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三昧

般若三昧,是佛教常用詞語,《壇經》曰:“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詞義

般若三昧,是佛教常用詞語,《壇經》曰:“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壇經》所言無念,有兩重含義,一個是體,一個是用。從體而言,無念法門意味著心無染著,不執著於任何存在;從用而言,無念心體又能夠揮運自在而不凝滯。

詞語出處

《六祖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般若三昧無念行(經文):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