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博物館

舞鋼市博物館

舞鋼是一個新興的現代化工業生態旅遊城市,以鐵而建因鋼而興。2000多年前,這裡便是冶鐵重地。2010年,舞鋼市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冶鐵文化之都”,在舞鋼諸多的“之最”和“第一”中,唯有舞鋼市中國冶鐵文化博物館是由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批准的,是全國唯一一家以冶鐵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基本信息

博物館性質與功能定位

博物館性質

舞鋼市博物館隸屬河南省舞鋼市文化廣電局,系公益性質的政府博物館,承擔本市文化遺產研究及推廣展示的職責。

為更好開展“中國冶鐵文化之都”的建設,根據舞鋼市的要求,本展覽大綱擬以生鐵冶煉和生鐵制鋼技術這一中華民族文明發展歷程中具有典型意義、實物遺存相對豐富的領域為切入點,緊密結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利用圖片、模型和實物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中國冶鐵文化發明創造專題展覽,進一步向社會大眾進行科普宣傳。與此同時,在展覽中充分體現舞鋼人民的創造與發明,以起到振奮民眾精神、促進社會建設的作用。

功能定位

鋼鐵材料的廣泛使用是中國古代經濟發達、文化進步和社會長期領先於其他國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響了中國農業和人口分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統一、國家的鞏固、保證文明的連續性創造了經濟基礎。戰國時期開始的生鐵技術的東傳,對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經濟、軍事、文化和科學的發展,社會制度的更替與進步,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約在10世紀或更早時間生鐵技術傳到歐洲,促進了中世紀後期歐洲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對世界文明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冶鐵文化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以中國古代鋼鐵冶煉技術為主題,全面地揭示這一重大發明的真實面貌,認識其發展規律,展示其發展歷程。在陳列方法上,在重點展示世界和中國古代鋼鐵冶煉技術的同時,重視舞鋼歷史上與現代鋼鐵技術的傳承,冶鐵遺址、冶鐵文化與地域環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及其在中國冶鐵技術史上的地位,力求體現當前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學展示中國冶鐵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科學價值。

本展覽觀眾群體分析:最重要的觀眾是舞鋼市民和中小學生;其次是到舞鋼的旅遊群體;第三是到舞鋼考察的專家學者。爭取建成中小學生的第二教學課堂和實習基地、縣情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根據這一情況,本展覽將在借鑑國內外專題博物館展覽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鋼鐵技術的特點,根據舞鋼市的文化建設的文化發展情況,以及舞鋼市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情況,借鑑圖片、復原模型、三維動漫等手段,結合出土實物標本布置本展覽,將本博物館打造成一個高水平的專題博物館。

冶鐵文化資源特點及優勢分析

舞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冶鐵文化建設,前期政府的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創造了多種有助於弘揚冶鐵文化傳承場所與形式,是本次成功舉辦本展覽的首要基礎條件。

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研究為展覽奠定了學術基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李京華等先生在此區域內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發掘,並發表《舞陽鋼區古冶鐵遺址》《舞陽工區圪壋趙等古冶鐵遺址》《古西平冶鐵遺址再探討》《河南戰國時代冶鐵遺址調查與研究》等多篇論文。自2009年開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又多次對這十處冶鐵遺址進行實地調查。總計採集爐渣、礦石和積鐵塊等冶煉相關樣品百餘件並展開實驗室檢測分析。此外,使用GPS、雷射測距儀等採集了遺址的地理坐標、遺址面積、河流坡降等空間信息,並收集到兩市縣全要素地形圖、土壤分布圖、礦產資源分布圖以及遙感像片等圖形影響資料,現已基本完成資料的整合工作。該項工作的完成,將為深入了解舞鋼乃至中國古代的冶鐵文化提供資料。

總之,在舞鋼舉辦中國冶鐵文化展覽具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多種優勢,相信能夠取得圓滿成功。

館舍簡介

舞鋼市以鐵而建,因鋼而興。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鐵礦石儲量巨大,是全國十大鐵礦區之一,已探明儲量6.6億噸,礦石品位20.78-44.13%。豐富的礦產資源,為該地區的先民在此進行冶鐵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2000多年前,這裡便是冶鐵重地。在舞鋼境內已發現石門郭、鐵山廟、溝頭趙、許溝、圪壋趙和翟莊等六處冶鐵遺址,作為冶鐵遺址群已被批准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舞鋼市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冶鐵文化之都”,在此基礎上,舞鋼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中國(舞鋼)冶鐵文化博物館。

舞鋼市博物館創建於2009年,位於埡口溫州路文化大樓裙樓一樓二樓,所屬國有文物部門,隸屬舞鋼市文化廣電局,博物館類型屬自然科技類,館舍建築類型屬當代建築,占地面積15921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現館藏總量1457件(套)。

分館介紹

博物館展覽分歷史爐光、平舞會戰、騰飛舞鋼三部分,以中國冶鐵文化為主幹,以舞鋼市冶鐵文化為凸點,以詳實的資料、嚴謹的布局、科學的方法和現代化的手段充分展示了中國冶鐵文明史。同時,堅持“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增強參與性、趣味性、互動性,兼顧學術研究,努力使中國(舞鋼)冶鐵文化博物館成為冶鐵文化科普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成為中國冶鐵文化研究中心。

1.第一單元:歷史爐光(遠古-清歷史文化、冶鐵文化)。本單元分成物華天寶、源遠流長、冶鐵技藝、冶鐵文化四個專題。展示舞鋼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冶鐵歷史文化風貌,並以此為基礎展示中國古代鋼鐵技術,突出展現舞鋼在中國冶鐵史上的重要地位。

2.第二單元:平舞會戰(建國初期-舞鋼建市成就)。本單元分成鋼城肇始、平舞會戰、鋼城初現三個專題,主要通過將以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現舞鋼現代冶鐵業的發展,包括舞鋼的原始地貌、工程圖紙、會戰資料、典型代表人物的圖片、遺物等等,展現現代舞鋼人的精神。

3.第三單元:騰飛舞鋼(舞鋼建市20年來成就展)。充分利用最具舞鋼特色的圖片和實物,展示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騰飛。突出展示舞鋼市委市政府確立堅持“生態建市、產業立市、文化強市、和諧興市”理念,完成“實現城鄉一體,打造中原明珠”目標的過程中,湧現出的先進事跡和重點建設成就。

展覽內容

展廳設定與面積

中國冶鐵文化博物館位於舞鋼市文化中心大樓的一樓和二樓,共一個門廳、兩個主展廳和一個休息廳。門廳位於博物館一樓入口處,約95平米;一樓展廳610平米,二樓展廳365平米,休息廳位於門廳二樓,約60平米。目前的總展線為門廳——一樓展廳——二樓展廳-休息廳。

形式設計

與內容設計相呼應,結合各單元的實物特點,注重展覽的可視性與總體效果。考慮到目前館藏實物實際情況,展覽中多採用圖片、模型、沙盤、復原場景和卡通片等作為支撐平台,建立文化信息板塊,以期生動形象地詮釋冶鐵文化的內涵和特色。

門廳展示內容概要

魯山望城崗冶鐵豎爐復原示意圖 魯山望城崗冶鐵豎爐復原示意圖

在充分體現門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採用淺浮雕和繪畫相結合的手法,選取最具表現力的冶鐵文化元素,以簡潔明快、引人聯想的方式,著力渲染、營造序廳中的冶鐵文化氛圍。基本構想是在牆壁上以淺浮雕的形式,展示西平酒店冶鐵豎爐、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龍淵湛瀘寶劍、舞鋼鐵礦和舞鋼軋鋼廠的標誌等,表現冶鐵技術的典型圖像學特徵。

此外,在門廳適當位置擺放服務台、資料架、觸控螢幕(博物館概況介紹)等觀眾導覽和服務設施設備。

一樓展廳展示內容概要

展線設計:

展廳是一個正方形展廳,24.2×25.2=610平米,入口位於東北側,出口位於西北側,展線設計由東北側入,順時針旋轉後由西北側樓梯上二樓展廳。

具體展陳設計方案:

一樓展廳 一樓展廳

一樓展廳主要展示第一單元“舞鋼歷史的爐光”前三組內容:分別為物華天寶、源遠流長和冶鐵技藝。

“歷史爐光”題目及前言放在隔斷後的西壁北側區域。

展廳西壁北部區域設定多媒體沙盤,展示舞鋼的資源條件(土壤、森林、河流、礦產)、古代遺蹟(古代遺址、墓葬等,特別是冶鐵遺址)、古今交通路線及出土文物情況,具體內容詳見方案設計。

沙盤前後展櫃放置有關舞鋼歷史的文物。

鐵的介紹的圖板和展品,包括:鐵的化學特性;鐵礦的種類、分布與開採;古代冶鐵技術的內容。展櫃和圖板前設定可觸摸展櫃展示礦石、爐渣、鐵板、鐵錠和陶范標本和相關信息。這部分內容可採用靈活的展示方式進行設計。

古代採礦礦洞、制范復原和烘范窯等模型,以及互動區可按照3.3節安排。

西北角設定冶鐵豎爐復原模型。

二樓展廳

沿樓梯上行俯視冶鐵豎爐。

將展廳分成3部分,各占三分之一的空間,分別布置第一單元的四五組、二、三單元的展示內容。

二樓展廳 二樓展廳

第一單元第四組冶鐵文化。展示冶鐵技術在生產、軍事等方面的套用。第一單元第五組冶鐵交流。單元展示古代鋼鐵技術的交流與傳播,重點突出古代中國鋼鐵技術對外的傳播,也應展示工業革命以後中國傳統鋼鐵工業衰落的事實,以及西方鋼鐵技術向中國的傳播過程等,引導觀眾反思落後的原因,激勵創新精神。

第二單元:平舞會戰(建國初期-舞鋼建市前):以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現舞鋼現代冶鐵業的發展,包括舞鋼的原始地貌、工程圖紙、會戰資料、典型代表人物的圖片、遺物等等,展現現代舞鋼人的精神。

第三單元:騰飛舞鋼(1991年舞鋼建市以後):出土展示舞鋼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成就,以及發展藍圖。

休息廳

設定座椅和多媒體播放器,展示世界各地有關鋼鐵的紀錄片等。

各主題區重點多媒體展項:


展廳主題及位置 主題展項名稱
前言 “鋼鐵矩陣”——數控機械像素點陣
第一單元:歷史爐光 “古代冶金”小劇場
“冶金寶鑑”——全息信息螢幕
第二單元:平舞會戰 “歷歷在目”——虛擬報紙閱讀
第三單元:騰飛舞鋼 “鋼城新貌望遠鏡”——虛實結合影像系統

代表文物

第一單元:歷史爐光

第一組——物華天寶

舞鋼雄奇壯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樣的物產資源,使美麗的家園充滿著詩情畫意和盎然生機,有 “北國小江南”之譽。舞鋼地表形態複雜,基本可分為平原、丘陵崗地、山區三種。地勢呈西北、東南高,東北、西南低態勢。境內河網密布、石漫灘和田崗水庫若兩顆璀璨明珠鑲嵌其中。豐富的礦產資源是這片土地蘊含的又一珍寶,也是冶鐵文化發展傳承的物質基礎。

舞鋼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鐵礦石儲量巨大,是全國十大鐵礦區之一。礦產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以及山前平原一帶。大型礦床包括鐵山廟、鐵古坑、經山寺等;熔劑灰岩、白雲岩、矽石、石墨等冶金輔助原料資源豐富。這是該地區冶鐵活動的物質基礎。

礦石標本由舞鋼公司、鐵礦提供,觀眾可直接接觸,應附介紹性文字,岩石和礦物包括:赤鐵礦、磁鐵礦、菱鐵礦、石灰石、石墨、磷灰石、長石、白雲岩、矽石、蛇紋岩等。

【赤鐵礦】

礦物名稱:赤鐵礦(Hematite)

化學成分:Fe2O3

晶系:三方晶系

赤鐵礦 赤鐵礦

晶形:單晶常呈板狀,集合體通常呈片狀、鱗片狀、腎狀、鮞狀、塊狀或土狀等

顏色:紅褐色,鋼灰至鐵黑色;條痕為櫻紅色

光澤:金屬至半金屬光澤

摩氏硬度:5.5-6.5

相對密度:5.0-5.3 g/cm3

用途:重要的鐵礦石礦物之一;可以藥用。

【磁鐵礦】

礦物名稱:磁鐵礦(Magnetite)

化學成分:Fe3O4

晶系:等軸晶系

磁鐵礦 磁鐵礦

晶形:單晶呈八面體、十二面體,晶面有條紋;多為粒塊狀集合體

顏色:鐵黑色,或具暗藍靛色;條痕黑色

光澤:半金屬光澤

摩氏硬度:5.5-6.5

密度:5.16-5.18g/cm3

其他:具強磁性。性脆。無臭,無味。常產於岩漿岩、變質岩中。海濱沙中也常存在。

用途:最重要和最常見的鐵礦石礦物;可以藥用。

第二組——源遠流長

舞鋼市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內涵豐富。在舞鋼境內發現古代遺址300多處,古墓葬80多處,古建築50多處,古石刻200多通,如廟街恐龍化石區、趙案莊遺址、柏國故城遺址、楚長城遺址、石門郭等冶鐵遺址、東漢司空韓棱墓等等。歷代勞動人民的辛勤開發,增添了自然山水的美好風光,留下了精美的文物,創造了人類的文明史。

舞鋼市西周時期為柏國,系柏皇氏後裔封地。《左傳·魯僖公五年》載:“江黃道柏,方睦於齊”,這是迄今發現的柏國歷史最早記載。《後漢書·郡國志》:“汝南郡,西平。有鐵。有柏亭,故柏國。”柏國故城在今伊集鎮謝古洞村一帶,南至謝山北麓,北至郭莊,東至清涼寺,西至田崗水庫中央,面積約2平方公里。城內遍布板瓦、筒瓦碎片,曾發現陶片、磚瓦、銅鼎、銅劍和銅箭頭等,並在古城北部城牆發現有明顯的夯土層。

舞鋼古代史地圖 舞鋼古代史地圖

舞鋼西周-春秋時屬於柏國,後被楚國兼併;戰國時期屬於韓國,稱為“合伯(又作合膊)”,與西南方向的楚隔長城而望;秦時屬陳郡;西漢時分屬西平、舞陽;北魏時改屬西舞縣;唐代屬舞陽縣,以後歷代相沿。

山西曲沃曲村晉侯墓地M64出土柏國青銅甗,國內唯一一件反映柏國歷史的銅器。(北京大學發掘,現藏山西博物院,可聯繫北京大學和山西博物院拍攝照片)

2009年舞鋼市平嶺長城的考古發掘,首次利用具有科學發掘出土層位的遺物,斷定了楚長城的年代,摸清了楚長城的結構、建造程式及築法等,出土了東周時期的遺物有銅鏃1枚、鐵鏤鏵3件、石鐮1件和少量陶片。認定舞鋼市平嶺長城即是古文獻中記載的楚長城,對於推動楚長城研究乃至楚文化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組源遠流長:藏品 第二組源遠流長:藏品

韓棱墓:韓棱(公元41-98年),字伯師,潁川舞陽(今舞鋼市廟街鄉大韓莊)人,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韓棱一生砥礪志向,為人剛正不阿,從郡功曹逐步升至尚書令,總覽全國政務。章帝曾賜他龍淵寶劍,世稱淵德公。死後葬於故鄉。韓棱墓冢占地十餘畝,墓高約8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40米,保存完好。墓前東側立青石墓碑,墓碑寬約0.8米,高約1.2米,上刻“東漢司空韓棱墓”。

玉石器:

代表性玉器石器 代表性玉器石器

石器是中國史前文化中重要的遺物之一,大量石質生產工具廣泛套用於農業、原始手工業、漁獵和日常生活,其中“石之美者”漸漸分離出來,被磨製成裝飾品和貴重禮器,用做祭祀用品或陪葬品等,形成獨特的玉石文化。玉石的開採與使用是冶金技術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舞鋼出土了一些仰韶和龍山時期的石斧、石刀、石錛、石箭頭等遺物,形制規整,製作精細。

陶瓷器:

一萬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發明了陶器。隨著窯爐和高溫技術的不斷進步,陶器的質量也逐步提高,並發明了瓷器。而金屬冶煉所涉及的冶煉爐和高溫技術也是建立在陶瓷燒造技術之基礎上的。舞鋼市出土了包括新石器時代、戰國及漢代的陶質生活用具、建築材料等器物,以及少量瓷器。

代表性展品及編號:

0059四系大瓷壇,元代,高55cm,重23公斤,舞鋼市博物館藏。

0060黑釉雙耳罐,唐代,高18cm,重2公斤,舞鋼市博物館藏。

0062黃釉三系罐,唐代,29*20cm,重2750g,舞鋼市博物館藏。

0064小口牛腿瓶,元代,40*15cm,2500g,舞鋼市博物館藏。

參014瓷花瓶,民國,25*58cm,舞鋼市博物館藏。

參015建瓷花瓶,一對,清朝,23*10cm,舞鋼市博物館藏。

處001青瓷花瓶,明,高42cm,舞鋼市博物館藏。

處010黑瓷花瓶,明,高32cm,舞鋼市博物館藏。

處017瓷花瓶,明,高60cm,舞鋼市博物館藏。

處018陶瓶,漢代,30*25cm,舞鋼市博物館藏。

0084陶瓶,漢代,高20cm,舞鋼市博物館藏。

0041灰陶圓底罐,戰國,32*25cm,舞鋼市博物館藏。

銅器

銅器 銅器

西周時期,青銅器模範鑄造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古代工匠可以鑄造各種器形精美,裝飾繁複的青銅器。東周時期,青銅器生產的地方特色變得鮮明,分鑄和焊接技術得以充分發展,青銅器的生產效率有了長足的進步。青銅冶鑄技術是中國古代生鐵冶煉技術產生的直接動因。舞鋼市出土各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包括兵器、樂器和銅鏡等生活用具,反映了先民當時的生活情況。

0001變形獸紋銅鏡1面。唐代,直徑11.5cm,八台鎮大馬莊村遺址出土,舞鋼市博物館藏。

0003帶柄嬰戲紋銅鏡1面。唐代,直徑9cm,八台鎮大馬莊村遺址出土,舞鋼市博物館藏。

0004福壽安菱花銅鏡1面。宋代,直徑13cm,八台鎮大馬莊村遺址出土舞鋼市博物館藏。

舞鋼市博物館收藏的刀幣、五銖錢、大泉五十、開元通寶、宋代壓勝花錢、太平通寶、鹹平通寶等。(館藏號:0030-0040)

館藏佛造像 館藏佛造像

佛造像
舞鋼地處柏國故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溝通南北佛教文化的重要地區;在隋唐時期,此地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其影響承接中原風格而及於四方。現

保留的安寨關帝廟始建於北魏年間,發現的北齊時代的銅質造像,出土的仿唐石佛頭像,及至明清時代的銅石造像,都顯示出此捷運器時代佛教文化的綿延悠久。

第三組——冶鐵技藝

在春秋戰國時期,舞鋼就以生產利劍聞名,相傳龍泉、合伯、太阿、工布等寶劍均產於此。境內有冶鐵遺址數處,漢、宋、明等歷代在此設定鐵官,主持冶鐵事宜。舞鋼,古以鐵而興,冶鐵文化源遠流長,冶鐵技術在中國和世界冶鐵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冶鐵記憶賦予了舞鋼獨特的文化與歷史。

【生鐵生產的物理化學原理】
生鐵冶煉是指將鐵礦石和含碳物質(木炭、煤或焦)在高溫下加熱,使鐵礦石還原成液態鐵的冶金過程。在加熱過程中,固態C與O2 的燃燒產物CO將鐵礦石還原得到鐵,由於其能吸收碳,致鐵熔點降低。當含碳量達到4.3%時,熔點降為1146℃。在這種條件下,爐溫就可使鐵熔化,從而得到了液態生鐵。
【模範】
在鑄造工藝中,“模”是指用於制范的原型,“范”是指依照模型的形狀和紋飾翻制出來用於鑄造器具的鑄型,“模”與“范”決定了金屬器的形狀。因此,“模範”一詞指同類中最完美的事物,後來引申為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陶范鑄造技術】
陶范材料由多種原料配置而成,經特定工藝處理後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制范技術有複合范與印模組范拼合、紋飾和銘文的刻制與翻印、泥芯支釘及芯撐套用、刮板制范等多項工藝,渾鑄、分鑄、鑄接、鑄焊等為陶范鑄造技術的主要手段,又配之以精湛的熔煉術,舉世聞名的商周青銅器和生鐵器具才得以出現。

現代煉鋼原理示意圖 現代煉鋼原理示意圖

【制范材料】
以原生土為原料,加細砂提高耐火度,加熟料(使用過的陶范粉等)控制收縮性,加植物纖維和草木灰為增強透氣性,經充分混合和加水練泥、陳腐,便能得到雕塑性能和鑄造性能俱佳的制范材料。

冶鐵遺址

舞鋼自古為冶鐵重地。自漢開始,歷代王朝在這裡設定鐵官,主持冶鐵事宜。目前已在舞鋼發現石門郭、鐵山廟、溝頭趙、尖山、許溝、圪壋趙和翟莊等七處戰國至漢代冶鐵遺址,相傳龍泉、合伯等寶劍亦產於此,是全國年代最早、技術最先進的冶鐵遺址之一。

舞鋼、西平地區冶鐵遺址概況
遺址名地點性質時代面積(萬平方米)鑑定礦源
楊莊西平酒店冶煉戰國至漢375
趙莊西平蘆廟冶煉戰國至晉35
合莊西平蘆廟冶煉戰國至漢1.14
許溝舞鋼尹集冶煉戰國至漢0.15鐵山廟
溝頭趙舞鋼武功冶煉戰國至漢0.45
翟莊舞鋼楊莊冶煉戰國2.6尖山
圪壋趙 舞鋼尚店冶煉、炒鋼戰國2尖山、其他
尖山舞鋼楊莊採礦戰國至漢0.06
鐵山廟舞鋼鐵山採礦、冶煉戰國4
石門郭舞鋼市選礦、炒鋼戰國至漢1鐵山廟

鐵礦開採

發達的礦石開採和冶煉是鋼鐵技術的基礎。商周古銅礦冶遺址已發現多處,當時已能有效地解決探礦、採礦、選礦等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春秋時期,先人已能開採鐵礦石進行冶鐵活動。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所載產鐵之山就有34處,其中位置可考的,在河南省的即有6處,其中兩處位於南陽盆地地區。舞鋼鐵山廟、尖山等鐵礦遺址早自戰國時期已被開採,多為赤鐵礦。

【尖山採礦遺址】

尖山採礦遺址位於舞鋼市楊莊鄉柏莊村尖山腳下。遺址保護範圍內有一直徑約5米,深約2米的大坑,挖掘時代不明。調查中發現有較多高品位鐵礦石,以及少量戰國到漢代素麵陶片,但未發現爐渣樣品。據此,可大致推測該遺址應為戰國到漢代的採礦遺址。

採礦復原場景設計 採礦復原場景設計

【展品】採礦石器,鐵錘、鐵釺、竹簍、簸箕、礦洞內出土陶器,以及選好的礦石等。

【採礦復原場景設計說明】

擬在展廳東南角設定鐵礦開採的復原場景,復原時可參照湖北黃石博物館的關於銅綠山採礦遺址的復原情況,應表現出礦脈、採礦坑道、支護情況、坑道內的排水、照明、排風設施等。

冶鐵燃料

古人多採用櫟木等燒制的木炭進行冶鐵生產。用煤煉鐵的記載最早見於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河水》,自宋代開始普遍使用煤來冶煉生鐵。為克服用煤煉鐵雜質多,鐵器性能下降這一問題,自明代開始用焦炭煉鐵。經分析,舞鋼、西平地區戰國-漢代冶鐵遺址所用燃料為木炭。

【展品】

冶鐵遺址採集的木炭(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採集)

積鐵塊中的木炭痕跡(可在魯山望城崗冶鐵、黃楝樹遺址採集)

煤塊:市場購置。

焦炭:市場購置。

冶鐵豎爐

西平酒店戰國-漢代冶鐵豎爐 西平酒店戰國-漢代冶鐵豎爐

冶銅技術的進步為冶鐵術的產生積累了經驗。戰國時期冶鐵豎爐較小,西漢出現特大型冶鐵豎爐,東漢以後採用截面較小的圓形或長方形的豎爐。宋代冶鐵豎爐均採用圓形截面,已經接近現代高爐,具有爐腹角和爐身角,成為兩端小,中間大的腰鼓狀,是豎爐發展的重大改進。西平酒店冶鐵豎爐是目前發現中國最早的冶鐵豎爐。

鼓風設備

鼓風器至遲發明於商周時期,是用牛皮或馬皮製成的一種皮囊(橐)。至遲在戰國時期,出現了多橐並聯或串聯的裝置,名為“橐籥”,漢代又稱之為“排橐”。東漢初年,南陽太守杜詩經過實際考察,發明了一種利用水力鼓動風箱的工具,即水排。水排的發明是東漢時期冶鐵技術的重大創新,是人類利用自然力的一次成功典例。

【冶鐵豎爐及鼓風設備復原模型及設計說明】

在一樓展廳西北角樓梯處設定冶鐵高爐復原模型。參照李京華先生關於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的復原圖,以及鄭州古滎河一冶鐵遺址的復原效果,對西平酒店冶鐵豎爐進行復原,包括地勢、爐型結構、鼓風設備等。設計人員可赴西平酒店冶鐵遺址現場考察。西平縣文物管理所藏有部分酒店冶鐵豎爐資料,可協商聯合展出。

生鐵發明

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的灰口鐵組織 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的灰口鐵組織

中國是世界發明和使用生鐵最早的國家,並明代以前,中國的冶鐵技術一直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當鼓風進一步強化,使冶鐵爐內的溫度達到1100-1200℃以上時,被木炭還原生成的固態鐵迅速吸收碳,使鐵開始熔化;在達到4.3%的含碳量時,全部在1156℃熔化,得到生鐵。生鐵技術是中國古代工匠對世界冶金史的重大貢獻。舞鋼冶鐵遺址的初級產品亦為生鐵。

【坩堝煉鐵】

坩堝煉鐵作為一種獨特而且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近代的山西、河南、山東等地仍廣泛套用,豐富了中國傳統煉鐵技術體系。其中山西太行山地區用該法制煉的土鐵占近代全國土鐵的40%。坩堝煉鐵爐有兩種爐型:一種為方型(晉城坩堝爐);另一種為長方形(山東濰坊坩堝爐)。

【鑄造互動體驗區】

此單元安排互動環節。根據實物復原的模型,設定操作空間,引導觀眾動手澆注。

鑄鐵退火

生鐵硬度高、脆性大而不適合鍛打。若將生鐵鑄件在氧化氣氛中進行退火,使之脫碳成鋼或熟鐵製品,則其硬度和韌性可適合多數情況的要求。至遲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這種將白口鐵退火處理的技術,對鐵工具、農具的推廣使用是技術上的重要原因,對於戰國秦漢生產力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百鍊成鋼

公元前2世紀炒鋼的發明,能製作較多的優質鐵兵器,還可作為製造百鍊鋼的原料,優質格鬥兵器長劍、環手刀等進一步替代了銅兵器,以適應戰術變化的需要。用生鐵為原料,入爐熔融,並鼓風攪拌,促使生鐵中的碳氧化,煉成熟鐵或鋼的新工藝,是煉鋼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技術革新。

【展品】

線裝《太平經》、《天工開物》書。

雜煉生柔

中國南北朝時期生鐵煉鋼技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灌鋼”法的創造。這種冶煉方法,利用生鐵的鐵液灌入熟鐵中,使碳較快地、均勻地滲入,通過控制生鐵和熟鐵的比例,可以煉成質量較好的鋼。文獻記載北魏時期已用此法製作刀、鐮用具。北京出土的東漢時期鐵殳,經檢測認為是灌鋼產品。

複合鋼材

南北朝時期即發明了貼鋼和夾鋼工藝,是在器具刃口部位夾貼上與本體鋼不同的鋼材,然後將其鍛成器具的一種工藝,它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提高了器具的使用性能。在明代鍛制工具和兵器的鋒刃時,採用了“生鐵淋口”的辦法,使鋒刃有鋼組織的表面層。生鐵淋口即利用熔化的生鐵作為熟鐵的滲碳劑,使這種熟鐵刀口的表面有一定厚度的生鐵熔復層和滲碳層。

水火 相濟

淬火等熱處理技術是獲得高質量刀劍的關鍵工藝。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淬火工藝,秦漢時期,淬火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對鋼刀、銅劍的刃部進行局部淬火的技術。一些傑出的刀劍製造專家還注意到了不同性能的刀劍需用不同的水淬火。舞鋼歷史上關於龍泉劍淬火的傳說為中國冶金史增添了傳奇色彩。

中國古代在生鐵冶煉及制鋼技術中有多項突破,鋼鐵的品種種類、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發展,在世界鋼鐵技術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古代鋼鐵冶金工藝在採礦、原料加工、冶煉、鑄造、制鋼、熱處理和鍛造技術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鋼鐵技術體系。舞鋼冶鐵遺址對這一體系中的建立具有重要貢獻。

第二單元:平舞會戰

解放後,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下,1951年即建起了新中國的治淮第一壩——石漫灘水庫大壩;1970年中央又決定在這裡興建特厚鋼板廠。舞鋼,一座年輕的城市,從無到有,歷經險阻,經由數十萬建設者艱苦卓絕的創業和勵精圖治的拼搏,終崛起於中原腹地,創造了冶鐵文化的新輝煌。

第一組——舞鋼肇始
1960-70年代,特厚鋼板是當時國家製造坦克,軍艦等國防建設和高科技發展急需的材料,是中央的戰略產業部署中首要發展的鋼鐵工業項目。1970年8月20日,國家決定在馬鞍山北麓、石漫灘水庫北岸興建舞陽特厚鋼板廠,成立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負責其全面建設任務。
十萬大軍揮師舞鋼,戰天鬥地、櫛風沐雨,在這片古代以冶鐵鑄劍聞名的土地上,將荒山禿嶺變成一座嶄新的現代工業旅遊城市,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平舞會戰精神之歌,為中華冶鐵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建廠緣起

1970年8月20日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發出《關於特厚鋼板廠建設問題會議紀要》。確定在河南省舞陽縣建設特厚鋼板廠。中央決定將舞鋼工程建設任務作為搶建項目由河南省承建,並要求3年建成。

【展品】《關於特厚鋼板廠建設問題會議紀要》的複印稿。

藍圖初繪

1971年2月,由李先念副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會議,確定了舞陽特厚鋼板廠建設方針,並選定了各種設備型號和容量。會後,國家計委、國家建委以【1971】1號檔案發出通知,正式確定舞陽特厚鋼板廠初步設計規模。1972年,由張樹芝主持的鄭州“七·二九”會議,對舞鋼大部分設備進行了安排。舞陽鋼鐵公司於1973年3月15日正式建立。

【展品】國家計委、國家建委【1971】1號檔案複印件。舞鋼市博物館提供。

第二組——平舞會戰

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原址照片 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原址照片

1970年8月21日河南省從焦枝鐵路會戰民兵中,抽調民兵2648名,組建河南省民兵工程團,發起平舞工程會戰。10月10日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在平頂山市開始辦公。10月12日自許昌地區抽調63862人組建民兵師,下轄11個民兵團,加上特別組建的女子連、工程技術人員和地方民工,總兵力近8萬人。10月20日平舞工程會戰民兵師師部駐葉縣縣城。11月1日平舞工程會戰正式開始。時任河南軍分區司令員的張樹芝被任命為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指揮長,全面負責舞陽鋼鐵公司的工程建設。

1971年3月26日,鐵古坑露天礦剝離開工;3月29日鐵山廟露天礦剝離開工;5月1日平舞鐵路建成通車,全長63公里,共完成土石方工程229.7萬立方米;平頂山至舞陽小石門11萬伏輸電線路建成通電;6月1日舞陽特厚板鋼鐵聯合企業軋鋼廠破土動工。6月5日舞陽特厚板鋼鐵聯合企業總機修廠破土動工;10月7日八台鐵礦趙案莊主井動工;12月25日八台鐵礦楊莊風井動工。

平舞會戰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 平舞會戰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

1972年7月22日,冶金工業部決定,從齊齊哈爾鋼鐵公司、武漢鋼鐵公司、包頭鋼鐵公司、本溪鋼鐵公司和邯鄲採礦公司等單位,抽調工人2000人、技術幹部1000人,支援平舞工程建設。7月30日軋鋼廠主軋機基礎澆注完成。1973年4月18日舞陽鋼鐵公司開始辦公。

【張樹芝】

張樹芝在平舞會戰指揮部講話 張樹芝在平舞會戰指揮部講話

張樹芝同志1915年4月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192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十屆中央委員,曾任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軍區黨委副書記、書記。他曾負責河南省工農業生產、國防工業和外事工作,先後領導了焦枝鐵路、平舞鋼鐵工程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75、8”抗洪救災工作,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多次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2001年12月逝世於鄭州。

創業維艱
舞鋼創業之初的1975年,即遭遇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洪災。1975年8月5日至7日,三日平均降雨量1041.5毫米,以致山水猛瀉,河道漫溢,水庫失控。8日零點20分石漫灘水庫垮壩失事,處在下游的田崗水庫相繼垮壩。武功、棗林2個公社和八台公社東部被洪水淹沒,舞鋼的生產、生活陷入癱瘓。這場災難使在建的舞鋼遭遇巨大挫折。面對特大洪災,黨和政府緊急動員全區黨政軍民,全力以赴投入救災工作。在救災工作中棗林公社黃莊大隊團支部副書記、生產隊長黃春喜,為在洪水中搶救社員生命和集體財產英勇獻身,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崢嶸乍現
“75.8”洪災沒能阻止舞鋼前進的步伐。1976年8月7日,單體自重290噸,高11.64米的第一片4.2米軋機機架,從四川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安全運達舞鋼。1977年8月9日,舞陽鋼鐵公司軋鋼廠11萬伏輸變電工程一次送電成功。9月9日,舞陽鋼鐵公司軋鋼廠主軋系列單體試車成功。12月31日舞陽鋼鐵公司4.2米軋機無負荷聯動試車成功。

經過建設者們多年披荊斬棘、勵精圖治的辛勤工作,在1978年9月8日11時20分,4.2米軋機普板系統熱試軋終於一次成功。這標誌著自“平舞會戰”以來多年建設工作的初步完成,舞鋼開始為國家“改革開放”階段的經濟、國防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組——鋼城初現

技術立廠

隨著“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也感召著舞鋼人在新時期建設中揚帆前行。舞鋼以高科技、領先技術為立業之基的宗旨從未動搖,80年代的重大技術創新和突破,為國家的經濟、工業、國防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979年9月8日,由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舞陽鋼鐵公司軋鋼廠4.2米軋機開始試生產。在1989年10月9日的《新聞聯播》節目“共和國之最”中舞陽鋼鐵公司4200毫米厚板軋機被譽為“我國的軋機之王。”

1979年9月22日,舞陽鋼鐵公司軋鋼廠第一塊大型無氧銅鋼複合板試軋成功。

1980年6月14日,舞陽鋼鐵公司軋製成功深潛器耐壓封頭402——S鋼板。

1980年10月27日,舞陽鋼鐵公司軋鋼廠4.2米特厚板軋機普板工程竣工。

1981年4月21日,舞陽鋼鐵公司小型軋鋼廠250毫米軋機熱負荷試車成功。

1981年7月8日,舞陽鋼鐵公司的第一批出口鋼板運到上海港。

1981年10月11日,超高壓鍋爐汽包用特厚板在舞陽鋼鐵公司試軋成功,性能和質量達到和超過西德同類產品的標準。

1982年2月23日,舞陽鋼鐵公司試製成功不鏽鋼特厚板。

1982年3月10日,舞鋼公司軋鋼廠試製成功葛洲壩水利發電機組用不鏽鋼複合板成品板。

1982年9月16日,大口徑特厚板在舞陽鋼鐵公司試軋成功。

1983年2月25日,河南省冶金建材廳決定,恢復建設舞陽礦山。

1983年6月14日,舞陽鋼鐵公司生產的7103深潛救生艇耐壓殼體用402——S鋼板,獲1982年重要冶金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4年6月,海上採油平台用抗層狀撕裂鋼板在舞陽鋼鐵公司試製成功,製造工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985年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抓緊建設舞陽鐵礦的通知》:決定將舞陽鋼鐵公司所屬的鐵礦作為安陽鋼鐵公司的礦石基地,由安陽鋼鐵公司接收管理,定名為安陽鋼鐵公司舞陽鐵礦。

1985年4月9日,舞陽鋼鐵公司焦化廠煤氣發生爐建成,熱負荷點火試車成功。

1985年4月15日,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之一海上採油平台用鋼板在舞陽鋼鐵公司試製成功。鋼板主要性能達到進口同類產品水平。

1986年6月28日 5時42分(夏令時),舞陽鋼鐵公司75噸電弧爐煉出第一爐鋼,經化驗合格。這座電爐是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最大電弧爐。

1990年4月24日,舞陽鋼鐵公司煉鋼二期擴建工程破土動工。該項目列為國家1990年基本建設新開工大中型項目計畫。

以上重大事件、相關設備技術的照片,工程圖,相關新聞報導,由舞鋼市博物館提供。

【展品】舞鋼公司、舞陽鐵礦能夠提供的展示樣品或模型。

舞鋼建市慶典 舞鋼建市慶典

鋼鐵興城
舞鋼鋼鐵工業發展促進了城市建設的同步發展。自1972年3月,河南省平舞工區市政建設處成立。至1973年12月,成立河南省革命委員會舞陽工區辦事處,劃舞陽縣南部6個公社為其轄區,屬河南省革命委員會直轄。舞陽工區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1977年5月,省革委舞陽工區辦事處撤銷,劃歸平頂山市。同年11月,成立平舞工區,後改稱舞鋼區,成為中國第一個以鋼鐵企業命名的城市。1979年10月,改屬許昌地區。1982年10月,復歸平頂山市。
到八十年代中期,舞鋼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舞鋼由工業區向工業城轉變。1987年6月6日,平頂山市確定舞鋼以鋼鐵工業為主導、相應發展建材與地方工業的工業城區。


1990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給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河南省設立舞鋼市的批覆》,內稱:“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平頂山市舞鋼區,設立舞鋼市(縣級),由省直轄。”河南省人民政府10月11日發出通知,省政府決定,舞鋼區改為舞鋼市後,實行計畫單列,委託平頂山市代管。1990年11月22日,舞鋼市成立大會召開。

【單元結語】

舞鋼的發展,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通過科研攻堅和自主創新,以多項首創的新技術、新產品,追趕著國際先進水平。

舞鋼的建立,在中國鋼鐵工業建設史上,是前瞻性的戰略舉措,是我國鋼鐵工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創新能力的一塊豐碑。

第三單元——騰飛舞鋼

舞鋼,今以鋼而建。自1990年舞鋼建市以來,舞鋼市始終貫徹科技強市、文化興市的發展理念,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在文化建設、城市建設、生態建設等領域不斷追求,為冶鐵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寄託著舞鋼美好的今天與未來。

第一組:自主創新 科技強市
舞鋼20年來積極鼓勵自主創新,先後在礦山建設、電磁攪拌煉鋼、寬厚板軋制等冶金領域取得巨大成功,多項技術達到或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舞鋼的產品在我國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出關鍵作用,如三峽水利工程、西氣東輸、大飛機製造、航空航天工程、奧運工程、世博工程以及國防建設項目中的關鍵部件的鋼材均為舞鋼製造。

科技創新
舞鋼市擁有眾多的中國鋼鐵之最,我國第一架4.2米寬厚板軋機、我國第一座技術引進的90噸超高功率電爐、我國第一台國產1.9米型板坯連鑄機、世界一流水平的100噸超高功率電爐、2.5米大型板坯連鑄機、4.1米雙機架寬厚板軋機、我國第一台電磁攪拌裝置和國內最大的九條鋼錠模鑄線等造就了舞鋼領跑我國寬厚板行業的地位。

利用視頻和圖片展示舞鋼產品在知名建築、橋樑中的運用,如中央電視台新址、國家大劇院、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國貿三期、廣州塔、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盧浦大橋、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朝天門大橋等的視頻或圖片。利用視頻和圖片展示舞鋼產品在能源安全、空間技術、海洋開發、國防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中的運用,如三峽水電站、德瓦爾號油輪、海上石油開採平台、秦山核電站、鎮海石油儲備基地、京唐鋼鐵公司5500立方米高爐、神舟五號發射、主戰坦克、盾構機等。

譽滿中華 名揚世界

各種榮譽證書 各種榮譽證書

舞鋼高質量的產品為舞鋼市贏得了眾多的榮譽,先後獲得“全國知名品牌”、“ 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信譽品牌第一品牌”、“河南省出口品牌”、“首屆中國鋼鐵工業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獎”、“ 奧運會特別榮譽獎”等榮譽稱號,舞鋼市因此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此外,舞鋼還起草制訂了《建築結構用鋼板》、《石油天然氣輸送管線用寬厚鋼板》、《厚度方向性能鋼板》和《耐磨鋼板》等四個國家標準。舞鋼的產品也被眾多國際機構認可,在國際鋼鐵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舞鋼的各種榮譽證書:“全國知名品牌”、“ 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信譽品牌第一品牌”、“河南省出口品牌”、“首屆中國鋼鐵工業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獎”、“ 奧運會特別榮譽獎”等榮譽證書和頒發“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的圖片。

第二組——多彩城市 文化舞鋼

舞鋼因鐵而興,因鋼得名,鋼鐵從來都是這座城市的脊樑。建市20年來,舞鋼人也在著力描繪這座城市,充分發掘她在自然、歷史、文化方面的豐富資源,將城市文明建設推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中國冶鐵文化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競爭力綠色生態城市、河南省開放城市、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這一連串稱號是屬於幾代舞鋼人的榮譽,更是舞鋼這二十年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展示說明】
本組展示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突出石漫灘水庫的建設,舞鋼城市文化生活的建設,以及舞鋼在這二十年中湧現出的先進個人。整個展示將以圖片為主,配合視頻短片,突出舞鋼人在建設自己美好家園,提升自身生活質量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從一個全景的角度展示舞鋼在城市建設方面的卓越成就。

新的起點

石漫灘水庫自建國初興建到改革開放後重建,凝聚著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心血,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淮河流域人民的關懷。石漫灘水庫復建是舞鋼市二十年來最重大的建設成就之一,凝聚了千萬人的心血。舊的一頁已經翻過,75·8慘痛的教訓也已長存人們的心中,而現在舞鋼人要用雙手去創造新的輝煌與希望。

758警鐘明珠碑複製品 758警鐘明珠碑複製品

1991年國務院治淮治大會議決定,將石漫灘水庫復建列入“八五”治淮重點工程。1992年11月,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正式奠基,1993年9月石漫灘水庫主體工程開工,僅106天后就實現了截流,實現了“當年招標,當年施工,當年截流”這一壯舉,1997年12月竣工。

1997年8月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初驗工程質量合格。1998年1月正式驗收交接,投入運行。2001年10月石漫灘水庫被水利部批准為首批國家水利風景區。今日的石漫灘水庫碧波蕩漾,風景宜人,每天都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庫區同時也是重要的“國家水上運動中心”,2002年5月舉辦全國春季賽艇錦標賽,2009年4月舉辦全國青年U-18賽艇錦標賽。

美麗家園

舞鋼人在追求科技創新,鋼鐵興市的同時也從未忘記要將自己的家鄉營造得更加美麗,要將自己的城市建設得更加和諧,要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品質。在“生態建市、產業立市、文化強市、和諧興市”戰略指導下,舞鋼終成為中原明珠。

【城市建設】

目前舞鋼城鎮化率達到48.8%。市委、市政府對布局分散、規模較小的8個鄉鎮190個行政村進行整合規劃,確定了“一城四鎮十七個中心社區”的城鄉一體的建設格局。截至2009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13.33平方米,用水普及率達88.64%,燃氣普及率達32.67%,每萬人擁有公車輛達7.97台,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達3.59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廠集中處理率達10.60%,生活垃圾處理率21.35%,人均公園綠地達12.1平方米。

【文化建設】

舞鋼市冶鐵文化節 舞鋼市冶鐵文化節

建市20年來,舞鋼市文化事業進入了全省提升速度最快的先進縣市行列,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隊伍持續加強,文藝創作成績斐然,奏響了人與活動相融、品牌與精品相融、組織與輔導相融、人才與基地相融的文化建設的華彩樂章,特別是“中國冶鐵文化之都”的建設,將文化舞鋼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舞鋼的人,舞鋼的魂

舞鋼人是勤勞而堅毅的,因為他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鋼城的血液。舞鋼人是智慧而謙和的,因為他們的背後上千年華夏文化的積澱。

【曹剛川】

曹剛川於1935年12月生於河南舞鋼,1956年7月入黨,1954年7月入伍,蘇聯炮兵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大學學歷,上將軍銜。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黨委書記。

【王鑄九】

王鑄九(1900一1966),原名鼎,字嶦農,號兩石,寫意花鳥畫家,北京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生於舞陽棗林鐵爐王。早年拜齊白石為師,後吸收吳昌碩畫法,融齊、吳兩家為一爐,自成一家。筆法蒼勁雄厚,氣勢宏偉。作品常以農家作物為題材,筆墨老辣,渾厚華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代表作有《葫蘆》、《石榴圖》、《松鷹圖》、《葡萄》等。

【王國宏】

1985年王國宏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中國儀仗隊從1992年起開始,執行隊長和分隊隊長佩用指揮刀執行任務。王國宏不僅是第一個佩用指揮刀接待外賓的儀仗隊執行隊長,也是這套持刀禮節的設計者之一,被稱為“中華第一刀”。後升為儀仗隊副大隊長。

【李雪久】
李雪久1980年出生於舞鋼,1998年獲全國女子冠軍賽冠軍。1999年獲全國錦標賽第三名。1999年獲第四屆城運會預賽第三名。 2002年11月20日,在第十五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刷新了李成姬剛剛創造的125.5公斤女子53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並為中國隊奪得第七枚金牌。

【郭九州】
軋琴傳人郭九州。軋琴,又名軋箏,俗名滾琴。據查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拉弦樂器。舞鋼楊莊鄉郭氏家族的祖傳軋琴,已歷時三百多年,至今還能演奏出美妙的樂曲。郭氏軋琴長60厘米,寬13.5厘米,面、底板均用桐木製作。琴面兩端設有岳山,張絲弦10根,弦下施柱。用高粱稈製成擦弦桿,作為琴弓拉奏。2008年6月,郭九洲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郭九州演奏的軋琴 郭九州演奏的軋琴

結語

舞鋼有著綿延的冶鐵文化傳奇,舞鋼又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充滿著青春的活力,湧現著創造的源泉,成就了一番輝煌事業!舞鋼已有堅實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基礎,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她會迸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更加堅定地邁向燦爛的明天,實現歷史的跨越,為冶鐵文化的內涵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獲獎情況

本館基該礎設施完善,制度健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保證每周的博物館免費開放。並負責收集、藏管,保護我市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通過全館人員的不懈努力,博物館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後被命名為“河南省少先隊活動課校外活動基地”、“平頂山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基地”、“巾幗文明崗”、“五一巾幗標兵崗”;榮獲“平頂山市第一屆文博系統講解員講解大賽優秀組織獎、團體獎”、“平頂山市文物保護管理先進單位”。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

9:00—4:30(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

舞鋼市博物館實行免費參觀,參觀者持有效證件參觀。

地理位置

河南省舞鋼市溫州路文化大樓裙樓1樓2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