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老集鎮

苗老集鎮

苗老集鎮東隔西淝河與利辛、渦陽縣相鄰,南隔老母豬港與利辛相望,北與宮集鎮以界洪河為界,西與本縣三堂鎮接壤,政鎮府所在地距離太和縣城38公里,處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境東北邊緣。全鎮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6.5萬畝,人口4.7萬人,是典型的農業鎮。西連京九鐵路三堂站,東連山東東營至九江高速公路苗集出道口,308省道橫貫東西,交通較為便利。

基本信息

歷史概況

苗老集鎮文物古蹟灰角寺遺址
苗老集鎮,古稱臨淝鎮,其歷史悠久綿長。據考古學家考察,境內發現的灰角寺遺址屬於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遺址。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都城就設在這裡,當地至今仍流傳著吳楚相爭時,楚國丞相伍子胥為保太子,一夜之間急白了頭和馬娘娘投井等動人的故事。

鄉鎮情況

苗老集鎮高速交通
一、區域南北狹長 人地略顯不均衡
區域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跨度不足4公里,耕地面積6.6萬畝。大體上:南半部人少地多,北半部人多地少。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交通較為便利。
“308”省道橫穿東西,境內長約4.5公里;濟廣高速亳阜段縱貫南北,長約14公里;鎮域南北有“一級、二級、三級”路,其中的“苗春一級路”現已屬縣道,南通利辛的鞏店鎮,北接渦陽高公鎮,全鎮村村通公路。現有35KV變供電一所,村村通電;電信支局裝機總容量已逾5000門,村村通電話。

行政概況

苗老集鎮位於太和縣的東北部,北靠界洪新河,南至老母豬港,東臨西淝河,西與三堂鎮接壤。全鎮10個村委會,125個自然村,1.1萬戶,人口4.9萬人,總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6.3萬畝,平均地面高度在29.5--31.5之間,西北高,東南低,大地比降約1/6000。
鎮處在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條件複雜,水旱災害頻繁發生,年降雨量平均在860毫米左右,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在2米左右。全鎮以砂粘土為主,耕作層較深,土地肥沃。糧食作物以小麥、紅芋、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薄荷、菸葉、棉花為主,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大豆、芝麻,輔種一些藥材、水果、蔬菜等。

水利建設

苗老集鎮苗老集鎮
一水利設施存在的問題

苗老集鎮境內現有大溝8條,屬西淝河流域,都是東西走向。
A、界洪新河:該河位於我鎮與宮集鎮的交界處,此河現上口寬約300米,深4.5米,流水比較暢通,但由於處於交界處,有兩座60年代建設的大橋已老化失修,橋面板和大梁斷裂,經常發生人畜傷亡事故,需重建,界洪閘需維修,裝上電機,用電力起閉。界洪河兩岸多處取土燒窖,又加河岸低,需築1.5米高左右堤壩。

B、蘆草溝:在我鎮境內有橋樑4座,兩座完好,有兩座需重建,再者,靠西淝河口處前苗灣東北,溝北有三百多畝耕地,收割種植需繞道3公里,需重建一座大橋(1×10×4.5),並且在溝口處建設節制閘。

C、原苗河:在我鎮境內全長約5.4公里,現有橋樑4座,因都是70年代修建,老化失修,水毀嚴重,標準又低,需用擴建。原苗河下游段有1.5公里,30多年未治理,斷面小,需疏浚,並且兩岸要築1.5米左右高的堤防,需建6處帶閘門的涵洞,標準為直徑100厘米。

D、孫建溝:該溝在我鎮境內全長約5公里,現有橋樑5座,有兩座需擴建,一座維修,一座需重建。該溝30年來一直未進行治理,該溝彎彎曲曲,河床高程有27.5米,溝深在1.5-2米。由於溝淺且斷面小,平常年份,也有上千畝的農作物絕收,豐水年該溝流域有70%以上的面積絕收,需儘快疏浚。在溝口處需建一節制閘,並且兩邊需築1-1.5米的攔水壩。

E、天泉溝:在我鎮境內全長約6公里,現有橋樑4座,有3座需維修,一座需重建,並且在劉小寨自然村西,需建一座大橋。在下游段需築1米高左右的攔水壩。

F、撅尾巴溝:也叫劉溝,在我鎮境內全長約5公里,現有橋樑8座,有3座需維修,2座需重建(呂大橋和鄧莊大橋)。

G、佘溝:在我鎮境內全長約6公里,現有橋樑6座,有4座需維修,1座需重建。
H、老母豬港:在我鎮境內全長約9公里,現有橋樑4座,有2座需維修,1座需重建,且在北岸築1-1.5米高左右的攔水壩。
有中溝10條,橋樑30處,已水毀13座需重建和維修。有小溝297條,田頭溝、路邊溝不計其數,都因橋涵較少,節節阻水,導致澇災。

苗老集鎮境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就象一個攔水壩,由於配套工程少,使水流圍困在窪地,致使高速公路兩側水無處可排,年年導致大面積農作物絕收。西淝河處在我鎮的東邊,又是幾條大溝的入口處,又上人為破壞堤防,現對壩子要進行加築,各大、中、小溝口,都要建設節制涵閘。

總之,苗老集鎮由於處在幾條大溝的入口處,地面高程較低在29.5米的將占3萬畝,29.5-30米高程的占2.5萬畝,又加上鄉鎮財政吃緊,多年來溝河橋未加治理,幾條大溝淤積嚴重,河床高程在26米以上,孫建溝在27米以上,又由於幾條河岸燒窯取土嚴重,破壞了溝壩,各溝口未建節制閘,高速公路從我鎮又攔腰截斷,水利工程不配套,各村大小橋涵老化失修,水毀嚴重,一到汛期,雨水橫溢漫流,導致經常發生水災。近二十年來(以2008年為基準),發生水災將達到10次,絕收面積在80%以上的有五次。所以,我鎮農業生產落後,產量高而不穩,70%的人口只能在溫飽線上徘徊。我鎮廣大幹群,多年來都呼籲,什麼時間能治理西淝河?什麼時候水利設施才能配套

二、治理項目

苗老集鎮河流
西淝河的治理
1、西淝河在我鎮境內全長約6.5公里,部分堤壩應加固,預計土方5萬立方米。
2、開挖1條順堤溝,溝上口寬3米,深2.5米,預計土方3萬立方米。
3、各大中溝口入口處建設防洪節制閘,大溝節制閘7座,中小溝涵閘11處。

大溝的治理
1、界洪新河:兩岸築堤,預計土方8萬方,配套小涵閘,預計18處,該大溝需新建橋樑2座,維修或擴建2座。
2、蘆草溝:需重建大橋3座,下游1.5公里需築堤壩,預計土方3萬方。
3、原苗河:需新建大橋1座,擴建4座,下游2公里築堤壩,預計土方4萬方,建小涵閘16處。下游1.5公里需疏浚,預計土方量3萬方。
4、孫建溝:需新建大橋2座,擴建或維修3座。該溝全長5公里全部開挖,並設堤壩,預計土方量15萬方。
5、天泉溝:需重建大橋2座,維修或擴建3座,下游2公里築堤壩,預計土方3萬方。
6、撅尾巴溝:需重建大橋3座,維修或擴建5座。
7、佘溝:需重建大橋2座,維修或擴建6座。
8、老母豬港:該溝部分段開挖,北岸需設堤防,計畫土方量6.5萬方,各中小溝口建設小涵閘,計畫14處。

高速公路兩側的治理
1、兩側無塘處需開挖順路溝,全長18公里,計畫土方量5萬方。
2、需配套橋涵120處。

田間工程治理
1、計畫中小溝開挖320條,其中中溝5條,小溝間距都在200米左右,小毛溝100米左右,計畫土方量20萬方,計畫重建中溝橋樑14座,小溝毛溝涵橋1500處。

308省道治理工程
橫穿苗老集鎮的308省道沿線,屬苗原河流域。由於過路涵少,標準小,省道北側幾千畝耕地,汛期排水不暢,泄洪標準太低,需新建過路涵橋5處,標準為1×2米或1×3米。

治理效益
按照以上需求工程實施後,鎮水利設施將達到一個充實完善的水網化體系,苗老集鎮一定能夠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高產穩產田的目標。

鄉鎮特色

苗老集鎮農業
典型的農業大鎮
轄區原有26個行政村,2006年底撤併為10個村。總人口約5萬人,其中本鎮農業人口近4.7萬人。
土地平曠而肥沃。境內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土層深厚,宜於農耕,有利於小麥、黃豆、玉米和菸葉等作物的生長。年平均降水量約800毫米,氣候溫暖而濕潤。
水資源十分豐富。東有西淝河,北有界洪河,南有老母豬港,中有苗原河。境內河溝渠縱橫交錯、池塘機井排灌站星羅棋布。
生態環境較好,動物種類較多。這裡既能看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動人景象,又能聽到“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的清脆鳴叫;既有“燕子歸來尋舊壘”的翩翩舞姿,又有“雞犬相聞”的生活情調。
鄉鎮企業屬起步階段,現有中潤、潤達兩家鋁業有限公司,日產80噸麵粉廠一家,中型水泥預製廠一家。
青壯年外出務工、舉家外出謀生者逐年增多,勞動力輸出收入年明顯增長,人均純收入逐年增高。

鄉鎮發展

苗老集鎮苗老集鎮

苗老集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0餘所,在校中國小學生6200多名。轄區有苗集衛生院1所,長春中醫院1所,各村均設立有衛生室。中心集鎮設有文化站、廣播站影劇院和有線電視接轉站。村級電視寬頻上網遠程教育工程也已完成。

苗集長春兩個集鎮,尤以長春發展為快,街道擴展建設迅速、集市貿易火旺。

308省道橫穿東西,境內長約4.5公里;濟廣高速亳阜段縱貫南北,長約14公里;鎮域南北有“一級、二級、三級”路,其中的“苗春一級路”現已屬縣道,南通利辛的鞏店鎮,北接渦陽的高公鎮,全鎮村村通公路。現有35KV變供電一所,村村通電;電信支局裝機總容量已逾5000門,村村通電話。

全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0餘所,在校中國小學生6200多名。轄區有苗集衛生院1所,長春中醫院1所,各村均設立有衛生室。中心集鎮設有文化站、廣播站影劇院和有線電視接轉站。村級電視寬頻上網遠程教育工程也已完成。

相關報導

苗老集鎮苗老集鎮
2007年6月15日13時許,苗老集鎮境內天氣突然轉陰,隨後降下大雨,大雨持續一個小時左右,降雨量在10-35毫米之間。鎮黨委、政府立即要求全鎮廣大幹群要抓住天降喜雨的有利時機,進行搶墒播種。
廣大幹群即時行動起來,出動人力1萬多人次,投入播種機械2千多台套進行搶播、搶種。截止到17日19時,我鎮共播種黃豆3.5萬畝、玉米1萬畝、紅芋及其他作物8千畝,約占全部播種任務的90%,除長春集以南各村、張柿園村、楊營村等村部分地塊由於降雨量偏小,無法播種外,其他各村基本完成夏種任務。

特色產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