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碧芬

舒碧芬,女,1966年生,廣東潮州人。博士,中山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91年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獲碩士學位。

基本信息

簡介

舒碧芬,200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太陽能光伏方向,獲博士學位。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為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系統研究所訪問學者,從事太陽能光伏聚光技術研究。1991年9月至2003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熱泵與高效節能、氣體水合物相變儲能等技術研究。期間,1999年至2002年任科技處副處長。2003年11月起在中山大學工作,主要從事太陽能利用、節能技術以及納米能源材料方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主講本科課程《工程熱力學》和研究生課程《太陽能與建築節能》等。

主要學術兼職

廣東省太陽能學會理事、廣東省製冷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863評審專家、國家教育部評審專家、廣東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等。

主要研究方向

1.太陽能利用技術

2.高效節能與相變儲能技術

3.納米能源材料

主持科研項目

系統研究所舒碧芬教授頒發聘書 系統研究所舒碧芬教授頒發聘書

1.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低成本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負責人。2006年01月 至 2008年12月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靜態系統中納米磁性液體作用下氣體水合物快速生成規律研究”,負責人。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

3.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高效靜態氣體水合物儲冷技術研究”,負責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

4.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套用光伏電源的半導體照明系統技術開發——採用光伏電源的半導體照明系統研發”,子項目負責人。2005年01月至2007年06月 。

5.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太陽電池與建築結合的工程設計和示範——廣東戶用光伏建築一體化工程的設計與示範”,子項目負責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場作用下超型水合物急速生成過程研究”,負責人。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

7.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新型高效蓄冷介質及其儲能套用技術”,第三完成人。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體水合物生成過程機理及其分形理論的研究”,負責人。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受迫內流吸收過程能量傳遞技術”,第二完成人。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10.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無環害三元混合冷劑空調技術的研究”,第三完成者。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

11.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內強制對流吸收過程的研究”,第一負責人。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

12.國家科學基金,“新型氣體水合物相變蓄冷材料”,第二完成人。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

13.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氣體水合物暖冰空調蓄冷技術”,第二完成人。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

14. 國家科學基金,“高效吸收壓縮複合式熱泵技術”,第三完成人。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

15. 中科院院長基金,“高效吸收系統基礎研究”,第三完成人。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

代表性論著

1. Shu Bifen,Shen Hui,Chen Meiyuan,et al. The effects of magnetic liquids on crystallization characterizations in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phase system. Science in China B-Chem, 2008, vol.51, n0.4,347-353.

2. 舒碧芬,沈輝,陳美園等。納米磁性液體對多元多相體系結晶特性的影響。中國科學B輯:化學,2007年 第37卷第6期:569-574。

3. 舒碧芬,沈輝等。聚光光伏系統接收器結構與性能最佳化。太陽能學報。

4. Jianwei Sun, Hui Shen, Bifen Shu, A New Type of Linear Concentrator PV System,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 2007, 1533-1537.

5. 陳美園,舒碧芬*,沈輝。靜態下HCFC141b的水合反應過程的物質輸運。製冷學報,vol.28, no.4, 43-48.

6. 沈輝,舒碧芬,國內外太陽電池的發展與套用,中國建設動態(陽光能源),2005,No.5

7. 沈輝,舒碧芬,聞立時,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機遇與戰略對策,電池,2005,Vol.35 No.6 430-432。

8. 舒碧芬,郭開華,蒙宗信,趙佳威,“新型暖冰蓄冷技術及其蓄冷空調套用方式”,《製冷學報》,2000,No.3, 36-40。

9. 舒碧芬,郭開華,蒙宗信,趙佳威,“環保型混合工質空調系統泄漏仿真研究”,《製冷學報》2000,No.4.

10. 舒碧芬,郭開華,蒙宗信,趙佳威,“新型氣體水合蓄冷裝置及其性能”,《工程熱物理學報》,Vo1.20,No5,PP542-544,1999。

11. K.H.GUO,B.F.Shu , Z.x.Meng,Y.L.Zhao and L.Zeng,“A Research on‘Warm lce’Cool Storage Technology”,Proc.3rd Int .Symp.HVAC,Vol.1,PP565-572,1999。

12. K.H.Guo,B.F.Shu and Z.X.Meng,“Inner-Heat-Exchange/outer-Crystallization Clathrate Hydrate Cool Storage System and Its Performance”,6th IEA Heat Pump Conference,Berlin,Germany ,31 May-2 June,1999。

13. 舒碧芬,李勇,郭開華,蒙宗信, "受迫內流吸收過程傳熱性能的實驗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Vol.19, No. 6, pp. 740-743,1998

14. K. H. Guo, B. F. Shu, Y.Zhang, Y. L. Zhao, “Characterization of Phase Change and Cool-storage Processes of Mixed Gas Hydrate”, Cryogenics and Refrigeration, Proceeding of ICCR’98, Eds. G. B. Chen, Steimle F W,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p. 345, 1998.

15. K. H. Guo, B. F. Shu, Z. X. Meng, and Z. Ch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bsorption-Compression Heat Pumps”, Advances i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ds. S. Wang and Y. T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Press, p. 281, (1997).

16. 舒碧芬,郭開華,蒙宗信, “R22-DMA熱力學性質及吸收壓縮式熱泵系統最佳化”, 《工程熱物理學報》, Vol. 18,No.1, p. 9-12.1997 。

17. K.H.Guo, B.F.Shu,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Gas Hydrat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First Trabzon Internation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ymposium(TIEES-96), Vol.I, pp.381, July 1996.Trabzon-TURKEY.

18. K.H.Guo, B.F.Shu, Yi-Zhang, “Transient Behavior of Energy Charge-Discharge and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in Mixed Gas-Hydrate Formation”, Heat Transf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 728, 1996, Beijing.

19. 郭開華,陳陣,舒碧芬,蒙宗信,“受迫內流氣體發生的理論及實驗關聯”,《工程熱物理學報》, 第17卷, 增刊, pp. 187-190. 1996。

20. K.H.Guo, Z. chen, B.F.Shu, Z. X. Me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Forced Inner-Flow Vapor Desorption from Refrigerant and Absorbent Mixtures”,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 Phenomena (ISTP-9) in Thermal-Fluids Engineering, p.1146, June 1996, Singapore.

21. 郭開華,蒙宗信,舒碧芬, “R22-DMA吸收壓縮式熱泵實驗與分析”,《工程熱物理學報》,Vol 16,No. 2. 1995。

22. 郭開華,,陳利平,"吸收式熱泵降膜吸收過程傳熱傳質理論分析及實驗關聯",《工程熱物理學報》, Vol. 15, No.4, pp. 408-411. 1994。

獲得獎勵

1.“高效吸收系統及吸收壓縮式熱泵的基礎性研究”,中科院廣州分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1998年。

2.氣體水合物空調蓄冷裝置研究”,廣東省優秀科技論文獎,第一作者。1999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