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希道

苟希道

苟希道(1860~1939)清末民初名醫。 字敬五,膠州市李哥莊鎮毛家莊人。

基本信息

簡介

20歲時設塾教書,又10年努力,學成良醫。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棄教行醫,精於外科。自開張之日便立下誓言:“病人上門,隨到隨診;初診識途,複診自去。”不久,其醫德、醫風在四鄉傳開。他治療腫毒症,起初施用針刺術和割療術,見患者痛疼難忍,遂改用外敷“潰藥”,使患疾自愈。他言行如一,對待家貧患者,常自負車馬費出診,更不在患者家吃飯。1939年病逝於故里。

行醫範圍

為了方便患者,他還跟各集市藥鋪商定,農曆的每月初一、初六去王林莊集(今屬嶗山區)“大生堂”坐堂行醫,初二、初七去石拉子集“東新成堂”坐堂行醫,初三、初八到馬戈莊集“鶴林堂”坐堂行醫,其他時間在家候診。此外,他每年還數次應邀到青島、煙臺等地出診。

精湛醫術

苟希道精於外科。治療腫毒症,起初施用針刺術和割療術,見患者痛疼難忍,遂改用外敷“潰藥”,使患疾自愈。後發現該法療程長,換藥繁雜,於是又探究使用內服藥。經過反覆試驗和改進方劑,療效明顯。有一次,有位煙臺小姐患“眼贅”,曾多次求名醫治療,但屢不見效,慕名前來求醫,苟希道僅用藥10劑便使患者贅肉退縮痊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