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湖[浙江嘉興市南湖區范蠡湖]

范蠡湖[浙江嘉興市南湖區范蠡湖]

范蠡湖(fàn lí hú)位於嘉興環城南路,二號橋附近,嘉興一中的西鄰(現嘉興實驗初級中學——范蠡湖校區)。原湖面寬闊,有人考證南湖原也為其一角,後因築城而成為一小湖泊。目前湖長100米,寬15米,占地5351平方米。范蠡湖還有西施冢之稱,相傳西施死於此,墓葬湖中。范蠡湖歷史悠久,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狀元姚穎匾湖畔,名“景范廬”,明代其地築有祠宇,稱范蠡湖。范蠡湖多石刻,在妝檯北立面上,有文徵明手書“浮碧”、兩字石刻,外牆上有明車大任所書“放生池”,池郭所書“陶朱公里”等石碑。

基本信息

范蠡與西施

范蠡湖范蠡湖
范蠡,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字少伯。越國大臣,著名政治家。范蠡侍奉越王勾踐,盡其全力和越王一起共商救國之策有二十幾年,終於滅吳雪恥,又北上征服齊,晉,使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在被封為上將軍回返越國之後,范蠡由於深知勾踐刻薄寡思,只可共患難,而難以同富貴,於是攜家人離開了越國。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西施,姓施,春秋末越國薴蘿人(今浙江諸暨人),本名施夷光,也名先施。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欲獻美女給吳王,以亂其國政。於是越王便把得到的美女西施,鄭旦裝扮起來,用時三年教習舉止,歌舞,吳國風俗,派范蠡把她們獻給吳王,吳王果然被女色迷惑而不顧國事,最終被越國所滅。據考,越王勾踐復國滅吳之後,說西施乃亡國之婦,命人沉於江底。

范蠡和西施為實現雪恥復國大計,忍辱負重。滅吳復國後,范蠡為避越王迫害,偕西施重來故地,在湖邊隱居,西施每日妝後,將脂水傾入湖中,湖水染為胭脂色,湖裡螺螄吃了脂粉水,變成了五彩螺。後范蠡,西施由此發悼,泛遊五湖。後人寄託思念,將此湖叫做范蠡湖,又在湖邊建起西施妝檯。晨光熹微或月白風清之時,坐在台邊向下凝視,似可看到西施色彩斑斕的裾,正隨著湖水輕盈地搖曳,浮動。

西施冢

范蠡湖范蠡湖
范蠡湖還有西施冢之稱,相傳西施死於此,墓葬湖中。湖西北岸築有水軒一座,即西施妝檯,為歇山頂抬梁式建築,內原有范蠡和西施塑像。妝檯北面牆中有“少伯祠”白玉石匾一塊,系清光緒八年(1882年)夏立,妝檯東側湖上有西施石雕像及“沉魚”二字。范蠡湖歷史悠久,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狀元姚穎匾湖畔,名“景范廬”,明代其地築有祠宇,稱范蠡湖。范蠡湖多石刻,在妝檯北立面上,有文徵明手書“浮碧”、兩字石刻,外牆上有明車大任所書“放生池”,池郭所書“陶朱公里”等石碑。另外,還有清乾隆時錢陳群所作《重建金明寺碑記》及王蘧常,譚建丞,張振維等名家墨跡。

嘉興,是吳越兩國爭霸的主戰場,並因此而最早見諸於史籍記載。根據史料記載,“蠡為越上大夫,竭智滅吳,報會稽之恥,勾踐尊為上將軍。蠡以盛名難久居,自李韭溪泛五湖去即今范蠡湖。”清俞樾《春在堂集》載“國朝無名氏述民記云:康熙四十一年(1702),嘉興開河,新橋下開出船一艘,深埋河底,不敢掘而止。金明寺范蠡湖內亦有船一艘,半在城內,半在城外鴛鴦湖,相傳范大夫之舟也。”

相關詩篇

清代朱彝尊的《鴛鴦湖悼歌之四十八》: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耦范蠡祠。水底盡傳螺五色,湖邊空掛網千絲。

《種桃道人寄詩》:

吾友何年肯抵蘇?不愁臘酒沽三壺。秋蟲四壁續新網,落日一窗備舊書。胥子門開闔閭廟,秋娘渡下范蠡湖。小紅自在松林候,敢問姜郎詩可如?

張堯同的詩:

少伯曾居此,螺紋吐彩絲。一奩秋鏡好,猶可照西施。

湖柳絲絲醮碧波,金駝坊外綠陰多。落花何處尋西子,范蠡湖中五色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