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立枯病

茄子立枯病

茄子立枯病,一般多發生於育苗的中後期,在病苗的莖基部生有橢圓形暗褐色病斑,嚴重時病斑擴展繞莖一周,失水後病部逐漸凹陷,乾腐縊縮,初期大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後期莖葉萎垂枯死。

症狀

茄子立枯病在苗期發病,一般多發生於育苗的中後期,在病苗的莖基部生有橢圓形暗褐色病斑,嚴重時病斑擴展繞莖一周,失水後病部逐漸凹陷,乾腐縊縮,初期大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後期莖葉萎垂枯死。病苗枯死立而不倒,故稱立枯病。潮濕時生淡褐色蛛絲狀的霉層,拔起病苗絲狀物與土坷垃相連。

發病規律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侵染所致。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繁殖。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帶菌堆肥等傳播。
病菌喜高溫、高濕環境,發病最適宜的條件為溫度20~24℃左右。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2~4月。感病生育期在幼苗期。
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播種過密、幼苗生長衰弱、土壤酸性等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育苗期間陰雨天氣多的年分發病重。

防治措施

土壤處理
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8克,處理方法同猝倒病防治的土壤處理。或太陽能消毒,即在夏季高溫季節,每667米,鋪施碎稻草或麥秸1000~2000千克,或馬糞750千克,混合後耕地、灌滿水、覆蓋地膜,最後密閉大棚,使土溫升高,保持地下20厘米處地溫在45℃以上20天。此法可以殺死土壤中大部分病菌,同時也可殺死地下害蟲,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於植物生長。
藥劑拌種
用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農業措施
提倡用營養缽育苗,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春季育苗,播種後一般不澆水,可採用撒施細濕土的方法保持土壤濕度,若濕度過高可撒施草木灰降濕,注意提高地溫。夏季育苗可採取遮蔭措施,防止出現高溫高濕條件。苗期噴0.1%~0.2%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抗茄子立枯病能力。
藥劑防治
茄子立枯病發病初期,拔除病株,噴淋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15%土菌消水劑4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