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梅灰斑病

茶梅灰斑病為茶梅常見病害之一,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為茶褐斑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

分布與危害

茶梅灰斑病為茶梅常見病害之一。

症狀

受害葉片初生黑褐色小點,後病斑向健部呈扇狀擴展,暗紅褐色,邊緣不明顯或無,其外緣呈墨綠色侵蝕狀,原侵入點逐漸壞死,變焦變褐,其上也可形成黑色小粒點,略凸起。病斑較大,常占葉面的l/4~1/2以上,黑點比有限病斑型小。有限病斑型初在葉上生黑褐色小點,擴展後略凹陷,灰褐色至灰白色,葉背而茶褐色,多為不規則形斑,病健分界明顯。病斑外緣圍以深褐色線,當直徑大於0.1厘米時,產生1~2個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略凸起,後隨病斑擴大逐漸增多,分散,較均勻,有時也可排列成環狀。

病原

茶梅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為茶褐斑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

發生規律

病原菌在病部和病殘體上越冬,第2年春天借風雨傳播,從傷口或衰弱組織侵入。山茶花抽嫩芽時,遇2天以上降雨,病情發生嚴重。花蕾發病多在孕蕾時已被侵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抓好產地防治,避免隨茶花調運傳到各地。發現病葉及時摘除,集中燒毀,以減少傳染源。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藥,藥劑可選用96%的硫酸銅1000倍液,1:1:200倍式波爾多液,27%銅高尚懸浮劑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40%克百菌懸浮劑400倍液,50%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