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耳屬

擔子果散生或群生;軟膠質或硬膠質;初為多泡狀突起,後呈墊狀至倒錐狀、盤狀,原擔子圓柱狀至近棒狀,成熟後叉狀。雙核化側絲存在或缺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花耳屬 
拉丁學名DacrymycesNees:Fr.
參考文獻DasSystemderPilzeundSchwan89.1816.
同物異名ArrhytidiaBerk.etCurt.inBerk.,Hook.J.Bot.etKewGdn.Misc.1:235.1849.
SeptocollaBon.,Handbk.Allg.Mykol.152.1851.

形態特徵

擔子果散生或群生;軟膠質或硬膠質;初為多泡狀突起,後呈墊狀至倒錐狀、盤狀,常分化為柄和菌蓋,呈匙狀、花瓣狀、盤狀、近球形或腦狀,可癒合形成不規則的群體,有時平伏於基物表面,具根狀基部。菌絲薄壁,鎖狀聯合存在或缺如。皮層菌絲存在或缺如,存在時呈薄壁或厚壁,具隔,末端細胞圓柱狀、近棒狀、偶近球形或倒梨形。子實層周生或生於盤的內側。原擔子圓柱狀至近棒狀,成熟後叉狀。雙核化側絲存在或缺如。擔孢子圓柱狀、彎圓柱狀、臘腸形、橢圓形、廣橢圓形、近球形、近卵形、廣梭形,具小尖,具隔。以分生孢子和、或芽管萌發。

討論

Nees(1816)以Dacrymycesstillatus建立了該屬,並轉移TremellaabietinaPers.和T.lacrymalisPers.到該屬作為Dacrymycesstillatus的異名。
Fries(1821)重新確認該屬並改拼為Dacrymyces。1822年Fries引證TremelladeliquescensBull.為模式種。在以後的研究中,該屬逐漸包括了大量無關係的種。
Tulasne(1853)描述了Dacrymycetaceae的獨特擔子後,膠質泡狀突起成為該屬的重要特徵。隨著本科成員的增多,許多屬被承認,屬的界限也開始發生變動。Neuhoff(1936)的Dacrymyces的概念是廣義的,包括了現在分在DitiolaFr.和FemsjoniaFr.中的種。Brasfield(1938),Kobayasi(1939),Martin(1952)和Kennedy(1958)則承認本科的大量的屬,其屬的概念相對狹窄。Kobayasi(1939)將Dacrymyces劃分為兩個亞屬:Dacrymyces包活那些擔子果非闊錐狀且子實層周生的種;而Turbinaster則包括那些擔子果闊錐狀、盤伏,子實層生於其上表面,遠子實層面有厚壁或薄壁的稍特化或相對不特化的皮層菌絲的種。但除Donk(1964)和McNabb(1965,1973)外,其他學者均未採納這些分類單元。Donk(1958)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確認D.stillatusNees應為該屬的模式種,Fries在他後來的文章中也重新確認了他最早的描述。
作者在對這群真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Kobayasi(1939)劃分兩個亞屬的依據似乎並不穩定,如在Dacrymycescapitatus的某些擔子果中,有時也有稍厚壁的皮層茵絲存在。因此,作者未採納這一分類體系,而是沿用了Kennedy(1958)和Reid(1974)的概念。
該屬擔子果膠質,浸泡後膨脹,有唯一固著點,子實層周生,除根狀基部和皮層菌絲外均由薄壁菌絲組成。內部的菌絲組織結構將Dacrymyces與Ditiola和Femsjonia分開;子實層的位置區別了Dacrymyces與Dacryopinax,Guepiniopsis;發生、質地使Dacrymyces與Cerinomyces相區別。當然,在Dacrymyces與本科其他屬之間也有交叉重疊的特徵,但還有許多關鍵特徵是不相符合的。由此可見,Dacrymyces是一個明確的屬。
至今世界上已報導的共有36個種和變種,我國有14個種和變種。
模式種:DacrymycesstillatusNees:Fr.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二)

本期主要是盤點這兩個目的真菌。最後一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