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の月

基本信息

荒城の月荒城の月
土井晩翠(1871-1952)
作曲:滝廉太郎(1890-1929)
最早發表於明治34年(1901年)

歌詞

(一)
春 高樓の 花の宴
めぐる杯 かげさして
千代の松が枝 わけ出でし
むかしの光 いまいずこ
(二)
秋 陣営の 霜の色
鳴きゆく雁の 數見せて
植うる剣に 照りそいし
むかしの光 いまいずこ
(三)
今 荒城の 夜半の月
かわらぬ光 誰がためぞ
垣に殘るは ただかつら
松にうたうは ただ嵐
(四)
天上 影は 変らねど
栄枯は移る 世のすがた
寫さんとてか 今もなお
ああ荒城の 夜半の月
歌詞一譯(其實我覺得很難表達原詞的意思,因為日語的曖昧和模糊,實在不是中文能比的):
盛宴在華堂。
杯觥人影相交錯,
美酒泛流光。
千年蒼松葉繁茂,
弦歌聲悠揚。
昔日繁華今何在,
故人知何方?
秋日戰場布寒霜,
衰草映斜陽。
雁叫聲聲長空過,
暮雲正蒼黃。
雁影劍光相交映,
撫劍思茫茫。
良辰美景今何在,
回首心悲愴!
荒城十五明月夜,
四野何淒涼。
月兒依然舊時月,
冷冷予清光。
頹垣斷壁留痕跡,
枯藤繞殘牆。
松林唯聽風雨急,
不聞弦歌響!
浩渺太空臨千古,
千古此月光。
人世枯榮與興亡,
瞬息化滄桑。
雲煙過眼朝復暮,
殘夢已渺茫。
今宵荒城明月光,
照我獨彷徨!

作者作品簡介

荒城之月誕生於1901年,原為為新編寫的音樂教材而作,有別於一般自外國翻譯的曲目,這首歌根據詩人土井晚翠詩歌而編寫曲調,誇張的說,就是“旋律是服從日本語的語調”(山田耕作),總之是一首非常原汁原味的日語歌曲
詩人土井晚翠(Bansui Tsuchii, 1871~1952)以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的鶴ヶ城(幕末戌辰戰爭的舞台),與自己故鄉宮城縣仙台市的青葉城發想,為「荒城之月」的命題,創作了四段歌詞,道出詩人被舊城遺蹟喚起的惆悵
瀧廉太郎是以名曲『荒城之月』和『花』的作者聞名於世的。 他是日本近代音樂史上,能稱為作曲家的第一人。
瀧廉太郎出生於東京、在富山・大分度過少年時代、1898(明治31年)進入東京音樂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學習。
1901年成為留學生、遠赴德意志。但是罹患結核病而歸國、在大分療養,1903年23歲結束短暫生命
這首歌給我的印象很像《送別》^ ^,大概是因為歌詞都是帶著古意的悲涼之感的緣故,不過送別只有詞是李叔同的原作,原曲畢竟翻自國外,所以不能和這首歌的原汁原味相提並論.而作曲人則讓我聯想的聶耳和冼星海,是不是那個時代的音樂人都英年早逝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