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軍

英國海軍

英國皇家海軍,簡稱為皇家海軍(英語:Royal Navy,縮寫:RN),是英國海陸空三軍中最古老的軍種。在169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皇家海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並幫助英國成為十八和十九世紀最強盛的軍事及經濟強國。皇家海軍也是大英帝國將自己的影響力投送至全世界的重要工具。今日皇家海軍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藍水海軍。由於其悠久的海軍傳統和豐富的海戰經驗,許多大英國協和北約成員國如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海軍官兵,仍前往英國接受訓練。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古代

英國皇家海軍軍旗英國皇家海軍軍旗
在當時的英國,首次使用有建制的海上力量的人是韋塞克斯(Wessex)的阿佛列大帝(AlfredtheGreat);因為他派遣艦隻抵禦北歐海盜從海上對英格蘭的入侵,而從那時起海軍的行動一直是地方性的、防禦性的和暫時的;直到13世紀法國人占領了諾曼第及貿易活動擴展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為止,從那時開始使用船隻來輸送步兵投入陸上作戰。但在1340年斯盧以斯戰役(BattleofSluys)中,英國皇家海軍已從事海上作戰。

近代

45型驅逐艦45型驅逐艦
亨利八世組建了一支裝備了大型火炮的無敵艦隊,並建立了海軍行政機構。在伊利莎白一世的領導下,海軍發展成為當時英國主要的防禦力量,並成為大英帝國向全球擴張的手段。查理二世將海上力量定名為皇家海軍,雖然在英國內戰期間(1642~1651)軍隊是由國會控制的。到了18世紀中,皇家海軍與法國海軍為爭奪海上霸權進行了漫長的鬥爭;1688~1763年間經過4次戰爭,英國戰勝了法國。在英國抵禦拿破崙入侵的戰爭當中,皇家海軍具有十分關鍵作用;1805年贏得特拉法加海戰(BattleofTrafalgar)之後,皇家海軍再未遇到法國的挑戰。這一時期納爾遜勳爵可能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上將。在19世紀剩餘的歲月里,皇家海軍有助於維持所謂英國式的和平;即由於主要歐洲國家間力量平衡而出現的長期相對和平局面,這完全取決於使用英國的海上霸權。
進入20世紀後,皇家海軍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皇家海軍主要任務是從海上對敵方進行封鎖。1916年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與德國海軍爆發日德蘭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最大規模的艦隊主力會戰。隨著敵方展開潛艇戰其艦隻,任務逐漸轉向保護海運船隻不遭潛艇襲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建立了海軍航空兵部隊。1937年,所有艦載飛機由艦隊航空兵管轄。

現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皇家海軍在規模上僅次於美國海軍居世界第二位;依然是海上作戰特別是反潛作戰方面領先的國家,其主要任務還是保護海運航線。20世紀後期皇家海軍規模縮小,在美國海軍和蘇聯海軍之後居世界海軍第三位。
1964年海軍委員會併入國防部,1967年以後海軍的行政事務都由海軍政務次官負責。皇家海軍的編制機構包括︰艦隊司令部、海軍本土部隊、海軍航空兵和皇家海軍陸戰隊。雖然從1960年代起皇家海軍的規模縮小了,但它於1969年承擔了核威懾任務保持著一支裝備核武器的潛艇部隊。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反對以加爾鐵里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政治運動;阿根廷政府試圖通過對馬爾維納斯群島採取軍事行動,轉移視線以解決國內政治危機。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軍率先登入南喬治亞島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里總統下令對馬島發動進攻。
隨後,英國派出海空軍對馬島和周邊海域的阿根廷軍隊發動反擊登入並收復馬島。阿根廷在一系列的軍事失敗後,於同年6月14日與
英國簽訂停戰協定。英國通過本次戰爭重新控制了馬島,伴隨著戰爭而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加強了柴契爾夫人為首的政府的權威,並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大選。這場戰爭在英國與阿根廷關係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並成為不少書籍、電影和歌曲的題材。

主要水面艦艇

兩棲戰艦

即將服役的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將接替退役的三艘無敵級航空母艦,成為皇家海軍未來的骨幹力量。兩艘建造中的航母價值約三十九億英鎊,排水量達到65000噸;將於2014年及2016年完成,在25年後形成戰鬥力。她們將搭載F-35C型戰鬥機以取代退役的鷂式戰鬥機;1999年服役的21700噸級,可搭載30架直升機和800名士兵的海洋號兩棲攻擊艦;以及於2003和2004年間服役的兩艘21500噸海洋之子級兩棲船塢登入艦相繼加入皇家海軍,並隨後服役了四艘16190噸海灣級輔助登入艦大大提升了皇家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

護航艦隊

皇家海軍護航艦隊擁有6艘45型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並正在研製取代以上護衛艦的更新型的6000噸級26型護衛艦。

核潛艇部隊

核潛艇部隊正進行更新,並有四艘全新設計的機敏級攻擊核潛艇正於建造中。新型的潛艇比上一代的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更巨型,下潛時重量可達7800噸。2006年12月當局表示有意以新型潛艇取代現役的前衛級戰略飛彈核潛艇,並將於2024年完成更新;英國將繼續維持一支具有發射潛射核飛彈能力的核潛艇部隊。

艦艇總數

機敏級核潛艇機敏級核潛艇
截至2013年6月6日最後一艘42型驅逐艦愛丁堡號退役。
11艘潛艇:前衛級核潛艇4艘、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5艘、機敏級核潛艇2艘;
2艘航母: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2艘(在建)
3艘兩棲:阿爾比恩級船塢登入艦2艘、海洋號兩棲攻擊艦1艘; 
19艘驅護:45型驅逐艦6艘、23型護衛艦13艘; 
15艘掃雷:亨特級掃雷艦8艘、桑當級掃雷艦7艘; 
24艘巡邏艦 
4艘調查船 
2艘其他:勝利號風帆戰列艦1艘、布里斯托級驅逐艦1艘; 
13艘輔助艦隻。

指揮組織

皇家海軍名義總指揮為最高上將(LordHighAdmiral),實際司令為第一海軍大臣(FirstSeaLord),除了是上將以外亦是防衛委員會(DefenceCouncil)成員。

海軍高層

截至2007年7月:
最高司令官(LordHighAdmiral):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海軍參謀長(FirstSeaLord):SirJonathanBand上將

艦隊指揮

艦隊司令(Commander-in-chiefFleet)擁有指揮包括皇家海軍陸戰隊及皇家輔助海軍在內所有可供調配之艦隻的權力。總指揮部位於英國南部的皇家海軍朴次茅斯海軍基地,而行動指揮部則設於倫敦近郊的Northwood;靠近英軍的聯合指揮部(JointHeadquarters)及北約的地方總部(RegionalCommand)。

面臨裁軍

英國首相卡梅倫2010年10月19日在國會正式公布了廣受關注的《戰略防衛審查》報告,此前已被媒體披露的一些細節得到證實。這一被稱為“大削減計畫”的報告顯示,英國的軍事裝備及人員將大幅減少。
該報告顯示鷂式戰鬥機將被削減,皇家海軍旗艦——方舟號航空母艦將提前4年退役;這意味著到2019年之前,英國海軍將無飛機可從航母上起飛。
卡梅倫稱將在今後4年削減軍費8%,4萬2千個國防部及軍隊的職位將被裁減。其中包括皇家海軍及空軍各裁員5000人、陸軍減少7000人,國防部減少2萬5千個文官職位。
削減計畫中,海、空軍受影響相對更大。2015年前海軍減少到3萬人,護衛艦驅逐艦的數量去到2020年由23艘減少到19艘。三叉戟核飛彈系統的更新計畫儘管將繼續推進,但每艘艦攜帶的彈頭將由48顆減少到40顆;現役的三叉戟核潛艇的更新期將延長,直到2016年下次大選之後進行;計畫中的兩艘航母將繼續建造,但其中一艘將延長準備建造時間並長期封存。

著名戰艦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是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級風帆戰列艦
1759年開建,在1765年建成。它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時分別在1778年至1781年其間參與了阿申特島戰役;之後的1797年的法國大革命中參與了聖文生角之役,並大勝西班牙海軍。它之後又在拿破崙時期時參與了特拉法加之役,其間因作為副海軍上將納爾遜的旗艦並且大破法西(法國與西班牙)聯合艦隊而聞名於世。勝利號戰艦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戰艦。現停放於英格蘭的朴次茅斯港的乾船塢,作為一所浮動博物館使用。
無畏號戰列艦無畏號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

是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種劃時代設計的戰艦。它遠優於同時期的同類軍艦,是史上第一艘無畏艦。無畏號是大型戰艦第一個使用了四台蒸汽渦輪推進機組,功率大於舊式往復式蒸汽機組,其21節的最高航速超過當時既有的任何戰列艦。長時間高速行駛的可靠性也很好。
無畏號的全面防禦能力不下於任何戰艦,裝甲以表面硬化處理,重要部位的厚度高達11英寸。水線下的水密艙不設橫向聯絡門,以加強水密結構,提高抗沉能力。
蔑戰號戰列艦蔑戰號戰列艦
蔑戰號戰列艦

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1913年12月26日達文波特皇家船廠下水的該艦至今是皇家海軍最負盛名的艦隻之一,厭戰號在二戰期間因獲安德魯·坎寧安爵士讚譽而得到了綽號“可敬的老女士”而聞名。厭戰號與其他同級艦一樣由兩人共同設計,其中之一為約翰·費舍爾爵士。他在史上第一艘無畏艦設計者:無畏號戰列艦下水時便是第一海務大臣。另一位為當時的海軍部長溫斯頓·邱吉爾,是促成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從設計到建造的首要角色。他勸說已退休的菲舍爵士重新出山後,受到後者造艦思想的影響。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是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於1917年訂購的,是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被認為是現代航空母艦的始祖。“競技神”號於1918年開工建造,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結構布局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建造工程進度緩慢,1923年才完工服役。採用蒸汽輪機為動力,航速為25節。採用全新的設計:封閉式的艦首,將艦橋、桅桿和煙囪合併成大型艦島位於全通式飛行甲板的右側。當時載機數量為20架,隨著艦載飛機尺寸加大,載機數量下降到16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2年4月在印度洋錫蘭,“競技神”號被日本帝國海軍第1航空艦隊航空母艦編隊的艦載飛機擊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