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棚鎮

草棚鎮是三星鎮政府駐地,是三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鎮區建設發展頗受民眾關心。草棚鎮早在1853年始建,當初只有幾間簡易草棚作為店堂經營雜貨買賣。100多年來逐步發展形成一條東西長400多米,街面寬4米,街道用小石塊鋪設,兩邊是小商店的古老集鎮。1949年解放前後一直為崇明西部主要集鎮。

簡介

20世紀70年代中期,考慮到老街難以改造,規劃草棚鎮向北遷移一公里至三條橋(協進村六、七組)。並建造了郵電大樓、銀行、鄉建築公司、物資供應站等,但因草棚鎮在民眾中印象深刻,此規劃不久後自行中止。根據社情民意,從1985年開始對草棚鎮重新全面總體規劃,從原草棚鎮東市梢向東延伸,形成了現在草棚鎮新老鎮區並存的格局。1990年3月三星鄉政府遷建至草棚鎮北首,1997年3月經縣民政局批准組建草棚鎮居民委員會,成立市政管理所,1999年9月上海市農委(99)第164號檔案批准同意在草棚鎮北邊張家港河北劃出130畝土地建立三星經濟開發區。2000年12月三星海橋合併,政府駐地設在草棚鎮。2005年3月20日《文匯報》整版報導經市房地產管理局、園林管理局等四個單位聯合批准崇明堡鎮、草棚鎮為滬郊古鎮。2005年9月25日《解放日報》第7版報導《滬郊古鎮重建路在何方》,三星草棚鎮列入郊區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此後,國內外人士紛紛來電來信,了解有關三星草棚鎮發展和建設事宜,大大提高了草棚鎮知名度,廣大人民民眾更加關心草棚鎮建設和發展。

規劃建設

20年來,歷屆政府都重視草棚鎮規劃建設,尤其在1990年後加大建設管理力度,初步形成“一縱”“三橫”的豐字形鎮區網路格局。“一縱”是以南北走向的星月路貫通宏海公路為主街道,長500多公尺,街道寬15米;“三橫”新建東西走向的解放新街、星虹路、星彩路。鎮建築公司率先在三叉路口建造二幢五六層高三星大廈,隨後工商、稅務、銀行、信用社、郵政、電信、派出所、衛生院、供銷社、教工住宅樓等10多個單位大樓相繼建成。街道二側由農民自籌集資、統一規劃建造近200家商店排列有序,商品門類齊全,經營各有特色的經濟商業區。
在星月路和星虹路口劃出4700平方米建造三星文化休閒廣場,設定健身苑、休閒亭,中央聳立高6米雕像,象徵著三星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新三星。廣場的北邊是六層樓三星社區文化中心,是集文化、娛樂、體育、休閒、健身、觀賞為一體的活動中心,廣場西邊是海洪國小,占地14267平方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2001年6月竣工落成。
在鎮東首是駐鎮部隊,即上海市消防總隊崇明縣支隊三星中隊。在1997年草棚鎮解放街被縣命名為崇明縣雙擁一條街。為集鎮建設增光添彩。
在鎮區宏海公路東西二側還開闢了二個居民小區,占地面積41畝,有89戶居民進鎮建房,2002年又在鎮南徵用洪海村15畝土地,建設住宅小區(湖星苑),重點安置為明珠湖開發而動遷的育德村(烈士1、17小組)的村民。草棚鎮建設初具規模,日趨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