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博物館

荊州市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與保護、考古發掘與研究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地方性綜合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概況:

荊州博物館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內,是一座融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與保護、考古發掘與研究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館舍占地面積5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0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13萬餘件,幹部職工105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45人。
建國以來,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先後發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了諸如世界上最早的泥塑動物群;史前巧奪天工的各種玉器;成色如新的4代越王劍和吳王夫差矛;迄今我國保存最好、品種最全、織繡工藝最精湛、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的馬山戰國絲織品;填補史書記載空白、被譽為地下書庫的楚漢簡牘;色澤絢麗、工藝精湛,占全國總數五分之三的楚秦漢漆木器以及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獨具類型的西漢古屍等堪稱國寶的珍貴文物。特別是1975年6月8日荊州鳳凰山男屍的出土,荊州博物館才真正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是荊州博物館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荊州博物館有一批數量眾多、獨具特色的文物資源,有一支門類齊全、頗有影響的專業隊伍,有一個功能齊全、常年對中外遊客開放的陳列展覽和宣傳教育陣地。建館以來,荊州博物館先後獲得國家級獎勵8次,省級獎勵17次。1993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2000年,國家旅遊局授予荊州博物館4A級旅遊景點。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是博物館面向大眾的第一視窗。荊州博物館陳列展廳建築面積7201平方米。1997年以來,我們籌集了近千萬元資金,對7000多平方米的展室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將展廳分為主體陳列樓和珍品館兩大部分,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楚漢織繡品展》及《傳世丈物展》等七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專題展覽,全面而系統地展示了荊州出土的文物精品,展示了荊楚文化的璀璨風采。其中《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以其鮮明的主題、詳實的內容、精彩的展品、新穎的形式榮獲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推介中華精品,荊州博物館還先後多次選調部分文物赴美國、德國、日本、台灣等地舉辦外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考古調查、勘探、發掘與研究不僅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能,而且起著關乎全局、舉足輕重的作用。荊州博物館比較系統的田野發掘和考古研究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三十多年來,該館考古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發掘和室內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考古學研究成果。
為了配合各種基本建設,荊州博物館先後發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20多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其中雞公山舊石器時代石器製作場,陰湘城、走馬嶺新石器時代古城址,天星觀一、二號楚墓,馬山一號楚墓,雨台山、拍馬山楚墓群,張家山、鳳凰山、高台秦漢墓地,鳳凰山168號漢墓等項目,皆屬重大考古發現。1992年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和1999年潛江章華台遺址的發掘分別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這些古墓葬和古文化遺址的發掘,不僅為國家搶救了大量的人類文化遺產,增加了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和展品,而且為各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極為難得的研究資料。
考古資料的整理與研究是衡量田野考古水平的標尺。荊州博物館十分重視考古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5年8月止,該館共出版學術報告和學術著作18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還有大量的發掘簡報、藏品介紹、譯文等文章。這些著述研究領域比較寬廣,其內容主要為長江流域大溪、屈家嶺、石家河三大原始文化、南方地區的夏商文化、東周楚文化、秦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以及戰國、秦漢簡牘文字等。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在文物保護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荊州的文物保護科研工作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攻克了古代飽水漆木器、簡牘的脫水保護和古代絲織品的加固保護等難題。2003年,“馬山一號戰國楚墓絲織物保護研究”課題獲得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近年來,運用生物技術保護古代絲織品的實驗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專家鑑定是“開拓性的、原創性的”,“居國際領先水平”。現正廣泛運用於古代各類文物的保護中。
文物收藏與保護是博物館的重點工作之一。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萬餘件,絕大多數是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也有一部分傳世文物和革命文物,其類別包括銅器、陶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絲織品、金銀器、古字畫、簡牘等。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53件套,荊州博物館在做好館藏文物的科學保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尤其在飽水漆木器脫水與古絲織品保護技術方面已居全國前列,並成功地為北京、雲南、湖南、江蘇、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的飽水漆木器、竹簡進行了脫水保護,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宣傳教育是博物館的基礎功能,多年來,我們在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狠抓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與學校共建“德育教育基地”,多種形式地開展適合中小學生的教育活動,對未成年人實行免費參觀。2004年,組織大中小學生20000多人次參觀博物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並在全市大中小學生中開展“愛我家鄉文物”作文競賽活動。
新的歷史時期,荊州博物館面臨著新的挑戰,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堅持業務興館的正確方向,切實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與時俱進,荊州博物館就一定能再創新的輝煌。

博物館分區:

A區:陳列大樓
1、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
2、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
3、傳世文物展
4、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
B區:楚樂宮、旅遊商店
C區:珍品館
1、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
2、古代漆器精品展
3、楚漢織繡品展
D區:古開元觀

服務項目:

導遊:
群工部設有專職導遊人員,可以生動而詳盡地為您講解荊州博物館的歷史文物陳列。

楚樂演奏:

楚樂演奏廳﹐觀眾還可享受到一場古代君主待遇的歌舞﹐欣賞楚樂宮中宮女的翩翩風姿,聆聽由楚國編鐘、建鼓、笙﹑箏﹑瑟等樂器演奏的美妙音樂。
旅遊商店:
這裡準備了玲琅滿目的紀念品,既有古色古香的楚文物仿製品,又有富於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相關的各類書籍,還有中國字畫出售。
公共運輸:
公車14路、19路、21路、33路、101路西門下車。

開放時間:

8:30—17:30, 周六、日正常開放 。
票價:免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