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地自然村

茂地自然村

茂地自然村隸屬於開化鎮高末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國土面積2.87平方公里,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茂地自然村隸屬於開化鎮高末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開化鎮東南邊,距離高末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開化鎮政府16.00公里。國土面積2.87平方公里,海拔1,250.00米,年平均氣溫19.10 ℃,年降水量779.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541.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6畝;有林地1,0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0戶,有鄉村人口568人,其中農業人口568人,勞動力31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8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9.1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5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41.00畝(其中:田415.00畝,地126.00畝),人均耕地0.9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2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0.00畝,其中養殖面積180.00畝;荒山荒地1,400.00畝,其他面積1,11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100戶飲用井水,有8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2.99%)。有140戶通電,有7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5.12%和78.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39.37%和39.37%)。
該村到鎮政府的道路為柏油路與土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5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7戶;建有小水窖10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0.00畝,有效灌溉率為46.2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9.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0萬元,占總收入的56%;畜牧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63頭,肉牛84頭家禽3370隻);;林業收入3.50萬元,占總收入的0.85%;第二、三產業收入15.50萬元,占總收入的5.00%。農民人均純收入45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5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0戶,共鄉村人口568人,其中男性295人,女性273人。其中農業人口568人,勞動力314人。該村主要以壯族為主,有壯族568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64人(人員名單附後)鬍子良 陸萬永 何朝榮 成世林 陸萬富 胡永庚 馬富肖 王友玉
劉貴仙 李永菊 趙昌水 馬鳳招 楊永仙 高壽永 馬鳳章 劉 宇
胡永豪 陸朝抗 何志恩 何永英 李維勇 李得翠 倪紹英 劉超
胡賢豪 陸萬興 何志明 陸陸氏 李維維 劉雲魁 胡仔坤 陸朝芳
劉雲瓊 李興芬 王永德 馬成生 陸炳能 蘇智喜 麻真芬 陸朝兵
成仁海 陸朝茂 王成英 馬自平 陸萬祥 劉凱姻 胡永江 李維翠
張青蘭 陸朝粉 馬加仙 高加蓮 陳加芬 李秀英 胡永周 陸萬恩
成世銘 胡昌雲 王 春 黎桂英 何榮華 劉 運 胡永權 陸正濤
成仕文 楊成瓊 王春富 李加彬 倪樹生 王朝興 文 樂 王進成
饒自苹 胡國麗 高國能 宋福翠 李維麗 何陸勇 李得友 王 雷
何 諺 胡國梅 高國梅 李朝飛 倪小偉 楊香樹 李加會 王進達
何金呂 胡國文 高光正 李朝文 李興德 何金葡 龍海艷 馬加能
陸萬林 高國夢 朱文翠 宋開珍 陸萬會 何金芳 李富環 馬加蘭
李學蓮 高國豪 鬍子清 馬成文 李維紅 陸萬德 李加平 馬壽瓊
陸 蕊 陸萬能 李炳英 劉選珍 麻志麗 張朝芳 楊美仙 馬永濤
陸朝流 李萬珍 胡永康 馬元清 李世林 何陸雲 李朝金 胡昌彬
鬍子海 陸朝波 李朝蘭 成仕富 李世濤 何金喜 李朝勇 解加春
王永瓊 宋光秀 胡永柱 成仕有 倪樹能 何金香 劉學艷 胡國艷
李韋仙 陸正熊 胡永愛 李加瓊 倪成傑 何金歡 李建豪 胡國娟
胡永嫚 陸正芳 胡遠帥 劉廷友 陸萬青 陸萬梅 王春蓮 胡國程
胡永謙 王天芳 胡仔學 劉世滴 陸桂平 劉洗松 何永蓮 孫桂林
胡永勝 劉世偉 高加芬 宋光美 陸朝凱 劉秋月 倪紹文 馬萬芬
鬍子康 劉世猛 胡永燦 劉仕繞 劉雲龍 劉 星 楊成仙 孫忠麗
陳金會 劉世偏 胡永紹 胡仔洪 李韋香 劉 天 倪樹春 劉選友
胡永臣 陸萬文 胡仔兵 王玉芬 劉 暢 劉世成 倪樹洪 孫文穎
胡永倩 肖武香 倪紹瓊 胡永瑞 劉 鷗 余世瓊 胡永梅 孫文翔
馬自華 陸朝游 張正堯 胡永王 鬍子漢 劉選國 李加全 陳天飛
陳田躍 陳永順 胡永涵 胡仔祥 李光蘭 劉 柯 馬紹美 陳天高
陸朝建 倪樹華 胡永童 陳興蓮 胡永春 楊炳秀 李朝連 馬自雲
陳世翠 胡仔堂 成本瓊 胡永菊 胡永芬 陸朝翠 李朝龍 高水仙
陸正畢 余樹英 高光雲 胡永超 鬍子文 易加會 何陸全 馬加富
陸正攀 胡永富 朱雲仙 湯華艷 肖建瓊 馬正和 倪樹蘭 馬加康
何樹成 胡永剛 高國倩 陸朝江 胡永泰 胡永仙 何金如 馬加練
李雲珍 賀成英 高國漫 李馬新 胡永媛 陸萬生 陸萬發 張開鳳
何榮浩 馬永良 王樹林 陸正成 胡李氏 鬍子蘭 劉仕英 李維丹
楊忠萍 楊成芬 段保珍 陸正彤 劉廷方 陸朝明 何陸能 高壽翠
何榮富 陸朝文 孫貴榮 王樹文 關珍菊 李加德 楊雲會 倪成鵝
陸萬學 高光亮 陳興連 李洪英 劉仕允 張友珍 何金春 李明忠
吳增美 鄒成翠 孫忠海 馬昌興 楊炳英 陸萬海 何金明 李德林
陸朝臣 陸萬平 孫忠澤 王進帥 胡仔雲 何永華 劉世德 李永洪
陸朝陽 陸應玲 陸馬氏 王進澡 胡金亮 張紹瓊 蔣忠英 李富巧
際朝偉 李韋考 何根學 王進南 左萬瓊 成仁義 劉選正 李富嬌
倪紹祥 李韋華 倪樹梅 王進宇 劉廷翠 王德英 劉 彥 李富榮
李根仙 梁中麗 何建國 李維俊 胡永恆 成仕凡 陸美丹 李富松
倪樹忠 陳昌發 何建晶 李維露 胡永輝 何陸祥 楊成秀 牛發針
孫桂友 馬正仙 陳元芬 陸朝榮 陸萬才 李紅香 何陸恩 劉雲飛
楊堅群 何樹雲 黃順仙 陸朝帥 馬興秀 何金堯 何金凱 陸萬友
孫中奎 楊忠鳳 高壽瓊 孫桂雲 李韋祥 何金基 何金廷 馬玉珍
何朝良 胡金華 劉 丹 孫月娥 高建興 陳本堂 何金菊 陸萬波
馬成瓊 梁萬真 劉 冉 孫中國 李世琪 倪紹華 何金釗 肖興蘭
何自鵬 胡仔奎 李明貴 孫中華 李世環 成仁剛 鬍子澤 陸朝繞
何自苹 趙艷仙 李文仙 劉廷香 李世淳 馬富禮 李發華 陸朝純
何永錄 胡永達 成仁兵 羅朝英 李興願 陸炳平 陳本亮 成仁碧
何陸平 陸萬良 劉廷瓊 高興顏 李忠瓊 鬍子芬 何永芬 成仕彤
胡仔平 李朝仙 梁茂英 高興宇 李維龍 陸萬粉 胡永貿 高國飛
何金南 陸朝亮 成 敏 胡仔孝 成仁寬 陸萬雲 胡永貴 高國傑
何金威 胡永俊 成 媛 王樹珍 何朝興 陸萬影 成仁勇 高國瑞
倪樹良 陸正杰 成 娜 胡永陽 成 臣 余朝忠 陸朝華 陳仕燕
李鳳華 陸正垚 成 遠 胡永超 成仕達 馬玉瓊 成仕偉 李加才
倪成波 倪樹海 劉廷才 倪紹周 何陸友 肖武聰 成本良 李維秀
王春艷 陸彩雲 張樹英 孫桂香 楊光美 余張華 陳國仙 鬍子倫
劉廷高 倪成浩 劉仕春 倪樹平 何金李 余家友 李學美 趙成翠
沙雲林 何休珍 馬正朝 倪樹兵 何金玉 余家喜 陸炳仁 胡永金
劉世傑 胡仔彭 楊忠蓮 倪樹友 何金國 余家麗 張紹翠 胡永志
劉世祥 梁樹瓊 馬富嬌 劉選平
參合率91.17%;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
孫桂發 陸萬青 成仁海。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人畜混居的農戶6戶,占農戶總數的4%。
文化教育

活動室活動室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高末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縣三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1 人,其中小學生46人,中學生15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6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50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村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2人,團員1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滯後,雖然建有排灌溝渠,但沒有配套的機耕路,發展種植經濟作物比較困難。2、進村道路凸凹不平,農產品運輸困難,特別是蔬菜,制約著該村經濟的發展;4、各家各戶的田地不集中,比較分散。農戶不好經營管理,難以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5、雖有養殖大戶,但至今養殖業仍未向規模化發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解決道路基礎設施、機耕道路建設,解決運輸及民眾出行難的問題,改善生產條件;2、多邀請科技人員進村培訓蔬菜種植技術,併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使農民種菜技術得到大幅度提高,收入得到增加,讓農民看到套用科學技術的好處和重要性。3、發揮土地寬廣優勢,引進新品種,大力發展烤菸產業。4、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扶貧支持,大力發展養殖業,扶持養殖大戶,帶動養豬農戶,力爭在三年內使養殖戶戶均養豬達到10頭以上,到“十一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