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毛氈病

荔枝毛氈病

荔枝毛氈病是指荔枝的芽葉、花穗和幼果等幼嫩組織被荔枝癭蟎侵害之後,形成如毛氈那樣的絨毛狀物。它的病原就是癭蟎。可根據荔枝癭蟎的發生特點、生活習性適期噴藥防治。

荔枝的芽葉、花穗和幼果等幼嫩組織被荔枝癭蟎侵害之後,其表皮細胞受到癭蟎分泌液的刺激,產生畸變,形成如毛氈那樣的絨毛狀物,故稱毛氈病(見右圖)。

病原

荔枝毛氈病的病原就是癭蟎,其學名為Aceria litchii(keifer)。近年來,由於果園失管等原因,我市荔枝園枝梢的毛氈病率輕的在10%左右,重的達30%以上,對荔枝的結果和生長造成了頗為嚴重的影響。

防治辦法

可根據荔枝癭蟎的發生特點、生活習性適期噴藥防治。第1次掌握在越冬蟎開始活動或荔枝抽新梢(開花前春梢)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藥;第2次掌握在8月份采果後抽秋梢用藥。噴施如下藥液均有顯著效果:2.5%功夫乳油或73%克蟎特乳油48%樂斯本乳油、20%滅掃利乳油,也可用90%敵百蟲結晶加40%樂果乳油,按1∶1∶1000倍液兌水噴霧兼治荔枝其它害蟲。防治時應注意噴施芽梢的正面和反面。注意藥劑交替輪換噴施,以避免癭蟎產生抗藥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