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蛾

舟蛾

舟蛾,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又稱天社蛾。舟蛾成蟲體中型,多為褐色或暗灰色,少數潔白或具鮮艷顏色。夜間活動,具趨光性。外表與夜蛾相似。幼蟲大多體色鮮艷並具斑紋,體形較特異,體背面平滑,胸足一般正常,少數種類中後足特別長,臀足退化或特化成兩個較長而可翻縮的尾角。全世界有3000多種,中國有370種以上。

基本信息

簡介

鱗翅目舟蛾科的通稱。又稱天社蛾。全世界有3000多種,中國有370種以上。舟蛾成蟲體中型,多為褐色或暗灰色,少數潔白或具鮮艷顏色。夜間活動,具趨光性。外表與夜蛾相似。幼蟲大多體色鮮艷並具斑紋,體形較特異,體背面平滑,胸足一般正常,少數種類中後足特別長,臀足退化或特化成兩個較長而可翻縮的尾角。靜止時常靠腹足固著,頭尾翹起;受驚時不斷擺動,形如龍舟蕩漾,早有舟形蟲之稱,也是本科漢名的由來。舟蛾幼蟲大多取食闊葉樹樹葉,常發生在森林、防護林、行道樹和苗圃,如楊扇舟蛾、楊二尾舟蛾榆掌舟蛾、槐羽舟蛾、櫟蠶舟蛾、龍眼蟻舟蛾和黃檀醜舟蛾等。部分種類為害果樹和竹林。少數種類為害禾本科農作物。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雌蟲體長15~20mm,翅展38~42mm,雄蟲體長13~17mm,翅展23~37mm。體灰褐色,翅面有4條灰白色波狀橫紋,頂角有一個褐色扇形斑,外橫線通過扇形斑一段呈斜伸的雙齒形,外襯2~3個黃褐色帶銹紅色斑點,扇形斑下方有一個較大的黑點,後翅灰褐色。

卵,初為橙紅色,近孵化時暗灰色,饅頭形。

幼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2~40mm,頭部黑褐色、腹部灰白色,側面呈綠色,體上長有白色細毛,腹部背面灰黃綠色,每節著生有環形排列的橙紅色瘤8個,其上具有長毛,兩側各有較大的黑瘤,瘤上著生白色細毛一束,向外放射,腹部第一和第八節背面中央有較大的紅黑色瘤臂板,赭色。胸足褐色。

蛹,褐色,體長13~18mm,繭灰白色。

生活習性

溫度與濕度

楊扇舟蛾的發生時期與發生代數受溫濕度的影響較大。在海河平原一年發生四代,而在海南則一年發生8~9代。其發育階段隨氣溫的變化而不同。如在日平均氣溫8~11攝氏度,卵期為11天;而在日平均氣溫25攝氏度時,卵期為7天;在日平均氣溫27攝氏度時,卵期只需5天。其發育時期的長短,還影響到為害期的長短。第四代幼蟲一般在九月份下樹化蛹越冬,但在有些年份可以下延到10月份。一般高溫能夠縮短發育時期,低溫則能延長發育時期。
濕度與楊扇舟蛾的發生程度也有密切關係,越冬代蛾在適溫多雨高濕條件下產卵多,蟲量大,為害重。其發育速度與濕度的關係是:空氣相對濕度低時,發育速度減慢,空氣相對濕度髙時,能促進蟲體的新陳代謝,加速發育。但濕度過高會延滯發育。在溫度適宜時,濕度高成蟲孕卵率也高。如在溫度23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0攝氏度時,平均產卵為120頭,相對濕度為70%時,產卵量顯著增加,每雌產卵高達600頭。
楊扇舟蛾成蟲有趨光性,白天靜伏葉背不動,傍晚開始活動,飛翔、覓偶、交尾、產卵,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產卵,直至清晨。每隻雌蛾產卵100~600粒,卵多產於葉片背面,單層排列成塊。

幼蟲

幼蟲有群集性,初孵幼蟲常多條群集取食(一般一塊卵一窩蟲)。1~2齡幼蟲啃食葉的下表皮,殘留上表皮和葉脈,2齡以後吐絲綴葉形成大蟲苞,白天靜伏其中,夜晚取食。陰雨天則晝夜取食,直到蟲苞乾枯後幼蟲仍隱居其中。幼蟲靜息時頭部向同一方向,排列整齊。3齡以後食量驟增,分散取食,可將全葉片吃光,僅剩葉柄。當食量不足時吐絲下墜,隨風遷移再卷新葉為害。這時蟲苞內蟲數減少,多者7~8條,少者僅1條,5齡幼蟲食量最大,占食葉總量的70%左右,當蟲量大時,前期防治不及時,常在短期內將樹葉全部吃光。
該蟲的幼蟲期脫皮4次,共5個齡期,各代幼蟲歷期為:第一代約25天,第二代、第三代17~20天,第四代33~68天。老熟幼蟲在卷葉內化蛹,由於不同時期溫濕度的差別,其蛹期也有差別,第一代、第二代老熟幼蟲蛹期8-13天,第三代蛹期5~8天,第四代老熟幼蟲的蛹斯自秋未至整個冬季。
從各代幼蟲發育形態上看,第一代幼蟲的各齡期較整齊,以後各代的齡期差別逐漸加大。
舟蛾苹掌舟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