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彝族網

花腰彝人居住地植被保存完好,山清水秀,並且花腰彝人大都能歌善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跳樂”,至今還有濃郁的遠古遺風。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花腰彝族服裝艷麗無比(在全國少數民族中,花腰彝族的服飾,特別是女人的服飾,因色彩鮮艷,穿著複雜而著稱。 然而,讓花腰彝族聲名遠播,還是由於電影《花腰新娘》,該電影從文藝的角度對花腰彝族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婚俗:三年不歸家進行了渲染。

花腰彝族的概述

彝族支系繁多,花腰彝屬於彝族支系尼蘇下的一個分支。花腰彝族人口僅為四萬掛零,且大多分布在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北部山區的哨沖鎮和龍武鎮,其他有極少一部分居住在峨山縣的大棚租和小棚租。由於花腰彝族居住地交通、經濟、文化等欠發達,所以這些地方大多還保持著遠古民風民俗。
花腰彝人居住地植被保存完好,山清水秀,並且花腰彝人大都能歌善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跳樂”,至今還有濃郁的遠古遺風。

花腰彝族網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花腰彝族服裝艷麗無比(在全國少數民族中,花腰彝族的服飾,特別是女人的服飾,因色彩鮮艷,穿著複雜而著稱。一套花腰女人的服飾,總共由72塊大小不等的手工繡件組成,穿戴費時費力)而被入選全國服裝博交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為期7天的展覽。然而,讓花腰彝族聲名遠播,還是由於電影《花腰新娘》,該電影從文藝的角度對花腰彝族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婚俗:三年不歸家進行了渲染。更多對“三年不歸家”的解釋,請登錄花腰彝族網查閱。
此後,當地政府對花腰彝做了大力的宣傳,讓花腰彝成為當地一個對外宣傳的名片,而花腰彝族正是填補了網路宣傳的空白,於2007年由哨沖鎮中心國小教師柏正強組建,對花腰彝族的各種民俗民風進行了較為完整的收錄整理,是全方面了解花腰彝族的一個網路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