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學

茶文化學

本書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人文發展學院副教授徐曉村主編,針對目前國內缺少茶文化的專業教學書籍而編寫的。詳細介紹了茶文化的基礎知識,歷史和發展,不同地區茶文化的差異和變遷等,通過對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的考察,對茶文化的理論思考,來介紹茶文化現象。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姓名:徐曉村
職務:中國農業大學人文發展學院副教授
著作:主編出版《中國茶文化》
簡介: 1954年出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主要關注“中國茶文化”、“現當代文學”等。
學術成果: 主編出版了《中國茶文化》一書;
發表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電視劇、電視專題片、電視記錄片數百篇(部);
發表學術論文、專題文章幾十篇,發表了新聞作品數百篇。
作品集 : 《晴窗細乳戲分茶》 《理想的衝動》 《記錄片<成長>腳本》 《飲茶之美》 《重要的是完成自己》 《小站》 《為了一個美好的回憶》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建立之後,茶學開始進入大學課堂。新中國成立之前,吳覺農就已經在復旦大學設立了茶學系,開始培養茶學方面的高級人才。但這種教育主要屬於自然科學性質的,雖然在教學內容中也要涉及一些歷史、文化方面的內容,但茶文化並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改革開放之後,陸續出版了一些茶文化方面的教材,這一方面反映了茶文化研究的進展,同時也說明茶文化教育在高等學校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幾年,已經有了專門的茶文化學院,並開始招收本科生。雖然這一專業的設立主要是由於社會上對此類人才的需求,但無疑會對茶文化教育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茶文化方面的課程此前大部分是作為選修課來開設的,而現在變成了專業基礎課,自然會對教材提出新的要求。本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編寫的。
由於無前例可循,與茶文化有關的內容又非常豐富,茶文化學究竟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各章節應該如何擬定,相互之間如何建立必要的聯繫,使之大致成為一個體系,是本書所有編寫者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們對於茶文化有如下幾點最基本的看法:第一,茶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因此,茶文化學不能只講中國的茶文化,也要講其他國家的茶文化。第二,茶文化既是生活的也是藝術的。我們說茶文化是一門生活的藝術,是說茶文化不是純粹的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的藝術,而是說飲茶的藝術化是與一般的飲荼習慣結合在一起的。因此不能脫離開日常生活中的飲茶而去抽象地講茶文化。第三,茶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但無論是飲荼本身,還是把飲茶與欣賞生活之美相結合的思考一直到今天還在延續,因此茶文化學既要講歷史上的茶文化,也要講當今的茶文化。正是基於上述看法,我們擬定了本書如下的各章:第一章茶葉基礎知識,主要是介紹各種茶類及其如何形成。同時也介紹了一部分歷史名茶和現代名茶。此外還講了茶葉的鑑別和收藏。這一章是全書的基礎,沒有對茶的基本了解,就無法討論茶文化的問題。第二章品飲方式和飲茶習俗。我們說茶既是生活的也是藝術的,很重要的一點是通過不同的品飲方式和飲茶習俗表現出來的。而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各種品飲方式和飲茶習俗又往往同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活方式、傳統習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此外,這一章還介紹了茶禮。第三章茶館文化,分別從歷史和地域兩個角度介紹了茶館文化。茶館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喝茶的場所,也是由茶而形成的一個文化聚集地。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茶館曾具有多種的文化元素。第四章中國茶具。之所以把茶具單設一章,是因為從《茶經》開始就高度重視茶具在飲茶藝術化中的作用,而且不同的茶葉,要求不同的茶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為人們對茶的品飲方式不同,也造成了茶具的不同。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茶具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家族,在茶文化中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審美對象。第五章中國茶文化的美學意韻。飲茶作為一門藝術,最主要的一點是它形成了自己獨特而豐富的美學意韻。這一章是全書中理論色彩最強的一章。第六章外國茶文化,主要講兩大部分內容,一是茶葉由中國向國外的傳播,二是講國外茶文化的特點。
由以上對各章內容的簡單介紹可以看出,我們是按照由外而內,由中國到外國這樣一個大致的脈絡來結構此書的。我們固然也是考慮到了學生的接受,但更主要的是我們認為茶文化不能脫離開具體的現象去進行抽象的理論闡發。所以我們對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的考察,對茶文化的理論思考都是通過介紹茶文化現象的方式加以表述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茶葉基礎知識
第一節 茶葉的種類
一、茶類的形成與發展
二、茶葉的分類
三、茶葉之名
第二節 名茶
一、名茶概述
二、歷史名茶簡介
三、現代名茶簡介
四、中國部分名茶簡介
第三節 茶葉品質鑒評
一、茶葉審評方法
二、茶葉審評程式
三、茶葉審評項目
四、茶葉的鑑別
第四節 茶葉貯藏保鮮
一、影響貯藏茶葉品質變化的環境條件
二、茶葉的貯藏保鮮方法
第二章 品飲方式和飲茶習俗
第一節 漢族的品飲方式及飲茶習俗
一、漢族品飲方式的變化
二、漢族不同區域的飲茶習俗和品飲方式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 少數民族的品飲方式及飲茶習俗
一、以黑茶為主的少數民族的飲茶方式
二、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的飲茶方式
三、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的飲茶方式
第三節 清飲和調飲的比較
一、從調飲到清飲的演變
二、清飲的各種方式
三、調飲在今天的延續
第四節 茶禮
一、宮廷茶禮
二、文人荼禮
三、民間茶禮
第三章 茶館文化
第一節 茶館的歷史與文化
一、唐代茶館的出現
二、宋代茶館文化的興盛
三、元代茶館
四、明清茶館
五、近現代茶館文化的演變
第二節 區域文化中的茶館文明
一、四川茶館
二、杭州茶館
三、廣東茶館
四、北京茶館
第四章 中國茶具
第一節 古代茶具的起源
一、飲食器具的產生
二、專用茶具的確立
第二節 茶具的演變
一、唐代茶具製造及宮廷茶具
二、宋代茶具
三、元明茶具
四、清代茶具
第五章 中國茶文化的美學意韻
第一節 茶作為審美對象
一、茶葉之美
二、茶湯與茶具——天作之美
第二節 茶藝:日常生活的藝術化和審美化
一、茶藝與茶道的觀念
二、中國茶藝的發展歷程
三、茶藝與茶道的美學
四、詩僧皎然的美學觀
第三節 中國民間茶文化
一、現代採茶戲
二、茶俗與茶歌
三、茶馬古道:壯美的漢藏文化史詩
四、茶館折射出的藝術人文世界
第四節 文人茶的美學意蘊
一、文人茶史小考
二、文人茶與詩與文
第五節 人生恰如一道茶
第六章 外國茶文化
第一節 中國茶葉對外傳播路徑
一、絲綢之路與茶葉傳播
二、茶馬古道與茶葉傳播
三、茶葉之路與茶葉傳播
四、海上茶路與茶葉傳播
第二節 近代中外茶葉貿易格局之變遷
一、19世紀中期之前的茶葉貿易
二、19世紀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由盛而衰的時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格局
四、現代茶葉貿易的發展
第三節 國外茶文化的特點
一、日本
二、韓國
三、英國
四、俄羅斯
五、印度
六、其他國家的茶文化特色
第四節 中外茶文化底蘊的思考
一、作為文化交流形式的茶文化傳播
二、作為經濟貿易形式的茶文化傳播
三、現代社會中的茶文化之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