護文物。山頂有甘露遺址、兵營舊址和生活用的石碾、石磨,殘留的碑竭及古城牆。這一切,使遊人產生無限幽古之情。

馬鬐山植被豐富,奇花異草遍布全山,如陝北的山丹丹、杜鵑花、映山紅、迎春、連翹、地錦、粉黛……;有《本草綱目》記載的名貴藥材300多種,有別處不見的奇禽珍獸,如綠背紅肚皮的金蟾,通體透明的天然銀魚,野鴿、山雞、狸獾、獺兔……;有連林業教授也叫不出名字的喬、灌木和藤蘿……。清新的空氣,使人感到進了大氧吧,與山下的天湖相配,是難得的休閒度假勝地。

【天湖】馬鬐山下的天湖,水域遼闊,面積比三個西湖還大,煙波浩淼,水質純美甘冽,似一件孔雀藍色的戰袍,把馬鬐山環繞、裝扮得分外威武雄壯。湖上棲息著天鵝、大雁、鴛鴦、鸕鶿、仙鶴等珍貴鳥禽,是一個天然野生動物保護區。乘快艇沿山角繞一周2個多小時。快艇犁起的白浪似蛟龍翻騰。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歡躍。幾隻小舟載著釣魚的人,在湖上飄蕩,讓人忘卻了喧囂的塵世,猶如置身瑤池仙境。

栗王景區

位於莒南縣城南10公里處,以生態農業為主要特色。景區內有三萬畝板栗園、一萬畝桃園、二千畝竹園等景點。

板栗園中有三百年樹齡的板栗樹1200多株,其中一株是明朝洪武年間栽培的,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屬國內唯一,故稱“栗王”,栗王景區由此而來。栗園內,板栗品種繁多,樹形姿態各異,有姐妹栗、舞栗、連心栗、虎皮栗等,令人感到神秘莫測。

栗王景區,春茶飄香,修竹吐翠,栗花芬芬,被譽為“江北的江南”。朱鎔基總理、胡錦濤副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來此檢查指導工作。

該景區業經旅遊專家規劃,擬建成沂蒙鄉間生態風情園。

結構

莒南天佛旅遊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由天佛、馬鬐山、栗王三個景區構成,面積60平方公里,東臨日照港,西靠臨沂城,南與連雲港接壤,北與莒縣毗鄰,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與蒙山(道教)曲阜(儒教)構成中國三教文化黃金走廊。

景觀

一、天佛景區

天佛景區位於莒南縣城北1公里處,由天然大佛、臥佛寺公園等組成。

【莒南天佛】位於莒南縣城北天佛景區內。所謂天佛是指由望海樓山山體形成的天然臥佛,該山從不同角度觀看,一山三景。為國內外罕見。由南向北看,此山為一座臥佛,全長1800米,頭枕西南,腳朝東北;四肢分明,五官清晰;額頭渾圓飽滿,方正赫然;眼睛深邃慈祥,神采炯然;獅鼻微翹,笑口常開,神態安詳,蘊涵玄妙。由東向西看,此山為一尊觀音菩薩,長發飄逸,體態豐滿,神情莊重,純潔美麗。由北向南看,此山為一頭猛虎,昂首東南,仰天呼嘯,威風凜凜,臥伏待起。

【臥佛寺公園】位於臨沂市莒南縣城北,因園內有千年古剎——臥佛寺而名。公園規劃面積3,400畝,是全國縣級最大的公園。

公園背靠臥佛山,此山極象一尊巨佛仰臥,是一奇妙的自然景觀。公園動工興建於1995年6月,目前景點有:臥佛殿、八卦陣、大觀亭、半山亭、牡丹園、翠竹園、水上樂園、兒童樂園、動物園、奇石園、魔幻城等。公園由山東省園林局專家規劃設計,規劃科學合理,氣魄宏大,設計獨具匠心,精美別致。園內既有虎山臥佛、十七孔菩提橋、七級浮圖舍利寶塔、蓮花湖、九頂蓮花山鏡台、菱花榭等自然景觀,又有臥佛寺、五百羅漢洞、八卦陣、牡丹園等人文景觀;既有樹木蔥蘢山勢峻峭的九頂蓮花山,亦有水面開闊、湖光瀲灩的蓮花湖;公園既具有江南婉約秀麗、精緻輕靈之美,又有北方山巒起伏、雄偉之勢。為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的理想去處。

臥佛寺占地110畝,現有山門、鐘鼓樓、東西偏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建築,內有巨型漢白玉雕制的臥佛佛像一尊。臥佛寺寺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所提。臥佛寺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餘年。雖幾經興衰,但香火從未間斷。自1995年始,莒南縣委、縣政府投資巨款修復臥佛寺,每逢初一、十五及佛教節日,寺內僧人率眾舉行佛事活動,每年接待香客、遊客數十萬人次,成為魯南蘇北的佛教中心和旅遊勝地。

二、馬鬐山景區

位於莒南縣城北18公里處的澇坡鎮,有天湖、馬口石、獅子峰、葫蘆峰、鴿子峰、仙女池、仙人洞、雙龍峽、石瀑、古寨遺址等景點。

【馬鬐山】山峰海拔662.2米,是莒南天佛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山沂水錦繡山川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朵絢麗的奇葩。

馬鬐山聳然拔地而起,巍峨雄壯,氣勢恢宏,有比三個西湖大的天湖碧波環繞,山色融於湖光,瀲灩靈蒙,宛如仙源幻景。馬鬐山群巒疊翠,秀峰挺拔峭峻,奇石突兀,磊磊落落;懸崖岌岌,絕壁危危;深澗幽幽,清泉噴涌;飛瀑高懸,氣騰霧涌;遍山松柏蒼勁,藤蘿牽纏;山花競艷,百鳥爭鳴。馬鬐山,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崖之險,澗之幽,物之美,景之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有四奇、四怪、四險、四秀之說。

四奇者:蘆葦長上馬口石,銀魚萬條游天地,山頂黑土不見底,金蟾綠背紅肚皮。四怪者:馬鬐山四方像天台,山頂倒比山幫矮,十萬巨石天外來,陝北山丹丹遍地開。四險者:七十二道鷹愁澗,鑽天鷂鷹飛三天;八十一座擎天峰,峰峰高聳入雲端;千丈暴崖如刀削,猴子見了也膽戰;萬仞絕壁倒捲簾,神仙看了也心寒。四秀者:三面碧水四面山,流泉飛瀑掛山川,雲海沖騰托紅日,古松老藤伴月眠。

馬鬐山風光奇麗,景點眾多,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馬鬐山的標誌-馬口石。馬口石是由三塊高達八十米的天然巨石壘疊而成,因其形如嘶鳴的馬口而得名。海拔535米,矗立在山南最高處。相傳,當年岳飛抗擊金兵,戰功顯赫,卻遭奸賊秦儈陷害,在風波亭就義,其坐騎白龍馬悲忿嘶鳴、馱著岳飛的忠魂奮蹄狂奔至此,化為巨石,昂首南天,不忘抗擊外侮之志。至今,當地人每到深夜,仍能聽到烈馬嘶鳴悲壯之聲。千百年來,人們把馬口石奉若神明,多少志士仁人以其為崇拜偶像,鼓勵自己奮發向前。

馬口石離地八十米,突兀拔起,巨石之上卻長著茂密的蘆葦,如烈馬的鬃鬐,馬鬐山的“鬐”字也由此而來。暑往寒未,蘆葦鬱鬱蔥蔥、生生繁衍,令四海遊客驚詫萬分,拍手稱絕。

馬鬐山是座神奇的山,也是座英雄的山。南宋抗金英雄楊妙真在此山下寨,率十萬精兵演繹了一曲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樂章。至今,山上仍有楊妙真的親筆摩崖石刻大字:“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這是列入史冊的國家級保護文物。山頂有甘露遺址、兵營舊址和生活用的石碾、石磨,殘留的碑竭及古城牆。這一切,使遊人產生無限幽古之情。

馬鬐山植被豐富,奇花異草遍布全山,如陝北的山丹丹、杜鵑花、映山紅、迎春、連翹、地錦、粉黛……;有《本草綱目》記載的名貴藥材300多種,有別處不見的奇禽珍獸,如綠背紅肚皮的金蟾,通體透明的天然銀魚,野鴿、山雞、狸獾、獺兔……;有連林業教授也叫不出名字的喬、灌木和藤蘿……。清新的空氣,使人感到進了大氧吧,與山下的天湖相配,是難得的休閒度假勝地。

【天湖】馬鬐山下的天湖,水域遼闊,面積比三個西湖還大,煙波浩淼,水質純美甘冽,似一件孔雀藍色的戰袍,把馬鬐山環繞、裝扮得分外威武雄壯。湖上棲息著天鵝、大雁、鴛鴦、鸕鶿、仙鶴等珍貴鳥禽,是一個天然野生動物保護區。乘快艇沿山角繞一周2個多小時。快艇犁起的白浪似蛟龍翻騰。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歡躍。幾隻小舟載著釣魚的人,在湖上飄蕩,讓人忘卻了喧囂的塵世,猶如置身瑤池仙境。

三、栗王景區

位於莒南縣城南10公里處,以生態農業為主要特色。景區內有三萬畝板栗園、一萬畝桃園、二千畝竹園等景點。

板栗園中有三百年樹齡的板栗樹1200多株,其中一株是明朝洪武年間栽培的,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屬國內唯一,故稱“栗王”,栗王景區由此而來。栗園內,板栗品種繁多,樹形姿態各異,有姐妹栗、舞栗、連心栗、虎皮栗等,令人感到神秘莫測。

栗王景區,春茶飄香,修竹吐翠,栗花芬芬,被譽為“江北的江南”。朱鎔基總理、胡錦濤副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來此檢查指導工作。

該景區業經旅遊專家規劃,擬建成沂蒙鄉間生態風情園。

歷史

該旅遊區於2000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