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湯

茵陳湯

茵陳湯,疏肝理氣,利濕退黃。適用於黃疸型肝炎。共治療306例,顯效206例,占64%;有效75例,占25%;好轉23例,占7%;無效5例,占4%。總有效率96%。黃疸退除時間最短5天,最長6個月。平均退黃天數:熱重於濕型24天,濕重於熱型53天,濕熱並重型61天。

基本信息

版本一

【藥物組成】茵陳15克,車前草15克,大葉金錢草20克,金銀花20克,黃芪20克,鬱金10克,甘草10克。

【製作用法】每日1劑,煎水300毫升分2次服。15~20天為1療程。

【功用主治】疏肝理氣,利濕退黃。適用於黃疸型肝炎。

【隨症加減】熱重於濕型原方藥量加倍;濕重於熱型加蒼朮、厚朴各10克;濕熱並重型加赤芍、丹皮各9克,板藍根30克,黃連6克。

【臨床療效】 共治療306例,顯效206例,占64%;有效75例,占25%;好轉23例,占7%;無效5例,占4%。總有效率96%。黃疸退除時間最短5天,最長6個月。平均退黃天數:熱重於濕型24天,濕重於熱型53天,濕熱並重型61天。

【資料來源】王立泉.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7;6(4):38

版本二

【來源】《外台秘要》卷四引《近效方》。

【組成】茵陳12克 黃芩6克 梔子9克 升麻9克 大黃9克 龍膽草6克 枳實6克(炙) 柴胡12克

【用法】上八味,切。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溫服。

【主治】黃疸。身面眼悉黃如金色,小便濃如煮黃柏汁者。

【加減】若虛羸,加生地黃30克,梔子加至21克,去大黃。

版本三

【組成】茵陳半兩,山梔半兩,柴胡半兩,黃柏(蜜炙)半兩,黃芩半兩,升麻半兩,龍膽草半兩,大黃(炒)1兩。

【來源】《醫學綱目》卷三十一。

【主治】傷寒發黃,目悉黃,小便赤。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以利為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