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江西南昌]

英雄城[江西南昌]
英雄城[江西南昌]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西省省會南昌市位於江西省北部、贛江下游。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劉伯承、葉挺等在南昌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新時期。因此,南昌有“英雄城”之稱。 南昌是江西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全省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全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南昌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 南昌市內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市區錯落著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四個人工湖,象四面明鏡鑲嵌在市中心,構成了美麗的城市風光。

基本信息

歷史

古代

南昌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已發掘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古文化遺址近60處之多,最早有關南昌的文字記載見之於《禹貢》。

滕王閣 滕王閣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元、明、清歷代皆為江西省治。歷代冠蓋雲集,車馬如流,人文薈萃,商賈絡繹,樓台相望。

近代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八一南昌起義 ”,使南昌成為“軍旗升起的地方”,以“ 英雄城”馳名天下。1986年南昌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內地八大重點開放城市之一。

景色

南昌古老的名勝交融於奇妙的自然風光之中,秀麗的山水裝點著江南文化古城的獨特風貌,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建設、城建、交通、科教發展迅速,處處舊貌換新顏。

梅嶺 梅嶺

改革開放後,南昌旅遊業發展迅猛,許多古蹟文物修復一新,江南名樓滕王閣又重建屹立於贛江之濱,給古城增添了無窮魅力。近年來,梅嶺、青山湖風景區等旅遊場所相繼開發,南昌成為中外旅遊者參觀、學習、遊覽的熱點城市。

景物

南昌城區現在非常繁華,位於市中心的八一廣場綠草如茵,可容納10萬人。屹立在廣場南端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高聳入雲,成為南昌革命歷史的豐碑。改革開放後,南昌的旅遊事業發展迅速,許多的文物 古蹟修復一新,自然景觀26處,人文景觀已達78處。

南昌臨近周邊地區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廬山風景名勝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龍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井岡山風景旅遊區、三清山風景區。形成了以南昌為中心,沿京九鐵路風景帶為重點,輻射江西全省的旅遊、觀光體系。

八一廣場 八一廣場

南昌這座具有兩千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古城和舉世聞名的“英雄城”,必將在新世紀中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以繁榮、富裕、文明的嶄新風貌,崛起於輝煌的二十一世紀。

交通

京九鐵路貫通後,南昌已形成水、陸、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各方遊客進出南昌提供了便利條件:南昌到廬山、九江、井岡山、吉安、鷹潭、上饒、景德鎮主要景點每天都有往返班車。

氣候

南昌的春季氣候溫潤,秋季天高氣爽,每年四月至十一月是到南昌的為最佳旅遊季節。

《英雄城》

基本信息

英雄城 英雄城

作 者:張正隆 著出 版 社:白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8-1

版 次:1

頁 數:272

字 數:260000

印刷時間:2011-8-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6878545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吉林四平與江西南昌並稱中國的“英雄城”。

南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之地,因打響中國革命的第一槍而聞名遐邇,然而一個因火車站而生的“四平街”憑什麼與一座革命老城並舉,且以“東方馬德里”之名蜚聲海外?

解放戰爭、四平戰役、林彪,不僅是這個答案的關鍵字,也是本書的關鍵字。“得東北者得天下,得四平者得東北。”一句後人之讖,帶我們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還原國共兩黨談判桌上的風雲際會,和馬歇爾調處國共關係時的微妙力度,細數四次大戰中的心戰與血戰,探尋林彪掛帥中的功過,以及兩軍戰略上的得失。從巨觀到微觀,真實再現解放戰爭後期,國共兩黨步步為營的殊死較量,我軍全面解放東北的壯志決心,四大戰“一寸城池一寸血”的慘烈,以及解放軍浴血奮戰、捨生取義的英雄凱歌。

“天佑中華,永不內戰”,這裡面有多少是對“英雄城”一役的反思和悸動,還請讀者們細細玩味。

作者簡介

張正隆,1947年出生,遼寧本溪縣草河口鎮人。著名軍旅作家。中共黨員。1966年高中畢業,1968年赴本溪縣小市公社插隊務農,1969年應徵入伍參加解放軍,歷任81065部隊戰士、排長、新聞幹事、宣傳幹事、瀋陽軍區文化部創作室專業作家。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長篇報告文學《雪白血紅》、《槍桿子1949》、《解放》、《西部神話》、《戰將》、《戰爭記憶》,中篇報告文學《大寨在人間》等。長篇報告文學《血情》獲第三屆解放軍文藝獎及中國報告文學505杯獎,另有10餘部長、中、短篇報告文學獲軍內外省軍級以上報刊優秀作品獎。

目錄

一 歷史選擇了四平

第一章 只要有了東北

“闖關東”

四平街

第二章 一戰四平

三國四方

一座城市,兩個政府

把省長、市長都活捉了

二 “化四平街為馬德里”

第三章 文在重慶,武在四平

毛澤東盯住四平

馬歇爾說他是棒球裁判員

劉少奇:“我們真願和平”

林彪:“只有戰爭才能爭取和平”

還是蔣介石說了算

第四章 二戰四平(上)

蔣介石限令:4月2日前占領四平

毛澤東:“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

林彪不想這樣打仗

“東北大會戰”

“天下 第一軍”

“進犯者的屍體蓋滿了草地”

“這是一個正規戰的作戰行動”

第五章 二戰四平(下)

重慶還在打嘴巴子官司

“虎師”

“都是‘老骨頭’呀”

林彪下令撤退

春之冬

“讓歷史和後人去評說吧”

三 “一寸城池一寸血”

四 這回平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