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

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

“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朝鮮的一款中程彈道飛彈(IRBM),該飛彈長約12米,半徑為1.5至2米,射程約為3000公里。截止到2009年,實戰部署了50枚。一般認為該飛彈是前蘇聯SS-N-6潛射彈道飛彈的仿製品。“舞水端”飛彈尚未進行過試射,2010年10月在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65周年的閱兵儀式上首次被公開。

基本信息

簡介

2010年10月10日,朝鮮在閱兵式上首次向外國媒體公開了新型中程彈道飛彈(IRBM)“舞水端”。2010年10月10日,朝鮮在閱兵式上首次向外國媒體公開了新型中程彈道飛彈(IRBM)“舞水端”。

“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是朝鮮的新型中程彈道飛彈,曾被稱為BM-25飛彈,可載重達1200公斤的常規彈頭。該飛彈長約12至18.9米,半徑為1.5至2米,射程為3000至4000公里。到2009年,實戰部署了50枚。 朝鮮“舞水端”中程飛彈採用車載機動發射方式。一般認為該飛彈是前蘇聯SS-N-6潛射彈道飛彈的仿製品,為採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單級彈道飛彈。 “舞水端”飛彈尚未進行過試射,2010年10月在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65周年的閱兵儀式上首次被公開。

這種性能高於“大浦洞”的新一代彈道飛彈是在俄國“SS-N-6”飛彈基礎上研發的,底部裝有4個尾翼和不裝尾翼的兩種。

“舞水端”飛彈射程比飛毛腿飛彈(300至500公里)和蘆洞飛彈(1300公里)遠,其射程可以達到3000公里以上,可覆蓋日本韓國,甚至沖繩關島也在打擊範圍內。

背景

朝鮮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朝鮮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

在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金剛石設計局專家就應邀前往朝鮮,參與多款地地、地空飛彈技術合作。

1981年初,吳振宇重金邀請金剛石設計局的10位專家來到平壤,與朝鮮機械工業部(後改名為軍需工業部)的專家一道研討擊落SR-71的方案。經過研討,兩國專家決定在鹹鏡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基地和平安北道信川郡銀晶里基地實施“連動作戰”,用經過蘇聯專家技術升級後的S-200“織女星”遠程地空飛彈伏擊SR-71。1982年3月,朝鮮人民軍防空部隊從舞水端里發射的3枚“織女星”飛彈,擊傷了一架SR-71的部分機體,迫使其迅速退出朝鮮並在此後相當長時間內不敢越境(這一過程得到美國馬基航空博物館的承認,該館收藏有大部分退役的SR-71)。儘管此次作戰未獲成功,但朝蘇兩國飛彈專家的親密合作就此拉開序幕。

美國國會調查局(CRS)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在蘇聯解體前後的混亂歲月,朝鮮與俄羅斯的飛彈技術合作也未中斷,其中“舞水端”飛彈是雙方合作的重中之重。該報告援引旅美韓裔學者韓浩錫的調查材料稱,到20世紀80年代末,在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和國防部長亞佐夫的默許下,馬卡耶夫設計局總設計師伊格爾·維列奇科向朝鮮機械工業部部長朴松峰(已去世)推薦R-27潛射飛彈,並願意對朝轉移技術,這被認為是後來“舞水端”飛彈工程的源頭。

到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已有160多名蘇聯專家長駐平壤“1月25日機械工廠”(偽裝名稱“平壤養豬廠”或“125號工廠”)和平安南道德川勝利汽車工廠,傳授R-27飛彈及其輔助系統的製造工藝。蘇聯甚至將明斯克汽車廠生產的6輛MAZ-547飛彈運輸,儲存發射三用車賣給朝鮮,供其仿製。

1992年3月,馬卡耶夫局總師維列奇科再次來到平壤,與朴松峰取得聯繫。該局與朝鮮機械工業部的對外企業——永光貿易會社簽訂一份價值300萬美元的契約,由馬卡耶夫局繼續派人前往朝鮮教學,幫助推進R-27飛彈的“朝鮮化”進程。值得注意的是,維列奇科的行為得到俄機械製造總局和俄聯邦安全局、對外情報局的支持。1992年8月底,馬卡耶夫局的10名工程師抵達平壤,不僅幫助朝鮮同行了解R-27飛彈的液體燃料偏二甲肼的技術配方和飛彈制導方式,還協助其掌握水下發射飛彈的技術。

1992年10月和12月間,幾十名馬卡耶夫局的專家準備從莫斯科登機前往朝鮮時被警方阻攔,還有一些試圖經歐洲前往朝鮮的科學家也被匈牙利波蘭警方攔截。據美國國會調查局(CRS)研究員拉斐爾·普爾介紹,至少從2009年初開始,直屬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的炮兵指導局(AGB,功能類似中國二炮),便在平安南道陽德郡和成鏡北道虛川郡的上南里等兩處基地,實戰化部署了10多枚“舞水端”飛彈。

2012年3月,朝鮮炮兵指導局高調宣布成立首支中程飛彈師,統一管理所有射程超過1500千米的飛彈。韓國情報官員指出,朝鮮創建中程飛彈師,意在強化縱深打擊力量。“舞水端“飛彈可打擊駐日美軍基地甚至關島基地,一旦朝鮮半島有事,這些飛彈將有效地干擾美軍馳援韓國,並有可能逼迫美國太平洋艦隊退到危險水域之外。

名稱由來

2003年,美日情報部門首次通過偵察衛星,在朝鮮成鏡北道花台郡的舞水端里 (Musudan—ri)基地發現一枚全新的飛彈矗立在發射架上。通過衛星照片判讀,美日情報官員推測該飛彈重達19噸,長達10米,採用單級液體火箭推進,可攜帶500~700千克重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射程2500千米左右。此後,美國國防情報局(DIA)給該飛彈起了一個簡單的名字“BM-25”,意為“射程在2500千米的彈道飛彈”。日本防衛部門則循例,以發現地稱該飛彈為“舞水端”,這一名稱後來被西方媒體廣泛接受。

性能評述

舞水端飛彈 舞水端飛彈

“舞水端”飛彈5000千米的最大射程對朝鮮而言沒有明確的需求,朝鮮飛彈只要有1800千米的射程就足以從中朝邊境地區打擊日本全境,繼續增加射程並沒有戰略意義,而關島、夏威夷與朝鮮的距離又遠遠超過3000千米。假如“舞水端”飛彈的最大射程減小為1800千米,朝鮮就可以在SS-N-6的基礎上將戰鬥部重量增加約700千克,從而顯著提高單枚飛彈的威力;即使維持戰鬥部重量不變,也可以縮小飛彈體積,從而提高其機動能力。假如“舞水端”飛彈沒有增加戰鬥部重量,那么其最大的可能就是朝鮮的技術力量不足以對飛彈實施這種改進。

相對於已經公開的“大浦洞1/2”飛彈,“舞水端”最具進步意義的是其採用了6軸的運載/發射一體車,生存能力比起發射架的“大浦洞1/2”飛彈提高一個量級,是一款實用型的武器。 早在2008年,朝鮮曾宣稱已研製出一套雷射陀螺儀慣性導航系統,其備用導航系統是GPS。

“舞水端”飛彈裝載在大型飛彈發射車上,彈頭部分呈近似SSN6的筆尖形狀,被塗成紅色。據悉,該飛彈和SSN6型同為單級飛彈,分為底部裝有4個尾翼的和不裝尾翼的兩種。

美國蘭德公司朝鮮半島專家布魯斯·貝內特博士認為,“舞水端”飛彈的基礎技術來自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R-27(北約代號SS-N-6潛射彈道飛彈)。與“勞動”1號飛彈相比,“舞水端”最重要的變化出現在制導系統和彈頭上,另外在飛彈彈體上也有少量修改。

作為一種高速的、具備任務前快速燃料填充能力的彈道飛彈,“舞水端”的“發射到彈著時間”相當短。舞水端飛彈將能夠達到約50~70米的圓周機率誤差(CEP),其車載發射的KN-02近程地地飛彈擁有光電末端制導系統。

朝鮮閱兵式

2010年10月1O日,為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65周年,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了盛大閱兵式。此次閱兵式上,被認為是中程彈道飛彈“舞水端”的新型飛彈登台亮相。美日韓情治單位認為,該飛彈的作戰性能遠超之前外界知曉的“火星”、“勞動”和“大浦洞”系列,威力不容低估。 據韓國媒體報導,在2007年4月舉行的朝鮮建軍紀念活動中,該飛彈首次亮相,但並未公開照片。2010年10月10日,出現在閱兵式上是“舞水端”飛彈首次顯露其實體。自2007年以後,朝鮮在平安南道陽德郡和鹹鏡北道虛川郡上南里等2處飛彈基地,實戰部署了10多枚“舞水端”飛彈。

伊朗版

韓國國家情報院通過“脫北者”提供的信息掌握到,朝鮮在研製“舞水端”飛彈的過程中,與伊朗也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國情院證實,2006年,伊朗與朝鮮簽署一份協定,從朝鮮購買18枚“舞水端”飛彈零部件,在伊朗組裝後進行測試,一旦成功,朝鮮將向伊朗轉讓生產技術,伊朗將“舞水端”飛彈稱為“泥石”。

2008年11月12目,伊朗完成首次“泥石”飛彈試射,相關技術參數被迅速傳回朝鮮。在得到使用反饋和技術改進後,朝鮮國內開始了“舞水端”飛彈的實戰部署。而來自朝鮮的技術專家則與伊朗沙希德·巴哈里工業集團(SBIG)合作,進一步研發更先進的“泥石”2飛彈,飛彈長度增至約22米,採用兩級固體燃料段,這在伊朗中遠程彈道飛彈發展歷史上堪稱首創。

2009年7月,阿聯海岸警衛隊在波斯灣水域截獲一艘朝鮮商船,沒收了船上的10個貨櫃,其中幾個箱子裡裝有與“泥石”2飛彈開發有關的零部件。兩個月後,一個朝鮮代表團秘密訪問伊朗,就飛彈零件被阿聯沒收一事與伊朗方面協商,伊朗以“繼續合作”為向朝鮮支付飛彈貨款的條件,要求朝方儘快提供電子零件,並派技術人員參加該飛彈在伊朗本地發射試驗。

2009年12月16日,“泥石”2飛彈的首次試射獲得圓滿成功,伊朗國防部長艾哈邁德·瓦希德甚至興奮地將“泥石”2比作“改變世界的聖劍”。可打擊2500-3000千米範圍內目標的“泥石”2飛彈若從伊朗西部地區發射,可將北約部署在希臘土耳其的軍事基地乃至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北約南歐司令部納入打擊範圍。

朝鮮試射

2013年4月7日,據韓國YTN電視台網站報導,朝鮮建議外國使館10日前撤離,對此韓國青瓦台表示,有跡象顯示,朝鮮可能會在10日前後試射中程飛彈。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金章株表示,朝鮮讓外國使館10日前撤離,這個時間點是經過計算後敲定的。朝鮮有可能會在10日當天發射“舞水端”中程飛彈。 此前,韓國防部稱,朝鮮可能會在4月15日前後發射飛彈。就外界猜測的朝鮮飛彈發射日期,韓國國防部發言人說,朝方可能會挑選一個自認為“有意義”的日子發射。韓國情報人士猜測,如果朝方打算發射,日期可能為金日成誕辰日,即4月15日前後。

朝鮮裝備的彈道飛彈

朝鮮雖然是一個小國,但自二戰後獨立以來一直儘量堅持獨立自主的國策,努力排除外國對其內政的影響,所以朝鮮很早就開展核武器彈道飛彈的研究。朝鮮的核武器研製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而彈道飛彈的研製也可以上溯到20世紀60年代,不過由於國力有限和技術基礎較差其發展進度並不快。
飛彈名稱 射程(公里) 彈頭重量(公斤) 服役時間
飛毛腿飛彈(前蘇聯) 300 1000 1981年
Hwasong-5彈道飛彈 300-340 1000 1986年
Hwasong-6彈道飛彈 500 700-800 1992年
Hwasong-7彈道飛彈 300 500 1994年
勞動彈道飛彈 800-1000 800-1000 1997年
大浦洞1號飛彈 1500-2000 700-1000 2000年
大浦洞2號飛彈 2000-3000 700-1000 2004年
KN-02彈道飛彈 100-120 未知 2007年
舞水端中程彈道飛彈 3000 500-700 未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