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

莎士比亞留存至今的戲劇共39部,其中悲劇和喜劇最為普及。《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共5冊)》收錄了莎士比亞所有的悲劇和喜劇,其中悲劇10部,喜劇13部。對莎劇的分類主要參考了權威的牛津版和諾頓版的《莎士比亞全集》。 莎士比亞的寫作經歷一般被分為三個時期,從初學階段,到成熟時期,再到和解劇時期。因此,《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共5冊)》的悲劇和喜劇兩部分劇目,均按照莎士比亞寫作時間的先後依次排序。以方便讀者更容易領會莎士比亞的寫作脈絡。本書的排序綜合參考了牛津版《莎士比亞全集》,以及國內莎學前輩裘克安、劉炳善等對莎劇的排序。 本書所用譯文的底稿,是朱生豪翻譯並親自編輯,由世界書局於1947年出版的《莎士比亞戲劇集》。編輯過程中完全沒有刪改,僅將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並對個別的錯字、標點等做了調整和修改。力求呈現給讀者原汁原味的閱讀感受。 全套書共分為5冊,悲劇2冊10個劇目,喜劇3冊13個劇目。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首次收全莎士比亞悲劇和喜劇!
參考權威的牛津版和諾頓版《莎士比亞全集》,收全了莎翁所有的10部悲劇和13部喜劇。而市面上其它選集,都只是收錄一部分悲劇和喜劇。致使讀者無法一窺莎翁悲、喜劇全貌。
莎士比亞的寫作經歷一般被分為三個時期,從初學階段,到成熟時期,再到和解劇時期。《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共5冊)》悲劇和喜劇兩部分分別按照寫作時間的先後排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將自然而然地領略到莎翁的寫作脈絡和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作者:(英)莎士比亞 譯者:朱生豪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年)
生於英格蘭沃里克郡斯特拉福德鎮,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
他13歲時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早期在劇院打雜,或是跑龍套。25歲時開始獨立創作戲劇,並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生留存至今的戲劇39部,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
他不僅是“英國戲劇之父”,更如《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的評價“他被廣泛認為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家”。朱生豪(1912~1944年)
原名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生、朱朱等。浙江省嘉興人。民國著名翻譯家,詩人。
1929~1933年就讀於杭州之江大學,主修中國文學,選修英國文學。從1936年譯出第一部莎劇《暴風雨》,至1944年去世,共譯成莎劇31部。
他翻譯的莎劇,被公認為是最接近莎劇的文字風格、最通俗易懂的譯本。

圖書目錄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全五冊)
悲劇 Ⅰ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羅密歐與朱麗葉
裘力斯·凱撒
哈姆萊特
奧瑟羅
莎翁年譜
悲劇 Ⅱ
李爾王
麥克白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科利奧蘭納斯
雅典的泰門
莎翁年譜
喜劇 Ⅰ
錯誤的喜劇
馴悍記
維洛那二紳士
仲夏夜之夢
愛的徒勞
莎翁年譜
喜劇 Ⅱ
威尼斯商人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無事生非
皆大歡喜
莎翁年譜
喜劇 Ⅲ
第十二夜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終成眷屬
一報還一報
莎翁年譜

文摘

第一場 羅馬
【安德洛尼克斯家族墳墓遙見。護民官及元老等列坐上方;薩特尼納斯及其黨徒自一門上,巴西安納斯及其黨徒自另一門上,各以旗鼓前導。
薩特尼納斯 尊貴的卿士們,我的權利的保護人,用武器捍衛我的合法的要求吧;同胞們,我的親愛的臣僚,用你們的寶劍爭取我的繼承的名分吧:我是羅馬前皇的長子,讓我父親的尊榮繼續存留在我的身上,不要讓這時代遭受非禮的侮蔑。
巴西安納斯 諸位羅馬人,朋友們,同志們,我的權利的擁護者,要是巴西安納斯,凱撒的兒子,曾經在尊貴的羅馬眼中邀荷眷注,請你們守衛這一條通往聖殿的大路,不要讓恥辱玷污皇座的尊嚴;這一個天命所集的位置,是應該為秉持正義、淡泊高尚的人所占有的。讓功業德行在大公無私的選舉中放射它的光輝;羅馬人,你們的自由能否保全,在此一舉,認清你們的目標而奮鬥吧。
【瑪克斯·安德洛尼克斯捧皇冠自上方上。
瑪克斯 兩位皇子,你們各擁黨羽,雄心勃勃地爭取國柄和皇座,我們現在代表民眾的立場,告訴你們:羅馬人民已經眾口一辭,公舉素有忠誠之名的安德洛尼克斯作為統治羅馬的君王,因為他曾經為羅馬立下許多豐功偉績,在今日的邦城之內,沒有一個比他更高貴的男子,更英勇的戰士。他這次從征討野蠻的哥特人的辛苦的戰役中,奉著元老院的召喚回國;憑著他們父子們使敵人破膽的聲威,已經鎮伏了一個悍強善戰的民族。自從他為了羅馬的光榮,開始出征、用武力膺懲我們敵人的驕傲以來,已經費去了十年的時間;他曾經五次流著血護送他戰死疆場的英勇的兒子們的靈櫬回到羅馬來;現在這位善良的安德洛尼克斯,雄名遠播的泰特斯,終於滿載著光榮的戰利品,旌旗招展,奏凱班師了。憑著你們所希望克繩遺武的先皇陛下的名義,憑著你們在表面上尊崇的議會的權力,讓我們請求你們各自退下,解散你們的隨從,用和平而謙卑的態度,根據你們本身的才德,提出你們合法的要求。
薩特尼納斯 這位護民官說得很好,他使我的心安靜下來了!
巴西安納斯 瑪克斯·安德洛尼克斯,我信任你的公平正直;我敬愛你,也敬愛你的高貴的兄長泰特斯和他的英勇的兒子們,我尤其敬愛我所全心傾慕的溫柔的拉維妮婭,羅馬的貴重的珍飾;我願意在這兒遣散我的親愛的朋友們,把我的正當的要求委之於命運和人民的意旨。(巴西安納斯黨羽下)
薩特尼納斯 朋友們,謝謝你們為了我的權利而如此出力,現在你們都退下去吧;我把自身的利害、正義的存亡,都信託於祖國的公意了。(薩特尼納斯黨羽下)羅馬,正像我對你深信不疑一樣,願你用公平仁愛的精神對待我。開門,讓我進來。
巴西安納斯 各位護民官,也讓我這卑微的競爭者進來。(喇叭奏花腔;薩特尼納斯、巴西安納斯二人升階入議會)
【一將官上。
將官 羅馬人,讓開!善良的安德洛尼克斯,正義的保護者,羅馬最好的戰士,已經用他的寶劍征服羅馬的敵人,帶著光榮和幸運,戰勝回來了。
【鼓角齊鳴,馬歇斯及繆歇斯前行,二人抬棺,棺上覆黑布,路歇斯及昆塔斯隨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領隊,率塔摩拉,阿拉勃斯,契倫,狄米特律斯,艾倫及其他哥特俘虜續上,軍士人民等後隨。抬棺者將棺放下,泰特斯發言。
泰特斯 祝福,羅馬,在你的喪服之中得到了勝利的光榮!瞧!像一艘滿載著珍寶的巨船回到它最初啟碇的口岸上一樣,安德洛尼克斯戴著桂冠,用他的眼淚,因為生還羅馬而流下的真誠的喜悅之淚,向他的祖國致敬了。這一座聖殿的偉大的保衛者啊,仁慈地鑒臨著我們將要舉行的儀式吧!羅馬人,我曾經有二十五個勇敢的兒子,普里阿摩斯王[注]諸子的半數,瞧,現在活的死的,一共還剩多少!這幾個活著的,讓羅馬用恩寵報答他們;這幾個新近戰死的,我要把他們葬在祖先的墳地上;哥特人已經允許我把我的寶劍插進鞘里了。泰特斯,你這不慈不愛的父親,為什麼你還不把你的兒子們安葬,害他們在可怕的冥河之濱徘徊?讓他們長眠在他們兄弟的身旁吧。(開墓)沉默地會晤你們的親人,平靜地安睡啊,你們是為祖國而捐軀的!啊,埋藏著我所喜悅的神聖的倉庫,正義和勇敢的美好的巢穴,你已經容納了我多少的兒子,再也不會把他們還給我的了!
路歇斯 把哥特人中間最驕貴的俘虜交給我們,讓我們砍下他的四肢,當著我們兄弟埋骨的墳墓之前把他燒死,作為獻祭亡靈的禮品;讓陰魂可以瞑目地下,不至於為祟人間。
泰特斯 我把生存的敵人中間最尊貴的一個交付給你,這位痛苦的女王的長子。
塔摩拉 且慢,羅馬的兄弟們!仁慈的征服者,勝利的泰特斯,憐憫我所揮的眼淚,一個母親為了哀痛她的兒子所揮的眼淚吧!要是你曾經愛過你的兒子,啊!請你想一想我的兒子對於我也是同樣親愛的。我們已經成為你的囚人,屈服於羅馬的威力之下,被俘到羅馬來,誇耀你的光榮的凱旋了;難道這還不夠,而必須把我的兒子們屠戮在市街上,因為他們曾經為他們自己的國家出力嗎?啊!
P5-7

序言

朱生豪自序
於世界文學史中,足以籠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為詞壇之宗匠,詩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臘之荷馬,義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亞,德之歌德乎。此四子者,各於其不同之時代及環境中,發為不朽之歌聲。然荷馬史詩中之英雄,既與吾人之現實生活相去過遠,但丁之天堂地獄,復與近代思想諸多牴牾;歌德去吾人較近,彼實為近代精神之卓越的代表。然以超脫時空限制一點而論,則莎士比亞之成就,實遠在三子之上。蓋莎翁筆下之人物,雖多為古代之貴族階級,然彼所發掘者,實為古今中外貴賤貧富人人所同具之人性。故雖經三百餘年以後,不僅其書為全世界文學之士所耽讀,其劇本且在各國舞台與銀幕上歷久搬演而弗衰,蓋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與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
中國讀者耳莎翁大名已久,文壇知名之士,亦嘗將其作品,譯出多種,然歷觀坊間各譯本失之於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於拘泥生硬者實繁有徒。拘泥字句之結果,不僅原作神味,盪焉無存,甚且艱深晦澀,有若天書,令人不能卒讀,此則譯者之過,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
余篤嗜莎劇,嘗首尾嚴誦全集至十餘遍,於原作精神,自覺頗有會心。廿四年春,得前輩同事詹文滸先生之鼓勵,始著手為翻譯全集之嘗試。越年戰事發生,歷年來辛苦蒐集之各種莎集版本,及諸家注釋考證批評之書,不下一二百冊,悉數毀於炮火,倉卒中惟攜出牛津版全集一冊,及譯稿數本而已。厥後轉輾流徙,為生活而奔波,更無暇晷,以續未竟之志。及三十一年春,目睹事變日亟,閉戶家居,擯絕外務,始得專心一志,致力譯事。雖貧窮疾病,交相煎迫,而埋頭伏案,握管不輟。凡前後歷十年而全稿完成,(案譯者撰此文時,原擬在半年後可以譯竟。詎意體力不支,厥功未就,而因病重輟筆)夫以譯莎工作之艱巨,十年之功,不可雲久,然畢生精力,歿已盡注於茲矣。
余譯此書之宗旨,第一在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曉暢之字句,忠實傳達原文之意趣;而於逐字逐句對照式之硬譯,則未敢贊同。凡遇原文中與中國語法不合之處,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結構,務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為晦澀之字句所掩蔽。每譯一段竟,必先自擬為讀者,察閱譯文中有無曖昧不明之處。又必自擬為舞台上之演員,審辨語調之是否順口,音節之是否調和。一字一句之未愜,往往苦思累日。然才力所限,未能盡符理想;鄉居僻陋,既無參考之書籍,又鮮質疑之師友。謬誤之處,自知不免。所望海內學人,惠予糾正,幸甚幸甚!
生豪書於三十三年四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