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力

范克力,男,河南人,1953年考入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基本信息

簡介

范克力,又名心田,男,漢族,生於1929年,淇縣人。原籍和尚廟村,後遷南門裡定居,乃克力誕生地。范氏“讀書致用,澹泊功名”的嚴格家訓,為他的學業成就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詳述

范克力少時,就富有正義感,心向光明。張景源是日本投降後淇縣前任縣長,貪污腐化,苛捐雜稅更甚於日偽時代。而部分士紳、商賈極力討好張某,為其呈獻《功齊博望》的匾額。時正讀縣中初三的他,義憤填膺,便組織學生列隊前往砸匾以示反抗。同年,在高千鈞(閣南人,地下黨員)的進步思想影響下,相約幾個同學奔赴解放區參加革命。這兩件事,雖遭校方、駐軍的阻撓堵截,未能成行,但足以說明這是他在少年時期涉足社會的閃光點。
范克力1946年暑後就讀安陽高中,1949年赴台,1953年考入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後,任教基隆中學。
范克力無意燕雀處堂之苟安,有心鴻鵠萬里之壯志。他分秒必爭,力攻英語,待機留學。錢主教(時任輔仁大學教授)了解他在校成績優異,勸他留學瑞士。又經前台北教區郭總主教推薦,獲奧古斯汀獎學金委員會獎學金。1960年赴瑞士富里堡大學,園了他多年留學的美夢。
富里堡大學是以神學、哲學、教育學聞名於世的。入學後,即投身leoe.Bazbg教授下,主攻教育哲學、兒童心理學。不少國外教授都是用本國原版文字及語言來講授的,MENLTA教授用德文德語講授實驗心理學,lunYTEN教授用拉丁文、拉丁浯講授多瑪士心理學。他都以驚人的智慧、超凡的毅力、頑強的拼搏精神,克服了文字的障礙、語言的阻隔,看得懂、聽得明,並取得良好成績。1970年獲瑞士富里堡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正因為他具有這種智慧、毅力和精神,才造就了他精通英、法、德、日、西班牙等五國語言的學識。
富里堡這個座落在伯恩和洛桑之間的城鎮,居民僅5000人,而這所大學卻擁有3000以上的學生,謀取工作非常困難。在Bazbg教授的建議下,同年他來到法國。這時中法關係的發展日趨友好,為了了解中國,法國教育部將中國文化、中國浯言列為教學重點之一。巴大東方語言學院招聘教學人員,但非法籍者只作臨時雇用,不能正式人選。在這種情況下,他懷著內疚和痛苦的心情加入了法籍。1971年,任職巴黎大學東方浯言學院教授,利氏研究所研究員。1976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任東方文學系主任,直至退休。
范克力在教學中,竭力宣講中國方塊文字是世界文字之最,使學生對它的生動活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為了讓學生從衣食住行、言談交往了解中國文化,就多次推薦他們到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實地參觀學習,還介紹他們到北京、上海、台北親友家居住,使之更加深入地接觸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後來他的學生中有幾位在法國駐北京使館工作,也有巴黎銀行及比爾電子公司駐中國的代表,美國駐上海領事辛克立也是他的學生之一。1987年他還率領十多名法國學生來中國留學,對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
范克力著書立說,成就顯著。譯成法文的有《孔子教育思想》、《中國教育》、《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學選注》、《中國文學虛字研究》,並著有《兒童心理學》六集(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還同法國前文化部長、法國費開羅總編輯ALAiN·peynelitte先生撰寫了《乾隆大帝》一書(法文版),從而充實了世界學術寶庫。
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寧靜的萊夢湖,青山如畫,綠草如茸,帆船點點,白鷗翩翩。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他沒有樂不思蜀,也不曾將杭作汴,他鄭重宣稱:“我身上流的是炎黃子孫的血,我是地道的十足的中國人。”他熱愛祖國,盼望早日完成統一大業。他掊擊台獨分子的目標是作日、美的附庸,尖銳地指責他們分裂祖國的賣國行為是任何一個中國人,任何一個政權都不能容忍的。
范克力有自己的樓房、汽車、花園,但他未嘗須臾忘掉明媚的太行山,潺潺的淇河水,鴛飛魚躍、黍肥麥香這個孕育他的故鄉。他思念故鄉的親朋好友,想敘述兒時趣事及闊別後的彼此經歷,但多已作古,未隨心愿。
范克力有他的終生遺憾,就是未能見到提攜捧扶使己長大成人的娘親一面,稍盡孝心。一別數十載,盼到回家日,見到的卻是星移斗轉,人去樓空,一環黃土永伴老娘的悽慘景象。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民莫有告,我獨不卒。”自嘆不如禽畜,不比他人。常以此寄託自己的哀思。
范克力生在大陸,度過少年時代;青年長在台灣;讀學在瑞士;成就在法國。他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人,眾說紛紜。他自己認為是誰都不承認的人,曾為此而有苦難言。現在他已年逾從心(“從心”出自《論語》“七十從心所欲”句),自謂一事無成,回首往事,不勝唏噓。他自嘲地說:我是“不文不武不中不西半個文化人,不孝不慈不反不恭一個伶仃漢。”雖系謙詞,也有其真情在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