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養生

中醫艾灸養生

艾灸養生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具有溫經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調和營衛,振興機體功能的作用,受到歷代醫家的重視。更由於艾灸養生保健功效顯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艾灸還是我們老祖先傳承下來的保健良方。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絨等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燒灼、燻烤,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是中醫學中防病治病、養生延壽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而又切實有效的方法。

基本信息

簡介

炙療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所屬經路腧穴上,採取正確的補或者瀉法,使用的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從而產生中醫學裡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按需取穴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 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 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 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取穴】: 關元氣海、其他穴按需要選擇。
1 艾知元

【功效】:艾灸關元穴,可以狀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可以生髮陽氣、回陽益陰、抗衰防疾。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鐘,每周1-2次,長期堅持。

強身健體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取穴】:氣海、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腎俞穴三陰交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15分鐘,每周2次,連續灸1-3個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辦公室綜合徵

【取穴】:關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湧泉
【功效】:針對缺少運動人群,起保健養生作用,幫助調理五臟六腑,預防市內空調受寒引起的頸椎病、以驅寒補陽之功效。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鐘,每周1-2次,長期堅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壯,半小時左右。

美容先養肺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髮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
【取穴】:肺俞、腎俞。
【功效】: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髮,有助於調節體形。
【灸法】:溫和灸,每次15分鐘左右,長期堅持。

 

2 艾知元

養生方法

艾知元 艾知元
套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使用。現舉例配方如下: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 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 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后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云:“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乾。”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 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 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
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 三里、中脘、關元,或 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鐘時間多不過30分鐘,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灸法禁忌 

1、部位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種 書籍之間互有出入,頗不一致。如《 針灸甲乙經》僅載禁灸穴24個穴位,《針灸集成》則達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看,其中多數穴位沒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儘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療,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
2、病證梵谷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3、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採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