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研究

2.1同義詞的性質 2.2同義詞的分類 6.1同義詞的類別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巴蜀書社; 第1版 (2003年6月1日)
精裝: 360頁
開本: 32開
ISBN: 7806594345
條形碼: 9787806594346
尺寸: 20.2 x 14.2 x 2 cm
重量: 440 g

媒體評論

宋永培
近五十年中,除了《勸學》、《正名》、《天論》,一般人對《荀子》知之不多,對《荀子》的觀念體系、行文風格、用詞特點,做研究的也頗稀見。我通讀《荀子》、《章太炎全集》,覺得二者在觀點、行文與用詞上頗多相似與相通,及觀章太炎1884年《上李鴻章書》,其中自述“年十七,瀏覽周、秦、漠氏之書,……一以荀子、太史公、劉子政(向)為權度”,乃知太炎的文章輿荀子相通,實章氏早歲推崇荀子所致,而《荀子》中觀念體系、行文風格、用詞特點的可貴价值,由太炎的推許可以略見一斑了。
黃曉冬同志選取《荀子》單音節形容詞的同義關係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課題,是既有學術眼力又有知難而進的精神的。單音節形容詞的同義關係是顯示《荀子》用詞特點的一個重點部分,它們對表述先秦儒家中勇於開派的荀子的觀念體系之生動形態。對體現荀子法肅辭嚴、多淵古之氣的行文風格,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就《荀子》單音節形容詞的同義關係作專題研究,在前人和今人的成果中實未嘗有,所以,說黃曉冬的博士論文在這一課題上力辟榛蕪,做了開創性的研究,誠非夸誣之語。《荀子》用詞,稱得上朗暢而奧衍,而楊驚的註解,又語多簡鮮,造就給現代的研究者造成了一個困難條件,就是除了鑽研《荀子》正文,在其他方面是沒有多少依傍的。曉冬在閱讀《荀子》與楊注,並且普查了相關資料後,一方面明顯地感受到這一困難,另一方面也磨礪了自己的學術眼光,愈益清醒地認識到遣一選題的學術價值,因而不畏艱難,信念堅定地開始了該課題的研究。
曉冬在鑽研《荀子》正文中不斷加深著對《荀子》用詞具有淵深奧衍特點的體認,因而本來要全面地從事《荀子》辭彙研究的,後來則自覺地把研究範圍縮小到單音節形容詞,即使如此,其考釋仍不敢鋪開,只能把精力集中於單音節形容詞之間共同義位的論證上。因為她感受到,《荀子》中單音節形容詞不僅內涵幽深,而且與其他詞聯繫繁密,其中尤以同義联系更為錯綜紛繁。如不專注於詞與詞之間共同義位的考論輿確認,本課題的研究就缺少了可靠而深廣的基礎。
曉冬採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對《荀子》全書的正文自始至終地通讀、聯繫、比較,在閱讀與分析中把對語詞的含義、關係、差異的認識及時記錄下來,輸入計算機。此後的計算機檢索主要是檢索這些認識的出處,以及自己在閱讀中對語詞情況作的統計是否精確。這種研究方法體現了上古專書辭彙研究的基本功,就是紮實、嚴謹,首先從專書正文的表述出發,而不是首先從今人編制好的專書語詞索引或專書詞典出發,也不是首先從國小專書《說文》、《爾雅》的表述出發。因為確定詞的詞義的,是上下文,在專書中,確定每個詞的詞義和多個詞的詞義關係的,必須是而且只能是這個詞、這些詞所在的篇章的上下文。我們始終關注的是專書從開始到結尾每一篇章上下文的表述,以及全書的篇章中所有上下文的表述,通過考論這些表述來確認其中每個詞的詞義、多個詞的詞義關係。遵循專書從開始到結尾每一篇章上下文的表述來考論與確認其中每個詞、多個詞的詞義與關係,是貫徹從司馬遷到段玉裁強調與實行的“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的治本之法,這與通過查檢專書索引、專書詞典來匯總與探討語詞,其見解之高下、疏密、淺深,是判然有別的。又,在專書辭彙研究中,需要借鑑國小專書《說文》、《爾雅》等對詞義、詞義關係的表述,但只能是借鑑,而不能說應從《說文》、《爾雅》出
發來研究每一本專書的辭彙。因為《說文》所載多是詞的本義、貯存義,《爾雅》是對眾多上古專書詞義的匯集,它們的內容與每本專書中的詞義雖有某些聯繫,但卻不是完全相通的。由於曉冬做到了由潛心通讀《荀子》各篇章而考察語詞,所以她對詞義、詞義關係的領悟較為深切,其論文的論證也頗細密。呂叔湘先生提倡語言研究應細針密縷,則曉冬撰著論文所下的功夫庶幾近之。她分析《荀子》全書上下文中單音節形容詞的所有用例,根據對這些語詞相互關係的認識,從中歸納出構成同義關係的形容詞計48組,逐一考釋每個用例中某詞包含的義位,某詞與其他詞之間存在的一個或多個共同的義位,進而對它們在共同義位範圍內還有何意義差異作出辨析。在此基礎上,她順理成章地清理出《荀子》形容詞同義詞相互依存的9種結構模式,同義詞詞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類型,同義組合的語詞在意義上推演、相反、平行等三種關係,具體而深入地揭示了《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詞形成的原因和途徑,指出其中最重要最廣泛的原因、途徑是詞義的引申。
……

目錄


1 前言
1.1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與任務
1.2本課題研究採用的理論與方法
1.3語料的取捨與擇定
1.4《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的研究價值
2 本課題的研究狀況
2.1同義詞的性質
2.1.1有關同義詞的定義的說法
2.1.2同義詞的詞性問題
2.1.3同義詞“義”的單位
2.1.4同義詞判定的內在依據
2.2同義詞的分類
2.3同義詞的語音問題
2.4同義詞的確定方法
2.5同義詞的辨析方法
2.6《荀子》辭彙研究狀況
3 荀子及《荀子》注
3.1荀子的生平及《荀子》的成書時代
3.2荀子的主要思想
3.3關於《荀子》及《荀子》注
4 《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詞共同義位的確定及辨析
4.1同義詞的歸納和類聚
4.2關於詞的義位的歸納問題
4.3同義詞共同義位的辨析
4.4共同義位的確定及辨析
5 《荀子》顯示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的常見格式
6 《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詞的類別和多組同義詞的意義關係
6.1同義詞的類別
6.2多組同義詞之間的意義關係
7 《荀子》單音節形容詞同義關係形成的原因和途徑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