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

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茅田河村(原紅光大隊):在湖北省東南部,有一座小山城,叫做通山,通山是一座秀美小城,獨行特立的一座小城,大理石之鄉,同時也是中國桂花之城鹹寧市下轄的一個縣城。同時,在通山縣南部鄂贛兩省交界處,有一座平民小鎮,名喚洪港鎮。在小鎮不遠處呢,有個小山村,村中覓何物,但看歡聲處,這座村莊便是茅田河村。茅田河村,是洪港鎮重點建設村。2009年,國家鐵路局準備大廣高速於穿洪港而建,其入口處便設在茅田河村六組,2012年,洪港鎮高速收費站正式落地。

茅田河村風景建築

王氏宗祠

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

王氏宗祠,亦稱茅田王氏宗祠,位於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茅田村(原名:雙河),始建於明代,毀於文化大革命,於二OO七年重建,占地面積達1800餘平方米。曾被有關專家譽為鄂南第一祠。

茅田王氏,發跡於軒轅,受姓於太原,是名副其實的炎黃子孫。秦漢以來,先祖中忠孝、節義、良善的名人,不可勝數。在秦朝,名將王離公為秦大將軍,封武城侯,生長子元公、次子威公。元公初為臨淄令,後為避秦亂,遷琅琊,後徙臨沂,為“琅琊王氏”始祖。威公後歸太原廣武,為“太原王氏”始祖。晉代王覽護兄,爭酖捨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名列“二十四悌”。唐朝,偞之公遷江西德安縣之鍬溪,其孫瓘文公為德安鍬溪王氏之祖。北宋樞密副使、觀文殿大學士、襄敏公王韶子純公,獻平戎之策,復河湟之地,功在國家,名傳青史,被台灣歷史學家柏楊譽為“宋帝國開國以來第一位統帥人才”。韶公功在當代,澤被後世,第八子定公,於北宋紹聖年間知富川郡,始定居興國軍(今之陽新、通山、大冶);定公之孫、英甫公次子仁宏公卜居茅田,是為茅田王氏始遷祖。仁宏公篳路藍縷,開基創業,迄今已有八百餘年;生息繁衍,人口凡有數萬之眾。這就是一王六戶之根源。八百多年來,男丁數萬。仁宏公的子孫後代,弘揚祖宗之德,繼承祖宗之業,文昌武熾,方興未艾。

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

大面積竹林

在茅田村六組,有塊2到3萬公頃的地皮。於上世紀90年代,當地農民便在這塊地上種下了細竹,因為這塊地於河流旁邊,不可不稱為整個茅田河最大的一個竹林。

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

清代古屋

在茅田河村,還有這未被發跡的清朝建築,位於茅田河六組的下屋,如今,由於當地的住戶都遷入了新房子,下屋的老房子已經有十來年無人居住。

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教育事業

茅田河村僅一茅田河國小,由旅澳僑胞王漢生先生捐資承建於一九九二年六月(農曆),已有20年的歷史,國小位於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106國道的茅田河村六組,南下主峰海拔1329米的太平山,北接通山縣內最大的湖泊富水水庫,可謂是山靈水秀下的一弦琴音。

1992年之前 是一所民辦中學

1992年6月 由王漢生先生捐資重辦茅田河國小

1994年6月 學校改革,添加體育設施兵乓球檯,籃球場,鞦韆,雙桿等

2003年-2006年 因茅田河村要徵用學校籃球場地皮,相繼撤掉一切體育設施

2009年7月 班制改為四個年級制

2011年2月 因學校破舊,重新拆除建辦

2012年1月 新學校建築完畢,坐落於原校區地皮。

2012年7月 同學重新返回學校上課

茅田河村 茅田河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