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院回族鄉

茨院回族鄉

茨院回族鄉是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後新建鄉之一,位於魯甸縣城東北部,昭通市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昭陽區、魯甸縣結合部,與昭陽區的永豐鎮、蘇家院鄉以及魯甸縣的桃源鄉、文屏鎮、小寨鄉毗鄰,是魯甸僅有的3個壩區鄉鎮之一。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村民勞動 村民勞動

全鄉東西橫距15.7公里,南北縱距12.2公里,國土面積42.51平方公里,轄茨院、葫蘆口、沿閘、板板房、田合五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街道辦事處,23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 9個工業企業, 6個採石場,4個加油站,2個娛樂中心。住戶5750戶,總人口25086人,人口密度為621人/K㎡,居住著回、漢、彝三種民族,少數民族占26.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

茨院鄉平均海拔1910米,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912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全鄉有耕地面積22813畝,其中水田5466畝,人均有耕地0.98畝。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964.2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0元,糧食總產量685.6461萬公斤,人均有糧267公斤。茨院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著力鞏固和壯大菸草、農副產品深加工、化工、建築建材、冶煉、肉牛養殖六大產業支柱,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資源環境

全鄉有耕地總面積22813畝(其中水田5468畝,旱地17347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洋芋、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6476.6畝,其中生態林102000畝,經濟林果地1629.82畝,主要種植蘋果、雪梨、紅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畝,其中養殖面積畝。有青石、黃沙等資源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主要建立農特產品加工的原料基地,為鄉鎮企業園區提供加工原料。即在魯甸高寒二半山區抓好畜牧業基地、脫毒馬鈴薯基地、蕎麥基地等基地建設;開發高科技農業資源,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水產養殖基地、肉牛基地等。

第二產業

天然林 天然林

充分利用魯甸高寒二半山區、江邊河谷地區和壩區等三個區域的農業資源以及昭通、魯甸及周邊的礦產資源進行深加工。重點發展的項目有:(1)農特產品加工業。綠色資源開發與加工項目:馬鈴薯加工、無公害蔬菜加工、大蒜加工、果品加工項目:水果保鮮、核桃、板栗、瓜子等乾果的加工;養殖業深加工項目:牛乾巴系列產品、火腿肉聯、皮革製品;食品加工項目;優點牛奶的技改擴建工程;(2)礦冶業。電解鋅、硫酸銅等擬建項目;(3)建築建材業:在鞏固和發展水泥的基礎上,建新型牆體材料空心磚,預製水泥板塊等項目。

第三產業

信息及諮詢、倉儲、交通運輸、餐飲業、文化娛樂業、會計、審計事務、市場物業管理等。重點發展的項目有:茨院休閒娛樂度假中心、鴻鵠滑草場、集貿交易市場,茨院文化廣場。

特色產業

(一)認真落實財政科技扶貧養牛戶86戶,購置基礎母牛160頭,發放扶貧資金41.95萬元;加大凍改力度,2007年我鄉凍精改良配種黃牛受胎684頭,受胎率達95%以上;沿閘村有特種野豬養殖場一個,總投資7萬元,養殖野豬400頭,其中購種豬45頭。推廣牧草種植200畝。這些措施的落實,有效地推動我鄉畜牧業的發展並使之成為農業增收的主要方面;

茨院回族鄉 茨院回族鄉

(二)蘋果。我鄉有蘋果2500畝,以紅富士為主,2002年我鄉把蘋果生產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柱業,為了把蘋果生產做大做強採取;

(三)玉米制種。2008年我鄉玉米制種3000畝,畝產410公斤,每畝達1804元;

(四)蔬菜。我鄉蔬菜種植經過技術更新,採用輪作,選用優良品種,實施無害化施肥技術,科學使用農藥,嚴格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依託我鄉辣椒行銷大戶,2008年種植辣椒2300畝,平均畝產乾辣椒230公斤,每公斤達16元;2008年種植無公害大白菜3100畝,平均畝產8500斤,每畝收益達2600元;

(五)蠶桑。 我鄉把蠶桑產業納入“十一五”規劃,發展壯大蠶桑產業,全鄉已建桑園3000畝;改造桑房17間、360平方米、製作桑台300個;

茨院紅梨 茨院紅梨

(六)紅梨。我鄉紅梨是2004年,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由縣政府籌資引進栽培,共250畝,經農技部門的指導管理,於2006年初見效益。其品種優質,上市價高,平均畝產達2200公斤、3960元。

農村科技

二00六年茨院鄉加強科技推廣力度。糧食作物科技推廣的有玉米單株移植、

蠶桑養殖業 蠶桑養殖業

營養移栽、良種地膜等共2310畝;經濟作物科技推廣的有:烤菸的雙龍出海、機耕起壟、寬行窄株、新式智慧型化烤房等;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商品蔬菜4200畝,其中無公害蔬菜2400畝,其他經濟作物2300畝。

農村市場

茨院鄉共有農村交易市場兩個。其中茨院鄉集貿市場一個,全長3.5公里,逢農曆的二、

牛肉 牛肉

五、八趕集,特別熱鬧;2、田合村有一個農產品交易市場,每逢農曆的一、四、七趕集。

工業園區

一、茨院鄉著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一是明確工業項目入園條件。在工業園投資新建工業項目,可採用土地出讓和土地租賃兩種基本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工業園根據總體規劃和階段發展情況,定期公布項目用地的出讓金、租金基準價格。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入園的工業項目可從投資規模、投資密度、項目性質和付款方式等方面予以優惠,具體優惠辦法採用“一事一議”原則。三是積極開展招

工業園區規劃圖 工業園區規劃圖

商活動。根據規劃設計抓緊編制並推出招商項目;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對外聯繫,推介茨院工業園,尋求招商線索;採取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企入園、引資入園,加快園區建設和發展。 二、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茨院鄉黨政班子領導和各級黨員幹部,把思想和行動進一步統一到加快發展上來,並結合實際,努力加快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步伐。

茨院鄉工業園區占地5.47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各項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作為昭通市工業園區之一。茨院鄉把加快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作為推動新一輪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積極主動出擊,藉助外力,千方百計最佳化投資環境,吸引工業項目落戶工業園區。積極爭取外界支持,加快推進園區前期各項規劃建設,努力將其建成一個功能齊全,服務配套,集流通、貿易、服務於一體,產值超十億元的市級工業園區。

三、採取“三項”措施全面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一)是做好項目跟蹤服務。為使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該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努力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產前、產中、產後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加大協調力度,在解決具體問題上下功夫,主動做好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銜接,促成早日開工。(二)是加強項目建成投產後的後續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三)是下大力氣培育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天然落水洞 天然落水洞

總之,工業園區自身發展的重大意義在於通過工業園區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使工業園區自身由單純的經濟“增長點”逐步成為對周邊區域具有較強輻射功效和帶動作用的“發展級”,在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同時,也為工業園區自身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堅實的經濟基礎,實現工業園區與周邊區域的協同發展和共同繁榮。

基礎設施

茨院鄉根據魯甸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思路的要求,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結合鄉鎮建設的實際,以園區建設為依託,通過興商建市,引商促工,以商興農,協調發展的方式,設定茨院鄉鎮企業園區,園區建設已納入魯甸衛星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把路網、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市政、綠化、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與魯甸城市建設、城市功能整體布局結合,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

茨院鄉鎮企業園區以“突出優勢、突出特色、以農副產品及礦產資源的深加工為主,帶動一、三產業的發展,通過政策導向、產業導向、資金導向,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骨幹支柱企業靠攏”的發展思路。鼓勵民營企業進入第一產業,從事高附加制農作物的開發種植以及基地建設,參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開發利用昭通及魯甸現有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加工企業。根據第一、二產業的配套和需要,對服務對象及地理位置的依賴程度較高的第三產業,布局於園區內部的各專業市場和外圍地區,如茨院集貿市場、居民小區、公共場所等。

新農村建設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充分發揮廣大人民民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人翁角色;加強村莊規劃,整治村容村貌,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新農村全貌 新農村全貌

茨院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工程,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己任,結合全鄉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農村發展的現實需要和長遠大局考慮,確定了“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新農村建設思路,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由鄉黨委書記負總責,其他領導負責具體實施。把茨院村、沿閘村、葫蘆口村確定為全鄉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試點村,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確保新農村建設真正取得實效。三個村新農村建設共涉及民眾385戶,其中:茨院村110戶、沿閘村140戶、葫蘆口村135戶。我鄉突出重點,率先啟動了葫蘆口村新農村建設,目前,葫蘆口村新農村建設已初見成效,其中:扣筒瓦35戶、院壩硬化26戶1368平方米、硬化入戶小路280平方米、抿白房屋3678平方米、房屋扣筒瓦85間,硬化道路900米。局部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基層組織

全鄉有黨的基層組織10個,其中有5個村黨總支,有黨員548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有14

少數民族黨員讀者討論會 少數民族黨員讀者討論會

3人;女性黨員有58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59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有85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有404人;六十歲以上的有100人。

全鄉設團委1個,團總支6個,團員875人,其中女性團員194人。

黨務政務

一、茨院鄉班子成員分管工作

馬殿省:男,黨委書記,主持全鄉全面工作。

趙洪石:男,人大主席,主持鄉人大全面工作。

馬 國:男,黨委副書記、鄉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教育、財政、民政。

馬玲芬:女,鄉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分管黨務、民族宗教、老齡工作;聯繫葫蘆口村工作。

姚祥書:男,紀委書記,主持鄉紀委工作,負責黨風廉正建設工作,完成鄉黨委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繫沿閘村工作。

行政區規劃圖 行政區規劃圖

王崇龍:男,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派出所所長,分管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負責派出所全面工作;完成鄉黨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王光懷:男,副鄉長,分管農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畜牧等工作;聯繫農機站、農技站、畜牧站、水管站、聯繫板板房村工作。

馬旭東:男,副鄉長,分管計畫生育及烤菸生產等工作;聯繫計生站、菸葉站。

錢文學:男,副鄉長,分管林業、民政、武裝、殘聯、老齡、地震監測、統計等工作;聯繫林業站、民政所、武裝部、殘聯、聯繫田合村工作。

馬永清:男,副鄉長,分管文教衛、工業及環保、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聯繫文化站、學校、衛生院、企業、聯繫街道辦工作。

保德富:男,副鄉長,分管民宗、國土、信訪、行政執法;聯繫民宗辦、國土所、信訪辦、聯繫沿閘村工作。

張才虎:男,副鄉長,分管扶貧、新農村建設、勞務輸出、檔案及辦公室、信息上報工作;聯繫鄉人力辦、檔案室、辦公室、聯繫茨院村工作。

陸 敏:女,鄉人大副主席,負責鄉人大辦公室工作,聯繫街道辦工作。

劉知平:男,鄉黨委委員、司法所所長,分管司法所全面工作,完成鄉黨委交辦的其它工作。

王 軍:男,鄉黨委委員、人武部長,負責鄉武裝部工作。

馬麗瓊:女,鄉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負責鄉黨政辦全面工作,分管工青婦及信訪工作。

二、縣政府安排給我鄉最低生活保障的指標數為1386人,鄉政府依據各村村情把所有指標全部分解到各村,具體情況為:沿閘村428人;茨院村300人;葫蘆口村286人;板板房村232人;田合村140人。

人口衛生

一、全鄉總人口25644人,常住人口2564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內,計生工作採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責任包乾到村,落實到人;(二)嚴肅獎懲制度,堅決執行計畫生育“一票否決”;(三)加大醫學監護力度;(四)根據《計畫生育法》加大一放二扎及又扎又罰的違法生

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手術

育處置力度;(五)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特別加大對流出人口的管理力度。

二、現有20330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4.6%。有鄉級衛生院一所,職工13人,其中副主任醫師一人、醫師5人、主管護師1人、護士2人、醫士2人、初級工1人、會計1人;有村衛生室五所,鄉村醫生21人,其中女村醫15人、男村醫6人。衛生院開展臨床、防疫保健、初保、放射、B超、心電圖、檢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保報帳等工作。

文化教育

茨院鄉現有國小學校7所,國小在校生5006名,教職員工185名;中學1所,中學在校生1657名,教職員工73名。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通過全鄉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茨院鄉教育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中心工作,再搞好教育教學的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兩免一補工作,2006年國小享受免費教科書學生2800人次,中學2211人次。在各級政府

學生軍訓 學生軍訓

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中心校精誠團結,求真務實,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使茨院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普九”工作接受了縣級的覆核評估。全鄉有一個文化站,有五個民間文藝演出隊。

社會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強扶貧開發和社會救助工作力度,通過政府必要的救助,依法保障了其基本生活,並幫助其中有勞動力的人積極脫貧致富,2006年,我鄉開展了大量的社會救助工作,具體如下:

一、臨時社會救助8戶、2077元,救濟糧77890斤、344戶。

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

二、農村五保供養1-9月,91人、49140元。三、城鎮居民低保1-12月,1984人次,348162元。

四、新農合救助1991人次,共19910元。

通過以上社會救助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人為本”的方針,依法保障了農村絕對貧困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公正,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社會救助活動,推動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