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縣杜郎口中學

茌平縣杜郎口中學

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始建於1968年,在校生人數1256人,先後獲得“聊城市教學示範學校’”,“市級規範化學校”等榮譽。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茌平縣杜郎口中學 茌平縣杜郎口中學

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始建於1968年11月,1991年1月遷入新校,占地面積46669平方米,建築面積10863平方米。現有20個教學班,在校生人數1256人,現有在職教職工116人,專任教師85人。本科以上學歷31人,其中第一學歷為中專者有6人,第一學歷為大專者有25人。合格率95.6%,其中高級教師5人,中級教師26人,市級優秀教師7人,骨幹教師4人,市級優質課、教學能手25人。

教育設施

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配備全縣一流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座,儀器室各一座,建設有語音室、勞技室、教工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建有多媒體教室2座、微機室2座,微機寬頻上網正在進行中,學校充分發揮實驗室和各功能用房的作用,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學校實行新課改以來,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認可,為迎接全省現場會的召開,05年縣委政府投入400餘萬元建起兩座教學樓,一座實驗樓,一座大型報告廳,一座學生餐廳。

獲得榮譽

學校自1998年實行課改以來,陸續得到了縣教育局、市教育局、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的認可,聊城市教育局、聊城大學、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多次派人來我校進行調研,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2004年11月28日,全市國中教育教學現場會在我校召開,2005年11月12日全省農村國中教學改革現場會在我校召開,2006年2月22日,全省教研室主任工作會議在我校召開。學校先後被評為“聊城市教學示範學校’”,“市級規範化學校”、“聊城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聊城市中國小教育科學研究示範學校”、“省重點課題研究基地”、“山東省教育廳聊城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實驗基地”、“中國創新教育雜誌社重點調研基地”、“全國合作教學研究基地”。

杜郎口中學位於山東西北部即聊城市茌平縣,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國中。到目前前來參觀、聽課的人次已達26萬。

教學理念

1998年之前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師一味地講授灌輸,一言堂、霸語權日復一日,周復一周,年復一年的雷同著,學生成了局外人,聽天書,等下課,等放假,有的學生耐不住,便找到一百個理由棄學了,真正輟學的原因不在於家庭貧困,不在於主管部門、行政部門、家長不重視教育,而是學生不入門,跟不上班,學困而導致厭學使其然矣。其根源就是不關注學生的體驗、參與、探究、感知、情緒,視學生為容器,嚴重地被物化,而不是被人化。簡單地說,學生學知識遭遇障礙,千山萬水,欲達無望更別說造就人格,個性發展了。鑒於此我們經過深入調查,反覆研究,學習有關先進教學理論,縝密推敲,決定進行徹底的教學改革,並逐步形成了杜郎口中學教學理念。

1、教育理念:以人為本,關注生命;

2、教學宗旨:快樂學習,幸福成長;

3、課堂主題: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4、教學意圖:激活思維,釋放潛能、自主學習,個性發展;

5、培養目標:自主自信,自強不息的性格;勇敢有為,探索創新的精神;團結合作服務奉獻的品質;

6、教學要求: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由一個人的積極性,變為幾十個人的積極性;把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

7、教育目的: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識儲蓄到學生的頭腦里,而是把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學知識是為了長智慧。

8、學生、教師、課堂的轉軌。

教學目標

學生:⑴由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有自主人格的人;⑵由對考試的準備變為對人生的理解;⑶由對知識的背記變為規律的總結;⑷由內向羞澀變為勇敢大方;⑸由自私變為公益。

教師:⑴由主演變為導演;⑵由經驗變為科研;⑶由現成變為生成;⑷由師長變為朋友;⑸由老師變為學生。

課堂:⑴教師由傳授者變成策劃者;⑵一言堂變為百家鳴;⑶單純知識型變為知識能力情感型;⑷唯一答案標準答案變為多種解答;⑸整齊劃一變為靈活多變;⑹精英式變為大眾化;⑺死記硬背變成體驗感悟;⑻聽說讀寫深化為演、唱、畫、作;⑼接受式變為探究式;⑽安分守己變為超市自選。

創新教學環境

世界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潛在能力,挖掘人的創造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校為了適應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育教學的環境中做了一些改變。

撤掉講台

從2003年開始,為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方法讓學生去總結,思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撤掉講台搬掉講桌。教師成為引導者,策劃者,參於者,追問者,合作者;學生成為探究者,研討者,體驗者,表達者,創造者,成功者。

小組對桌

取消插秧式課桌排放,變為以小組為單位對桌而坐,合作學習,學生之間強強、強弱、弱弱,師生之間,組別之間開展相互質疑,相互探究、相互融會、相互閱納、相互補充、相互碰撞,達到百家爭鳴,感染促進,雙贏多贏。教師吸納借鑑學生的見解、思路,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優生通過與對手切磋、‘過招’增添新鮮血液,通過對弱生的幫扶,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方法技巧進一步鞏固,拓展。弱生通過優等生的幫助,迷茫變的清晰,疑慮變成具體真實,尤其是通過諸多層次的立體式接觸,實現了優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強,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謂皆大歡喜合作共贏。

多塊黑板

杜郎口中學各班教室的黑板多:前黑板,後黑板,北黑板,走廊黑板。有參觀者說,該申請世界吉尼斯記錄,黑板是學生用筆來表達自己學習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饋和知識訓練及鞏固的陣地,是產生自信,增強學習能力的神板。用山東省教科所原所長王積眾的話說:不能把教室內外的‘四面黑板’等同於學生的練習簿,它有三個作用,即第一通過黑板上的展示,學生基本上能夠當堂完成作業,經過教師和學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學習的及時反饋、知識的及時強化和鞏固;第二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寫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寬了學生彼此的知識面;第三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鍛鍊寫字的機會。通過在黑板上書寫,提高了學生的硬筆書法水平,有效地解決了人們普遍擔心的計算機時代學生不會寫漢字的問題。

把時空還給學生

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曾經制定課堂“10+35”“0+45”時間規定,在改革初期,由於教師傳統慣性作怪,課堂上出現“教師一開口就閉不上嘴”,千百年來都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學校不讓講就暗著講,不讓站到講台上講就在學生中間講,甚至有的教師還派出哨兵來對付領導查課。於是校委就出台了“0+45”,即課堂上凡知識性的不準教師講,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小組中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是學生中的首席。到了2002年老師們找到了新課程的感覺,進入到了改革的角色,我們又提出了“10+35”,一節課中教師占用的時間等於或小於10分鐘,學生占用的時間等於或大於35分鐘。時間是檢驗學生是否是課堂主體的試金石。把空間給學生,學生為了學習可以隨意走動,到黑板上寫、畫、作、練;可以下桌到另一個同學或老師那裡請教,幾個學生可以走出教室去排練課本劇。有的同學在黑板上講題,全班的同學可以圍過來,里三層外三層,半圓形、圓弧型、方陣型皆可,同學們有創作,有發明,可以到教室的中心‘小廣場’的聚焦處演講,發表意見。黑板上的書寫滿了,同學們可以借用水泥地面權當黑板,課堂上學生無拘無束,沒有清規戒律更看不到教師的一統天下,有的只是學生們心靈相約、感情奔放,普通的學生要我學,優秀學生的我要學,傑出學生的要學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杜郎口的孩子們人人是優秀者,個個是傑出者。

形式多樣,自主發展

杜郎口中學的課堂上只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創造,有利於學生的發現,有利於學生的生成,我們都要給予支持。我們幾年來堅持相信學生,發動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為教學原則,課堂上自主發言,聲音洪亮,生龍活虎,歡呼雀躍,爭問搶答,你追我趕,討論熱烈,辯論激烈,笑逐顏開,熱鬧非凡。講、析、問、辯、演、唱、畫、作,課本劇編排,擂台賽,小對子,情感激勵,自我發現。你方唱罷我登場,感動,生動,活波,精彩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動態的課堂、成果的課堂、情感的課堂、快樂的課堂、精品的課堂、深化的課堂。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預習、展示、反饋成為特色課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

幾年來,我們堅持: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預習與否,預習效果如何,直接決定著展示課能否獲得成功。基本操作步驟是:1、師生共同明確預習目標;2、教師提出預習要求和預習方法;3、教師出示預習提綱,做好預習指導;4、學生蒐集各種信息,做好雙色筆記;5、小組反饋預習疑難,師生共同解決。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我們遵循這么一個展示原則: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都會的不展示,遇到困難比較大的,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容將是我們展示課重點的展示對象。有了預習課的充分準備,我們的展示課完全變成了學生的天地,變成了學生的才能的展示舞台。在展示課上,教師分配完任務後,學生講解,學生點評,學生反饋,展示是對預習的升華,是培養學生能力,展現學生才能,樹立學生自信的有效途徑,通過展示達到“當堂拔高”的目的。

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在每節反饋課上,注重體現:重點學生(弱勢群體)和重點問題;讓組中的同學進行幫扶;教師通過學生板演進行檢測的同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對學生因材施教。從而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體制變革

班主任的把關課

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紀律、衛生、學習、文明禮貌等的管理者,更是班級教育教學的管理者,班主任聘任教師,考評、量化、獎勵、辭退教師,每周聽評課在5人次以上,坐班聽評課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召集本班教師進行聽評課,對共性問題進行研討,調度相關教師進行整改,推出優秀教師上示範課。年終對班主任的考核主要依據本班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級部主任的反饋課

級部主任聘任班主任,每周在本年級聽課7節以上,把教師的課堂情況及時地反饋給班主任、學科主任。級部主任通過對教師課堂的評價,分別對班主任進行量化,聽的是教師的課,評價的是班主任,這樣進一步促進班主任對教師課堂的管理,強化以班為單位的團體合作精神的形成。

學科主任的科研課

2004年以來,我們把教務處的職能轉化為學科管理,因為教務處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有心無力,於是學科主任承擔全校本學科的教學管理工作,學科每周例行3節公開課,優秀教師的示範課,一般教師的研究課,薄弱教師的提高課,除此之外,學科主任還主持三個方面的教研工作:一是學科內的業務論壇,針對共性問題,群策群力想辦法找措施攻克;二是結合本科特點創新課堂,打造自己的特色課;三是做好幫扶工作,優弱結成對子,制訂以周為單位的提高計畫,選好突破口進行提升。

驗評組的考核課

驗評組是驗收評估小組的簡稱,業務校長是組長,文理兩科各有4名成員,每天聽評課在5人次以上,利用每日上、下午課前的反思會,及時反饋教師課堂情況,每周把教師的上課情況對年級、學科進行量化評比。四位一體的抓課堂,班主任抓好本班教師的課堂創新,級部主任抓班主任,學科抓本科教師,驗評組抓年級、學科,人人都是管理者,個個都是科研者。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一)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青島浮山路國小
寧陽縣實驗中學
微山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四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六中學
山東省臨朐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三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中學
青島市城陽第二十中學
青島市城陽第十中學
青島市城陽第十三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三中學
即墨市華山中學
膠南市王台鎮中心中學
膠州市第十中學
菏澤學院附屬中學
青島金門路國小
青島普集路國小
青島人民路第一國小
山東省青島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即墨市德馨國小
膠南市第二實驗國小
膠南市新世紀國小
青島九聯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辛安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古廟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環城路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錦繡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春雨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仙家寨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林蔚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西韓國小
桓台縣實驗學校
桓台縣馬橋鎮北營國小
桓台縣起鳳鎮起鳳國小
桓台縣邢家鎮實驗國小
沂源縣悅莊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渴口中學
棗莊市市中區龍子心中學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底閣中學
棗莊市嶧城區壇山中學
滕州市姜屯鎮中心中學
棗莊市台兒莊區運河街道西關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王莊中心國小
滕州市北辛街道北郊國小
滕州市柴胡店鎮中心國小
滕州市官橋鎮中心國小
滕州市西崗鎮中心國小
東營市東營區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四十六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五十九中學
東營市勝利河口第二國小
東營市勝利友愛國小
煙臺永銘中學
煙臺市萊山區實驗國小
煙臺市芝罘區文化路國小
濰坊市奎文區金寶雙語國小
金鄉縣羊山中學
汶上縣第一實驗中學
汶上縣義橋鄉中學
汶上縣苑莊鎮第二中學
曲阜市時莊鎮中學
曲阜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濟寧市和平街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廿里舖中心國小
嘉祥縣嘉祥村國小
金鄉縣雞黍鎮中心國小
梁山縣第二實驗國小
梁山縣韶華中學
曲阜市魯城街道春秋國小
曲阜市書院街道中心國小
曲阜市書院街國小
泗水縣實驗國小
微山縣付村鎮中心國小
微山縣西平鄉中心國小
汶上縣實驗國小
兗州市大安鎮大安國小
兗州市東御橋國小
魚台縣老砦鄉中心國小
魚台縣清河鎮中心國小
魚台縣王魯鎮中心國小
鄒城市杏花村國小
鄒城市中心店鎮中心國小
寧陽縣東疏鎮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四中學
東平縣東平鎮古台寺國小
寧陽縣東莊鄉中心國小
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凰國小
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宦家峪學校
新泰市汶南實驗學校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苑國小
威海市第二實驗國小
日照市實驗學校
五蓮縣洪凝鎮同俗國小
萊蕪市鋼城區顏莊初級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口鎮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羊里鎮羊里中學
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中心中學
臨沂市蘭山區李官鎮中學
費縣費城鎮初級中學
郯城縣第四中學
臨沂市羅莊區第二實驗國小
臨沂市羅莊區第四實驗國小
蒼山縣車輞鎮中心國小
郯城縣郯城鎮實驗國小
茌平縣杜郎口中學
茌平縣實驗國小
臨清市艾寨丕介學校
東明縣城關鎮第二初級中學
菏澤市實驗國小
單縣實驗國小
山東省濰坊聾啞學校
山東省濰坊盲童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