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二十二世

若望二十二世

簡體:約翰二十二世;繁體:若望二十二世;香港:若望二十二世。教宗約翰二十二世(拉丁語:Ioannes XXII,約1249年—1334年12月4日),原名Jacques d'Euse,1316年—1334年12月4日在位。約翰二十二世在法國亞維農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互相衝特及對立,其後並把路易四世革出教門。


約翰二十二世(PopeJohnXXII,約1249年—1334年12月4日),又譯為教宗若望二十二世。他是教廷被迫遷往法蘭西南部阿維尼翁後的第二代教皇(1316~1334年在位)。原名雅克·杜埃茲(JacquesDuèze),生於卡奧爾(今法國境內)。他同方濟各會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發生爭執;在神學上持非正統觀點;為教廷聚斂大量財富並對教會加強集中管理。
他在里昂當選,繼克雷芒五世登位後立即作出在阿維尼翁久駐之計。1322年和1323年先後頒布兩份教令,譴責方濟各會關於守神貧的理論,根據《聖經》力證基督和眾使徒都擁有財產。巴伐利亞的路易(日後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與奧地利腓特烈三世爭神聖羅馬帝國地位,約翰介入其間。1322年路易擊敗腓特烈,約翰不許路易行駛皇帝權力,以待爭執獲得解決。路易不服,約翰判處路易絕罰,路易則於1328年敕令廢黜約翰。1331~1332年冬,約翰在4次講解教義時就蒙福信徒死後面見上帝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被指控為異端。帝黨樞機主教奧爾西尼與路易密商召集普世會議以審判約翰。約翰試圖與敵手和解,但未果而死。
他鼓勵在亞洲的傳教事業,在安那托利亞亞美尼亞伊朗印度設立主教座。他在阿維尼翁建有圖書館,並在卡奧爾開辦大學。象駐在阿維尼翁的大多數教皇一樣,他任人唯親,而且偏惠本國人士。1334年死去, 由本篤十二世繼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