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場

《興隆場》一書的出版社是中華書局,作者是【加】伊莎白(Isabel Brown) / 俞錫璣,出版時間是2013-1-18。書稿以抗戰時期在興隆場挨家挨戶的調研、訪談為基礎,以日記的形式,全面、客觀地記錄了有關當地歷史沿革、政治、經濟、婚姻、婦女、法律訴訟、秘密會社(哥老會)、民間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鮮活事例,讀來讓人仿佛置身於歷史的現場。1938-1941年,輾轉奔赴西南大後方,以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of China)鄉村服務部幹部的身份,參加四川興隆場的鄉村建設實驗,並與伊莎白一同進行人類學調查。

內容介紹

《興隆場》是加拿大人類學家伊莎白(Isabel Brown)與中國合作者俞錫璣在四川重慶興隆場(今屬重慶市璧山縣大興鎮)的人類學調查專著。書稿以抗戰時期在興隆場挨家挨戶的調研、訪談為基礎,以日記的形式,全面、客觀地記錄了有關當地歷史沿革、政治、經濟、婚姻、婦女、法律訴訟、秘密會社(哥老會)、民間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鮮活事例,讀來讓人仿佛置身於歷史的現場。

作者介紹

伊莎白(Isabel Crook),1915年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加拿大傳教士家庭。人類學家,社會活動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多倫多大學榮譽博士。1938年獲多倫多大學兒童心理學碩士學位,輔修人類學。1939年,經晏陽初介紹,參加四川興隆場的鄉村建設實驗,並進行人類學調查。1942年與英國記者大衛·柯魯克(David Crook)在英結婚。二戰結束前夕,曾入倫敦經濟學院(LSE)攻讀人類學博士,後因夫婦同赴華北採訪並調查解放區土地改革,中斷學習。1948年,應中共中央外事組邀請,參加外事學校(北京外國語學院前身)的創建工作。他們夫婦曾合著出版《十里店》二卷(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Ten Mile Inn; Ten Mile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陽邑公社的頭幾年》(The First Years of Yangyi Commune)。

俞錫璣(1914-2006年),浙江德清人。著名兒童教育學家,中國幼兒教育學會創始人之一。1937年,上海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畢業後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隨醫療社會服務部創始人蒲愛德(IdaPruitt)學習。1938-1941年,輾轉奔赴西南大後方,以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of China)鄉村服務部幹部的身份,參加四川興隆場的鄉村建設實驗,並與伊莎白一同進行人類學調查。1941-1946年,在華西齊魯聯合醫院社會服務部和樹基兒童學園福幼園工作;1946-1948年,在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中心學前教育專業學習,獲心理學碩士學位。1948年6月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進修“兒童福利”課程,1949年回國,先後任教於華西大學教育系、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系。

作品目錄

前言

興隆場簡介

璧山縣概況

水澇和乾旱

氣候

四川省地理

縣各級組織

興隆場住戶統計

街東側房屋(從南往東北)

街西側房屋(從南往西北)

街北側房屋(從西往東北)

興隆場的商鋪

興隆場平面示意圖

1940年7月至12月

方棟臣家

“協進會”

體面葬禮顯孝心

兄弟關係

衛順生的葬禮

送壯丁

關德選家(三口人)

大煙

“講理”(一)

民團、土匪、衛理公會

修機場;剿匪

苦中作樂的教員

掃盲

婚禮

志願入伍者的待遇

1940年秋來衛理公會學校上課的當地婦女名單

抓壯丁

童養媳

看病

錯綜複雜的婚姻關係

裁縫

69號厲:方禮恆一家(七口人)

出租稻田

囤積大米

樹的糾紛

稻農收入估算

稻農收入分析

鎮上的房屋

鄉下的房屋

教師罷教

廣柑園

軍民關係

殺豬日

軍民關係(續)

1941年1月

孫陶氏的故事

合作社

義務宣傳

32號房:成懷卿一家(四口人)

假送養

婚姻

婚姻關係

14號屠:洪慶雲一家(兩口人)

納妾

領養

大煙

軍屬津貼

合作社(續)

殺豬稅

頑劣成性的養子

成親

假送養(續)

4號房(兩戶人家)

甲4號:鄒東山一家(兩口人)

方鐵匠

方廣川

搶龍眼

弟弟當家

墳址之爭

文、武廟和集市的關係

教會和鄉里的矛盾

饒海雲

茶館

25號房:鐵關氏一家(四口人)

乙26號:關奉雲(三口人)

30號房:費景川一家(六口人)

49號房:唐海舟一家(十一口人)

離家出走的女人

小豬被偷

“講理”(二)

王家(36號房)的孩子們

經濟獨立的老婆

基督教“傳道士”

乙3號:古傳志一家(七口人)

民團團丁

“團年聖會”(臘月初十)

被狗咬傷

彭三嫂

戶口編查

8號房:曾培雲一家(三口人)

9號房:無固定住戶

婚姻

改嫁

寡婦母親的生計

修墳引起的爭吵

兒子的來信

項田氏

饑民鬧事的下場:槍打出頭鳥

26號房(二戶人家)

甲26號:曾唐氏(一口人)

45號房:傅光英一家(五口人)

46號房:梁洪氏一家(兩口人)

兩個寡婦的生計

47號房:費克明一家(六口人)

第6保保長

53號房:關義山一家(五口人)

54號房:方貴臣家(五口人)

55號房

向雲璧

遭人取笑的媳婦

家族祠堂

陳松齡的發家史

教會成員

“講理”(三)

“跳端公”

“求聖”

殺“年豬”

服飾

……

1941年2月

1941年3月

1941年4月

1941年5月

1941年6月

1941年7月

1941年8月

1941年9月

1941年10月

1941年11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代後記:鄉建運動與抗戰大後方的人類學調查——懷念俞希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