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門五傑

范門五傑:范氏家族,族中的范廷良、范少威、范少雄、范飛龍、范華勝等范氏一門五傑,以高強的武藝、精湛的醫術,見義勇為、濟世為懷的風範及愛國精神,在兩廣(廣東、廣西)和東南亞地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在佛岡縣煙嶺高壩村(現合併至逕頭鎮),也有一個傳奇的武林世家———范氏家族,族中的范廷良、范少威、范少雄、范飛龍、范華勝等范氏一門五傑,以高強的武藝、精湛的醫術,見義勇為、濟世為懷的風範及愛國精神,在兩廣(廣東、廣西)和東南亞地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范廷良(約1874年—1930年),別號“教打良”,家庭出身極為貧苦,年輕時以外出補鞋為生,常棲身於街頭巷尾之中,可以說是食無飽腹,身無定居。但他為人正直,不貪財色,雖貧困卻樂於助人。
范飛龍(原名范深精)擅打飛鉈和飛耙。每次擺街演武開場,他都用飛鉈指揮圍觀民眾,擴大表演場地。飛鉈如長蛇騰空,幾乎觸及民眾面部、腹部、上肢、下肢,而又從不傷人。他的飛耙如旋風急轉,銳不可擋。
范華勝(花名牛勝)擅拳擊和白手救刀。他與其父范飛龍一樣,身軀魁偉,臂力過人,動作快捷。當他獻技時,輕若飛鴻,矯若游龍
范少雄擅使木棍,他用大拇指一挑,木棍騰空而起,順手握住用掌輕輕一擊,木棍顫動不止。他進攻時,木棍飛轉,直剌對方;防守時,木棍如南天砥柱,拱衛自己。
范少威(又名阿奎)為人好打抱不平。他不僅掌握父親傳授的武藝,而且還超越前輩。他善舞雙刀和大刀,所用的“青龍刀”連刀帶柄重達八十多斤。有人說:“少威的青龍刀堪比三國時關公用的寶刀。”當他舞雙刀時,只見寒光閃閃,刀聲呼呼,觀者無不讚嘆叫絕;其“二指彈功”可插壁取磚,令人屏氣凝神、瞠目結舌。

人物生平

武藝超群技壓大力士
范少威練就一身武藝後,跟隨父親,帶著弟弟,浪蕩江湖,行醫賣藥。
一天,范少威帶著徒弟們在廣州沙河鎮開檔,當他用“三節棍”敲打手臂而顯技時,圍觀的民眾無不拍手稱讚,唯獨有一人搖頭不已。原來這人是沙河鎮的搬運工人,個頭高大,年紀三十開外,能擔六百市斤,當地人稱他為“大力士”。
范少威獻技完畢後,這位搬運工人便爽朗地說:“范師傅,你自己打自己,有什麼奇怪?如果讓我用竹槓打一下,你的手臂就要折為兩段。敢給我試試嗎?”范少威笑著說:“好!如果你一下打斷我的手臂,我就自費治療;若打不斷,萬一竹槓彈跳,打傷旁人,你敢負責嗎?”大力士說:“好呀,竹槓打傷人我就負責,一言為定。”
大力士立即回家,拿了一條經常搬運用的大竹槓,準備比試。開始時,他擺開架勢,高舉竹槓向范少威的左臂狠狠打去,隨著“啪”的一聲,只見竹槓離手,飛起七八尺高,跳出一丈多遠,差點打傷民眾。
范少威詼諧地對大力士說:“老弟,你還沒有用力抓住竹槓呢,所以脫手而飛。再來一次吧!這次應該緊握住竹槓,既有力又穩當。”大力士信以為真,於是兩手緊握竹槓,兩腳前弓後箭,運用全身力氣,舉槓再向范少威的左臂打去,又是“啪”的一聲,這次打得好,竹槓雖沒離手,但手掌的虎口已被震裂,當即鮮血淋漓,大力士咬著牙關,忍痛求醫,范少威急忙幫他敷藥。敷藥後,立即止血止痛,速效如神。一時全場讚頌,紛紛叫喊買藥。
為了將祖傳少林的跌打傷科聖藥奉獻於世,范少威曾在從化街口鎮和英德縣的浛洸鎮開過藥店。1943年冬,又搬遷到韶州(今韶關)市,重操舊業。他平日很少在家,經常帶著10多個徒弟,挑著藥箱和武具外出他鄉。他們每到一地,都扛著范氏的條旗穿街過巷,敲鑼打鼓擺設武檔。范少威先讓徒兒們各耍幾套拳腳,然後自己也獻演一兩套功夫,吸引民眾圍觀,才開始行醫賣藥。
妙手回春贈醫施藥
范少威有一顆愛國愛民之心,亦有一副抱打不平的性格,對當時的貪官污吏及社會上遊手好閒、恃強凌弱之輩深惡痛絕。1942年春,他在英德縣浛洸開藥店時,抗日戰爭形勢日趨緊張,駐紮在浛洸地區的國民黨軍某部如驚弓之鳥,聞風而退。
一天上午9時許,嘟嘟的軍號聲響成一片,不知國民黨軍是演習還是轉移陣地,一支二三十人的騎兵隊伍穿街而過。儘管圩集內人潮湧涌,馬隊仍未減速緩行,迫得路人紛紛驚慌躲避,而一名五六歲的小男孩因躲避不及被踩在馬蹄之下。待馬隊過後,小男孩已是奄奄一息,被他父親慌忙送到范少威的藥店求救。
范少威見此慘狀,二話不說,立即緊急搶救小男孩。診脈、看眼球、查傷情、處理傷口、敷藥服藥……一陣忙碌之後,他已是滿頭大汗,仍堅持寸步不離地觀察男孩傷情。
不到一小時,小男孩甦醒過來,他父親激動得喜極而泣,感謝地說:“范醫生,你真是再世華佗啊!”並遞給范少威5元大洋作為酬謝。范少威不僅堅決不收,還免費贈送小男孩兩劑中藥和兩打跌打丸,讓其回家繼續治療,引得男孩父母和親友連聲道謝。此後,范少威的藥店門庭若市,前來看病買藥的人絡繹不絕。
范少威的醫風正派,醫德高尚,醫術高明,而且他所研製的藥能止血止疼,祛瘀消腫,通經活絡,可以說得上是跌打傷科聖藥。對急救傷病人員,他從來不計較藥費的多少,有能力的給一點,如碰到窮苦人家,沒錢給亦同樣精心治療,直至痊癒。在其行醫生涯中,贈醫施藥的事不下百例,當地鄉親對其十分信賴和尊敬。
打抱不平勇魚霸
1920年3月,范少威父子到陸豐縣城擺檔行醫賣藥。當地一些地痞頭子得知范氏的醫術和武功都很高,便用金錢買通官府,企圖陷害范氏父子。縣官收受賄賂後,誣指范氏摻賣假藥,打算出動軍警捉拿范少威父子,幸得當地民眾提前通風報信,范少威父子連夜搭船逃離陸豐,潛往香港。到香港後,父子二人分別在九龍和油麻地的拳館當教頭,一當就是八年。
八年間,范少威常見到一些番鬼佬(特別是英國人)欺辱香港同胞,十分氣憤,暗自發誓有朝一日必定收拾他們。當時,油麻地有一個身強力壯、心狠手辣的英國佬,開著一間魚檔。他仗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勢力獨霸一方,不但禁止別人在鄰近開設魚檔,而且出售的魚肉短斤缺兩,當地人都敢怒不敢言。
1929年5月,范少威為了給香港同胞出口氣,特意到魚檔買了三斤魚。付款時,他掂了掂分量問:“餵,你的魚秤準嗎?”英國佬氣勢洶洶地回道:“什麼?我的魚檔開了多年,誰敢說我的魚肉不足秤!”“這裡有三斤魚肉?我敢說你的秤不準!”范少威理直氣壯地說。英國佬大喝一聲“你放屁!”隨即,惱羞成怒地操起賣魚刀向他劈來,范少威輕鬆避開,且左手緊鎖英國佬握刀的手腕,右手抓其心窩,將英國佬凌空提起摔出一丈多遠。
看到英國佬摔在地上四腳朝天的窘狀,圍觀眾人紛紛大笑,心頭暗喜范少威為大家解了心頭之恨。幾天后,香港當局竟然發出通緝令,要捉拿范少威。范少威父子只得乘船再次逃離,取道廣州返回家鄉。
擂台獲勝揚威海外
1931年4月中旬,范少威收到一封從暹邏(今泰國)廣東會館寄給他父親范廷良的信,述說英國著名的武林高手皇里依瑪在暹邏設擂台,許多東南亞和中國的武林好漢慘死在他的拳腳之下,皇里依瑪還口出狂言“東亞病夫不堪一擊”云云。因此,特邀范廷良赴暹邏打擂台,為國爭氣。
范少威看信後,誓要替同胞報仇雪恥。此時其父范廷良已經去世,范少威毅然代父領銜出馬。當他到達曼谷廣東會館時,華僑們聽說來的不是范廷良而是他兒子,都心生疑慮,擔心范少威不能克敵制勝。范少威在會館作了精彩的“躍地彈飛”和“撲食”等表演,華僑們見他武功精湛,才投以信任目光,並與范少威研究比武對策,做好打擂台的準備。
英國武林高手皇里依瑪,綽號“皇老虎”,傳說曾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隻老虎。此人有二手絕招:一是“將軍飛腿”,一是“雙牛斗角”,比武的對手多死於這兩招之下。
5月13日,是范少威與英國皇里依瑪擂台決鬥的日子,曼谷市民聞訊蜂擁到場觀賽,熱鬧非常。比武開始,范少威首先採取守勢,充分發揮動作敏捷、靈活多變的特長,巧妙破解對方絕招,並從中尋找克敵制勝的招數。“皇老虎”一出場則猛打猛踢,企圖用一兩個回合將范少威打倒。豈料,最拿手的“將軍飛腿”和“雙牛斗角”都被范少威一一化解。一陣交鋒之後,“皇老虎”覺招數已盡,且體力不支,而范少威卻從較量中增強了必勝的信心。看到“皇老虎”已體力不支,他立即將守勢轉為攻勢,一陣短拳出擊,接著一個“崖鷹落爪”直取對方右肋,誰知對方身穿薄鋼護甲,又硬又滑,無法折其右肋。接著,再一個“仙人摘茄”,直取對方下部,怎知對方又有護陰套。這時,范少威有點著急,暗想:如果找不到敵人的軟肋,長此下去,必因體力耗盡而敗。
正當范少威凝神對敵、苦思對策之時,台下一位老華僑突然用客家話大喊:“阿奎,喉嚨!喉嚨!”這話霎時使范少威醒悟,只見他空晃兩拳,迅速運氣到兩指,接著一個箭步上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取對方咽喉,接著猛擊一掌,把“皇老虎”打下擂台。不久,這個囂張一時的“皇老虎”便氣絕身亡。
范少威擊敗“皇老虎”後,為防不測,在僑胞的掩護下,星夜乘船回國。而他打敗英國“皇老虎”的喜訊,在暹邏各地迅速傳開,一時震動整個東南亞,大長東方民族的志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