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肖像館

英國國家肖像館

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是英國的一個肖像藝術畫廊,坐落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旁邊,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北側。自1856年起,肖像館向公眾開放。肖像館收集了歷史上的重要和著名的英國人的畫像,館藏項目包括照片、繪畫、素描與雕塑等創作型態,而收錄肖像則包含了亨利七世、莎士比亞、伊莉莎白二世等,英國各領域的名人。

基本信息

展館簡介

英國國家肖像館英國國家肖像館
英國國家肖像館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其坐落在英國首府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旁邊,比鄰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從1856年肖像館向公眾開放以來,其一直致力於收藏對英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名人肖像,並以其為主要媒介,通過對肖像藝術作品的評價和闡釋來展示和促進英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肖像館收藏的上萬件作品包括錄像,攝影,繪畫,素描與雕塑等創作形態,其中展出的1300多件肖像作品中,包括了中世紀晚期至今的諸多英國重要人物,如亨利八世、佛羅倫斯·南丁格爾、邱吉爾、甲殼蟲樂隊、黛安娜王妃、當今英國女皇、甚至哈里·波特和貝克漢姆,宛然串起一部英國史。

歷史沿革

肖像館的建立

英國國家博物館英國國家博物館

在肖像館正門上方是三名男子男子的半身浮雕像,這三個人為肖像館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位於中心位置的是菲利普·亨利·斯坦(Philip Henry Stanhope),第五伯爵斯坦( 1805年至1875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在1856年建立了國家肖像館,兩旁是他的兩個最堅定的支持者,托馬斯·巴賓頓·麥考萊( 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1800年至1859年)和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 -1881 )。
斯坦先生於1846年就提出了建立國家肖像館的提議,但先後兩次被眾議院否決。在1852年,當他進入上議院後其提議終於被接納,當時他發表了一項聲明“建立一個由肖像組成的畫廊,盡最大的努力去紀念那些為英國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們...”在維多利亞女王的支持下,經過與眾議院3個月的艱苦辯論後,斯坦先生獲得了2000英鎊的費用來建立一個“英國歷史肖像畫廊”
1856年12月2日,國家肖像館正式成立,創始人斯坦先生擔任主席。前國家畫廊理事埃爾斯米爾勳爵贈送的莎士比亞畫像成為了第一張國家肖像館的館藏作品。
對於國家肖像館來說,它建立的準則是關於歷史的,而不是關於藝術的,它更看重的是作品中人物的地位和影響,而不是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這條準則至今依然被肖像館所沿用。最初,肖像館理事會決定“收錄的肖像作品中的人物必須去世10年以上,除了在位的君王及其配偶。”這條準則在1969年被改變,為的是鼓勵這樣一種理念:去接納和尊重活生生的人。

喬治沙爾夫(George Scharf)與肖像館早年

1857年3月4日,肖像館理事會任命插畫家喬治沙爾夫,作為肖像館的首席秘書,他在肖像館致力於辦公室工作近40年。在最初幾年,他幾乎是獨自一人完成了畫廊的所有工作,從肖像的鑑別認證到作品收購以及作品檔案的建立等等。他當初為肖像館記錄的筆記和工作手冊手冊以及對肖像的評註,至今仍然是寶貴的信息資源。
最初的國家肖像館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展覽場所,在將近40年的時間裡,所有收藏品一直在倫敦市內到處游展。在肖像館成立的頭13個年頭裡,它一直被安置在西敏寺,大喬治街29號。1859年1月15日,就是在這個優雅的喬治亞磚房裡,肖像館第一次對公眾開放,然而,這裡的光線,展場的布置都不盡如人意,而且這裡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展示藏品。展品被布置在兩個房間裡,還有的在樓梯旁邊的牆壁上,到後來,甚至連入口大廳都利用上了。肖像館甚至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展示政府贈與它的作品---喬治海特的油畫《眾議院的改革》,為了最好的利用空間,作品的陳列不得不優先按照尺寸大小來進行安排。在大喬治街這段時間,肖像館的館藏作品從57件增加到了288件,這就導致了展示空間問題的惡化。與此同時,參觀人數也大幅增加,從1859年開館時的5300人,到肖像館在大喬治街的最後一年1869年已經達到34500人。
在1868年,作品部首席委員約翰·邁納斯勳爵(Lord John Manners)與沙爾夫討論一個計畫的可能性:暫時把肖像館藏品轉移到南肯辛頓,等待國家畫廊在特拉法加廣場的擴建完成後,再將肖像館和國家畫廊的藏品一同展示在擴建後的國家畫廊。就這樣,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肖像館在1869年12月31日離開了大喬治街29號。肖像館的新家是在南肯辛頓展覽路上的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大廈,肖像館分配到兩個大房間和一個有很長空間的展廳。
起初,這似乎是一個很大的勝利,這裡的展示空間比以前在大喬治街時期的肖像館大將近三倍,而且有更好的展示效果,可以按照肖像人物的辭世時間順序來安排藏品陳列,並且可以給作品附加充分的文字說明。參觀人數大幅增長,第一年達到了59000人,到1877年,達到了80000人。但是很快,新的場館也不能滿足藏品展示的需要了,展示的藏品開始顯得擁擠不堪,最大的畫像不得不放棄時間排序而掛在展牆的末尾。
接下來,1885年6月12日國家肖像館所在的大樓發生火災,雖然大火在波及肖像館之前就被控制了,但是於在1885年9月1日,肖像館理事會還是決定以展品租賃的形勢把藏品轉移到貝斯諾格林博物館Bethnal Green Museum。
1872年貝斯諾格林博物館作為南肯辛頓博物館的一個分館對外開放,其目的是為東倫敦的居民提供一個方便的場地來欣賞科學和藝術展覽,不過貝斯諾格林博物館並不是一個受歡迎展覽場地,因為它對於來自倫敦中心地區的參觀者不是很方便,而且它的環境對藝術作品並不安全:鐵屋頂和玻璃天窗不能保證室內溫度,而且還不防水。1888年的冬天,融化的雪水滴落在五件肖像作品上,於是理事會要求博物館提供一份關於收藏品保存狀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很多作品的保存狀態都非常惡劣,對於這個情況,最經典的描述來自卡蒂諾沃爾希Cardinal Wolsey “油畫顏料的開裂和水泡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下,肖像館理事會再次呼籲為肖像館尋找一個永久的家:肖像館理事們給首相發了一封請願書,350位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請願書上聯合簽名,其中包括羅伯特布朗寧,男爵夫人伯德特-科茨,紅衣主教曼寧,爵士米萊斯和勳爵坦尼森。

St Martin's Place 聖馬丁的展場

1889年,在當時情況下,倘若政府願意提供一個在聖詹姆斯大街一英里半範圍內的一個地點,那么慈善家,威廉·亨利·亞歷山大(William Henry Alexander 1832年至1905年)願意為肖像館支付費用使其成為永久的肖像館場館,而且,索爾茲伯里勳爵也證實政府願意接受這項提議和捐贈者的提議。
很快,政府指派了一個坐落於國家畫廊東北邊的一處曾經被工廠占用的地點。捐贈者亞歷山大堅決要求使用他選擇的設計師,尤恩克里斯汀Ewan Christian (1814-1895)。亞歷山大最初承諾的六萬英鎊,用於新大樓的建造,後來又追加2萬英鎊,同時,政府也提供了16000英鎊的額外援助。亞歷山大後來遺贈了一幅約翰瑟羅John Thurloe 的肖像畫給肖像館。
克里斯汀設計了三個相互聯繫的,但在視覺上卻截然不同的組成部分:東部板塊,入口板塊和北部板塊,入口板塊作為一個樞紐連線著其他兩個板塊。入口部分被隱藏起來,以適應查令十字路口的角度,建築師採用其鍾愛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風格處理入口,用波特蘭石鋪面,而且同時照應在東邊的國家畫廊的建築結構,入口部分前方的設計可能是來源自設計師克里斯汀在義大利波羅尼亞地區遊歷期間當地一座建築所激發的靈感。
東部板塊本來是雕塑畫廊,圖片畫廊位於第一層。
北部板塊,是一個三層的部分,以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為藍本。克里斯汀打算在二樓的外牆上透過中楣的一個雕塑造型來展示英國的歷史場景,但是為了節省資金這個設計最後被棄置。
入口板塊和北部板塊的這塊外牆用波特蘭石裝飾的肖像藝術家、傳記作家和歷史學家的浮雕像,每個雕像周圍都以美麗的花環雕刻所纏繞。
順序是:凱雷,斯坦和麥考萊(正門) ;詹姆斯格蘭傑( 1723年至1776年) ,威廉費索恩( 1616年至1691年)和何厚鏵提出( 1756年至1839年)(以上北邊的入口,座) ;托馬斯更詳盡的( 1608年至1661年) ;伯爵克拉倫登( 1609年至1674年) ; Horace Walpole所著( 1717年至1797年) (以上東側的北座) ;漢斯holbein年輕( 1497年至1543年),主席先生,張炳良范戴克( 1599年至1641年),彼得爵士lely ( 1618年至1680年),主席先生戈弗雷內勒( 1646年至1723年),路易弗朗索瓦roubiliac ( 1702年至1762年),威廉Hogarth在( 1697年至1764年),主席先生約書亞雷諾茲( 1723年至1792年)。主席先生托馬斯勞倫斯( 1769年至1830年)和主席先生弗朗西斯錢特里( 1781年至1841年) (以上北邊的北座) 。
遺憾的是,沙爾夫和克里斯汀都沒能活著看到新的國家肖像館的開放,1895年2月克里斯汀死於傷寒,沙爾夫由於健康原因從肖像館主任的職務上退休不久便於1895年4月去世了。

後來,原大英博物館繪畫部的萊昂內爾卡斯特Lionel Cust (1859-1929),成為了肖像畫廊的第二任主席,在1895年他主持了肖像館建築的最後工作,並主持新館的籌備工作等。
1896年4月4日,上午10點,國家肖像館低調開放,甚至沒有舉行官方的開館慶典,4200在開館日參觀了國家肖像館的新建築。新肖像館開館頭6個月,就迎來了16。9萬人次的遊客,即使現在每周有2天時間收取6便士的門票,其受歡迎程度也遠遠超過了在南肯辛頓最好的時期。

The Duveen Wing 杜維恩翼

隨著時間的推移,肖像館的空間已經太小而不能展示畫廊日益增多的藏品,接下來的幾個月,畫廊受到了來自橙街的聖喬治亞軍營不斷擴充的壓力,1903和1906年,肖像館理事會進一步進行抗訴。最初的分割國家肖像畫廊和國家畫廊之間地盤的計畫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擱淺了。
到1924年,肖像館的館藏已經是1896年的一倍了,再一次的呼籲促成了一個原則上的協定:政府支付擴建工程,但是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這個決議不得不予以撤銷。
然而,在1928年,藝術經銷商和贊助人,約瑟夫杜維恩先生Joseph Duveen (1869-1939)同意出資4萬英鎊支持肖像館的擴建,沿著橙街擴建100英尺長32英尺寬,包括地上三層以及地下室等建築,並用平滑坡特蘭石鋪面。
1933年3月30日,英國喬治五世國王和瑪麗皇后為新的杜維恩翼揭幕,杜維恩翼的整體設計是由理察阿里森和Sir Richard Allison jg崴斯特JG West的建築設計工作室負責設計的。一層和三層與前庭以及一個大房間都保持了原有的設計風格,二層仍然有前庭,本來是由4個八角形的房間組成的,但現在通過一條走廊就可以進入一個只有一個大房間的區域。

Post-war developments 戰後發展

戰後的國家肖像館是作為一個學術機構存在的。不過,1959年,一個關鍵成員的任命,將國家肖像館引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年輕的羅伊斯壯Roy Strong成為肖像館的助理管理員,後來在1967年成功的接替大衛派坡爾David Piper成為國家肖像館的主管。在斯壯的管理下,出現了一連串偉大而難忘的事件,包括1968年吸引了75000觀眾的塞西爾伊頓Cecil Beaton的照片展;開設一個新的電影和照片珍藏部門;1970年對女皇的實驗繪畫,其在頭兩個月就吸引了250000人次的參觀,還有就是在1972年做出的出租作品的決定。國家肖像館的形象和參觀人數都在這一時期大為提升。
1974年,羅伊斯壯成為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的主管,約翰海斯John Hayes接替其職位成為國家肖像館的主管。海斯創立了BP肖像獎(原來的帝國菸草公司獎)現在這個獎項已經是肖像館公共項目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海斯管理期間(1974-1993),肖像館探索多種方式去有效利用現有的建築物,這也帶來了對克里斯汀設計的原建築和杜維恩翼的一些變化:現在的雙層高皇家平台,在克里斯汀原來的設計中是壓縮並插入一個水平的閣樓來展示都鐸王朝畫像的;在70年代末期,杜維恩翼的八角形房間被關閉並改建成庫房和工作室,但到了1982年,它們已經被改造成一個單獨的空間,來展示臨時性的展覽;80年代末期,頂層畫廊被翻新,而且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當中,對於尤恩克里斯汀設計的入口門廊和樓梯間的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改革和維護修補工作任命給了羅德里克Roderick Gradidge(這個名字實在不會翻譯了)和裝飾家克里斯多福博勒特Christopher Boulter。
1988年,國家肖像館把一個非常重要的委託授權給斯坦頓威廉士Stanton Williams,設計一個在肖像館門口面朝北部查林路的廣場的方案。不幸的是,3千萬的改造計畫過於複雜和昂貴,這個發展計畫被擱置了。儘管如此,克里斯汀建築的一層已經決定將被大大的改變了,原來充滿辦公室的一層將要變為新的20世紀作品展示的空間,而且杜維恩翼建築裡面也將要開闢新的空間做為臨時展覽的展廳。
約翰米勒和他的合作夥伴從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接受了這項工作。這些畫廊增加了30%的展示空間,而且增加了教育和無障礙設計以方便殘疾人參觀,1993年,由女王為其剪彩開幕。
同時,在橙街上的建築被安排為行政管理區域,安置了大部分肖像館的辦公室,而且檔案和圖書館以及照片收藏部門都得以回到倫敦中心地區(80年代末,他們曾經從卡爾頓家族陽台遷走)。
約翰海斯之後,1994年查爾斯 麥爾 史密斯Charles Saumarez Smith成為國家肖像館的主管,直到2002年,他在位期間,一直推行ondaatje翼的建設工作。
1996年,建築師皮爾 高夫Piers Gough 從新塑造了位於2層的19世紀和20世紀展廳。
2002年11月,桑迪 納伊爾Sandy Nairne成為肖像館主管。
國家肖像館每年吸引的遊客不斷增加,在1998年已經突破百萬。
2007年到國家肖像畫廊參觀的人數為1607767

展覽活動

英國國家肖像博物館英國國家肖像博物館

國家肖像畫廊除了展示其固定的館藏作品之外,同時最大化的利用其建築的空間來展示不同風格、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臨時性肖像藝術展覽,這些展覽一般按照規模可以分為兩類,其中一類就是經過長期策劃和安排展覽時間較長的臨時性展覽,這些展覽可以用“藝術的盛宴”來形容,每個展覽都是經過策展人精心策劃,作品也是精挑細選,一般說來,這些展覽是要收取門票的,但是平心而論,絕對是物有所值。
《名利場》百年肖像攝影作品展就是這類展覽的典型代表,策展人大衛弗蘭德David Friend和特倫斯 派坡Terence Pepper用三年時間從近萬張照片中圍繞“文化,聲譽與智慧”這個主題精選出150張名人肖像照片,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明星如吉哈羅,貝蒂戴維斯,黛米摩爾,海倫米倫,朱利耶羅伯茨、蕭恩康納利等等,也有愛因斯坦肖伯納,勞倫斯等科學家和社會名人。策展人表示,:“選擇這些照片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我們首先確定主題,再選攝影師,然後才是圖片。雖然中間不斷反覆,但我們相信最後選出來的都是精華。”國家肖像館主任也盛讚此次展覽是“偉大人物與有意義的主體的絕妙組合,讓大家更好地去認識過去一百年間世界上的著名人物。”此次展覽結束在國家肖像館的展覽後,將赴蘇格蘭、美國和澳大利亞進行巡展。
另外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臨時展覽就是在2008年1月份結束的,第一個專門為波普藝術肖像畫舉辦的展覽。展覽展出了52件最富代表性的波普藝術作品,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創作的瑪麗蓮印刷系列,參展的其他藝術家有羅伊•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理察•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彼得•布萊克(Peter Blake)
展覽揭示了這些藝術家是如何通過使用廣告、流行音樂、電影海報、雜誌和報紙上的圖片,來描述名人的。國家肖像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它同時還展示了“波普藝術是如何打破傳統的肖像畫法,利用從通俗文化,如連環畫冊、雜誌和其他資料中得來的圖片,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物肖像畫法,建立了一個藝術新流派。”
這個展覽從一個新的角度對波普藝術進行了闡釋,波普藝術這一對當代藝術產生巨大影響的藝術浪潮在其獨有的表現形式之下,通過不同的對肖像畫的定義和理解,深入探討了它在當代藝術革新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價值。此次展覽匯集了眾多的波普藝術精品,而且布展極具水平,展品分為7個主題:波普藝術起源、肖像與風格、幻想、波普藝術與電影、天真的表現、瑪麗蓮夢露、社會體驗。其中瑪麗蓮夢露的主體展廳中展示了不同藝術家創作的關於瑪麗蓮夢露的波普藝術作品,別具匠心。此次展覽吸引了來自各國的藝術愛好者。
除了這種長期的大型的主題展覽之外,肖像館還組織一些相對小型的肖像展覽,這些小型展覽雖然規模較小,但是選取的作品和展覽的主題卻更為靈活和貼近生活。
在這些小型展覽中,經常會安排一些肖像攝影作品的展覽,比如英國王妃黛安娜的肖像攝影作品展,展出了從黛安娜進入王室直到去世期間的肖像攝影作品,07年正值黛安娜王妃去世10周年,肖像館配合紀念戴妃的活動推出黛安娜王妃的肖像紀念展,眾多英國民眾參觀了展覽,黛安娜王妃的高貴氣質和優雅和藹的神態都被記錄在一個個定格之中,歷久彌新。
現在正在國家肖像館展出的一個小型展覽,是肖像攝影大師尤素福·卡什(Yousuf Karsh)的人物肖像攝影作品展,這位攝影師是室內肖像攝影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雖然通過精心設計的布局,但難得的保持了獨有的天然感覺,他半個世紀拍攝了世界上許多政治家,主教,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 這次展覽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其拍攝的那張經典的邱吉爾的肖像,據說卡什拍這張照片的時候為了取得想要的效果,一把把邱吉爾Churchill的雪茄搶了下來,於是就有了這么一幅著名的“怒目相視”的肖像攝影,也證實這張肖像,在二戰期間激勵了無數的英國人與納粹進行殊死的抗爭。
除了這些之外,肖像館還定期舉辦各種教育活動,涉及文學,藝術,音樂等各個領域,其配套的咖啡廳,書店,劇院和餐廳也都有各自的主題活動,可以說國家肖像館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文化機構。

館藏作品

國家肖像館長年展出的館藏作品在1300件左右,包括了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的眾多英國名人的肖像作品,按照年代的次序陳列,始於頂層的都鐸王朝時期肖像作品和16、17、18世紀作品,隨後為二樓的維多利亞時期以及20世紀早期的作品,最後是一層的近代作品。乘坐大廳的自動扶梯,就可以到三樓的翁達傑展廳(Ondaatje Wing),從栩栩生輝的都鐸展廳(Todor Gallery)開始此番的藝術之旅。
三樓的都鐸展廳Tudor Galleries
這裡肖像作品大致按照時間順序陳列,開始的一個展廳專門用來陳列早期都鐸王朝王室成員和他們的先輩們。這裡陳列了1505年的亨利七世的肖像,這也是收藏品當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展廳中同時展出了其他的宏偉的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的肖像作品。在都鐸王朝展廳當中還展出了伊莉莎白一世和威廉莎士比亞的肖像。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肖像館通過專門設計的觀景裝置,可以使觀眾更好的欣賞愛德華六世的不同凡響的肖像。
另外一個房間主要陳列的都是都鐸王朝時期的小型肖像畫,包括精美的尼古拉斯希利亞德1572年為伊莉莎白一世所畫的肖像畫。
在這個部分,其他的作品還有17世紀的查理一世、奧利弗·克倫威爾等人的肖像,18世紀的克里斯多福·雷恩爵士等人的肖像,還有19世紀尼爾森、威廉·華茲華斯、拜倫、簡·奧斯丁等人的畫像。

二樓的維多利亞時期展廳
這裡主要展出的是維多利亞時期的重要人物的肖像,如維多利亞女王查爾斯·狄更斯以及勃朗特姐妹的肖像。
20世紀展廳當中,展示了包括王室成員、維吉尼亞·烏爾夫和溫斯頓·邱吉爾的肖像
陽台展廳主要展示了1960-1990年的人物肖像作品,如黑人活動家約翰香格里拉的青銅半身像,還有藝術家彼得布萊克的自畫像以及掛在旁邊的披頭士樂隊等等,這個展廳中包括了很多種類的肖像藝術形式,繪畫,雕塑,攝影甚至裝置。這個展廳當中還經常不時地更換小型的主體展覽。
一樓
一層的展廳主要展示1990年以來的英國名人,由於館藏作品眾多,因此這個展廳當中的館藏作品會不停的輪換展出,其中長期展出的館藏作品有時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大衛·鮑伊(David Bowie)、查理·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和傑曼·格里爾(Germaine Greer)的肖像。

展館價值

通過英國國家肖像館,我們不僅僅能欣賞到優秀的藝術作品,而且通過這些藝術作品,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近代英國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的發展變遷。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機構,其存在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對畫廊或者博物館的簡單界定,百年間,它依靠完善的藝術資助體系和靈活的管理方式不斷地的發展壯大,這對我們本土的藝術體系以及藝術機構的運作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肖像人物

“哈利波特”扮演者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因主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一舉成名,2006年16歲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近日又獲得一份殊榮,他的素描肖像於2006年4月12日在著名的英國國家肖像館展出,成為除英國王室成員之外,在肖像館展出的畫像中的人年齡最小的一位。

鎮館之寶

拉雯爾《聖母子》拉雯爾《聖母子》

國家肖像博物館被諾森伯蘭郡的公爵所抨擊,公爵聲稱博物館企圖“羞辱”他賤買拉斐爾的名作。按公爵的說法,按這種策略,將可阻止那些私人繪畫擁有者將他們的繪畫作品租借給博物館。因為公爵剛簽署了臨時交易,將拉斐爾的粉紅色聖母像以3500萬英鎊出售給洛杉磯的Getty博物館。這幅拉斐爾的作品在過去的10年間一直在國家肖像博物館展出。而博物館則聲稱公爵曾拒絕他們早期就要求將此畫出售給他們的建議。

公爵說:“國家畫廊說我挑出倫理範圍而非去自由市場,這就是說,研究機構也要有市場意識,他們不能把壓力放在私人擁有者,強買強賣,每個人都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利益。”

著作權之爭

英國國家肖像博物館收藏的照片英國國家肖像博物館收藏的照片

維基百科2009年已經對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提起控告,稱後者背叛了它的公共服務宗旨。美術館做出回應說,向維基百科索取付費的行為是為了補償美術館數字項目花費的100萬英鎊開支,維基百科並未正確理解美術館的意圖。
這次糾紛事件起因於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發現他們網站上的3300幅圖片被維基百科用高科技手段下載後上傳到了維基百科的網頁上。這些高解析度的圖片是被維基百科的志願者DerrickCoetzee用一種特殊軟體下載下來的,因為美術館網站的普通用戶只能用放大功能瀏覽上高解析度圖片的局部,而這名志願者則可以用特殊軟體看到完整的高解析度圖片,並通過維基網傳播給世界各地的用戶。
經營維基百科的公司——維基基金會副會長ErikMoeller在博克中對此次事件發表了評論:“我想大家都知道,維基百科是一家免費的非贏利機構,美術館和其他文化機構為了收費而阻止公眾查閱他們的資源是不應該的,況且為我們提供素材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他提到,兩所德國攝影檔案館向維基捐贈了35萬幅有著作權的照片,美國和英國的許多機構在為維基提供資源之後都獲益匪淺。
美術館方面堅持,維基誤解了美術館的意圖,並公開了一份聲明否認維基的各種指控。美術館否認維基指控的“封鎖、限制公眾享用教育資源”,稱他們在共享資源上已經做得非常超前了。
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最近五年來陸續把館藏的藏品圖片發布到網上,至今年已經上載了近一半的收藏。“我們要將這些收藏歸檔,作為一項收入來源。”美術館的布告如是說。美術館還說,網上許可其實收入只有一小部分,圖庫的更多收入來自圖書和雜誌的出版——去年美術館該項收入為33.9萬英鎊。美術館認為,DerrickCoetzee的行為違法了英國著作權法——即時原作的著作權已經失效,它們的複本著作權依然受法律保護。
當維基百科對美術館發去的指控郵件置之不理後,美術館才決定提起訴訟。據悉,雙方目前已經就此事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可能會在未來達成某種共識。美術館的一位發言人說,ErikMoeller在部落格中提到的那兩個德國檔案館為維基提供的圖片資源是中等解析度的素材,美術館願意提供相似的材料給他們。
英國圖片社聯合會支持美術館的這次反擊之舉,它說“如果著作權失效的作品的圖片可以隨意使用的話,投機分子就會利用這些圖片來賺錢,這樣損壞的是每個人的利益。”

設立獎項

國家肖像館組織每年一度的“BP肖像藝術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