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 (?~289)

許昌)人。 荀勖的《中經新簿》現已失傳。

荀勖 (?~289)

正文

中國晉代文學家音律學家目錄學家。字公曾,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曾祖父荀爽為東漢著名經學家。勖幼年聰慧,青年時即博學多才,通達政事。三國魏時,曾任中書通事郎。入晉,封濟北郡公。歷官中書監、秘書監。太康十年(289)卒於尚書令。
荀勖在晉,先掌管宮廷樂事,曾研製笛律12支,以校正音律。泰始十年(274)領秘書監,與中書令張華等依劉向《別錄》(見《別錄》、《七略》)整理宮內藏書。由於工作繁重,他上書辭去樂事,專心致力於圖書的校勘編次。他們用了大約6年時間,對10萬餘捲圖書進行整理復校,以黃絹抄寫,青白絲綢包裹,仿魏秘書郎鄭默所編的宮廷藏書目錄《中經》(又稱《魏中經簿》)編成《中經新簿》,又稱《晉中經簿》。據阮孝緒《古今書最》所記載,該書共16卷,著錄圖書1885部,20935卷(《隋書·經籍志》記為29945卷)。這部目錄共分甲、乙、丙、丁四部,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其甲部記六藝及國小(相當於《七略》的六藝略,收錄經部書);乙部記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數術(相當於《七略》的諸子、兵書、數術、方技四略,收錄子部書);丙部記史記、舊事、 皇覽簿、 雜事(將《七略》中春秋類目以外的史書,收錄於此);丁部記詩賦、圖贊、汲冢書(相當於《七略》的詩賦略,收錄集部書)。其中汲冢書乃指荀勖等所整理的鹹寧五年 (279)在汲郡(今河南汲縣)古墓中發現的古文簡牘文獻。此外,又集佛經目錄,附於四部之後。
荀勖的《中經新簿》現已失傳。根據文獻記載,《中經新簿》雖然只記書名、卷數,對撰寫人略作釋語, 並無提要,著錄方法也比較簡單,但由於它根據《七略》以後300年中的學術變遷,各類圖書數量的增減和庋藏的方便,因襲鄭默的《 中經 》,將經、子、史、集四部按排列,已突破了《七略》的文獻分類格局,構畫出四部分類法的雛形,對中國目錄學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見四部書目分類體系)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