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縣

興平縣位於陝西省中部,東距西安50公里、鹹陽23公里,西貫寶雞,南通漢中,北連隴東河套地區,是一個典型的以大中城市為依託的衛星城。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設興平市。

基本信息

歷史

興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封建王朝曾兩次在興平建都:一次是西周第七個皇帝周懿王二年(公元前908年),把國都由鎬京遷到犬丘(今興平城南的南佐村);一次是楚漢相爭時,項羽封章邯為雍王,王都設在廢丘(今址同上)。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屈指可數的。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槐里縣。唐“安史之亂”爆發後此地置“興平軍”,因該軍平叛安史之亂有功,故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該軍之名命名為興平縣,取“興旺平安”之意,縣名沿襲至今。1958年12月,興平、武功、扶風三縣合併為興平縣。1968年,鹹陽地區專署機關曾遷駐興平近兩年。興平自古多人傑,西漢雲中太守魏尚,飛將軍李廣,東漢戰將馬援、耿恭、耿秉,經學家馬融,史學家班昭,文學家傅毅,三國戰將馬超,機械發明家馬鈞,西晉十六國時織回文璇璣圖的女詩人蘇若蘭,清代農桑學家楊雙山等名人就出生在這裡。興平兒女更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僅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進入陝西英名錄的烈士就有172人,陝西省地下黨創始人魏野疇、史可軒、抗日英雄楊法震、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楊嘉瑞等老前輩為黨為人民,無私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旅遊

興平旅遊景點富有特色,各領風騷。境內有文物古蹟32處,館藏文物4837件,中外聞名,是全國旅遊勝地之一。城東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長眠之地——茂陵。茂陵石雕為我國已發現的古代大型石雕中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優秀文化遺產,為國內外史學家所珍重。茂陵博物館珍藏的鎏金馬等,被視為國寶。城西有馳名中外的唐楊貴妃墓,貴妃墓東西十二間碑廊鑲嵌著歷代文人題詠的石刻三十二通墨跡詩篇,或品評李隆基,或褒貶楊貴妃,各執己見,不一而論,其文學和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城內有建於唐代玄奘譯經和七級八角形古塔及佛教東傳時的清梵寺;明代金碧輝煌的文廟大成殿等。還有東漢經學家、文學家馬融墓。東漢女史學家曹大家(即班昭)之墓,黃山新石器遺址等,都是頗有名氣的文化遺產。1992年,在城內開發地熱自噴泉一處,水溫62℃,自噴高18米,經鑑定,溫泉水質屬於重碳鈉型,具有溫度高、硬度小、礦化度低,含有氟、矽、硼等多種微量元素和氣體氡,是健身療養、旅遊度假的理想場所。在馬嵬貴妃墓旁發現的天然礦泉水,被鑑定為優質礦泉水,日開採量可達兩千噸。興平又是中外遊客去法門寺、乾陵觀光的必經之路。興平正以嶄新的姿態喜迎八方賓客

目標

興平人民將在新的起點上,以百倍的努力,譜寫興平開發建設的新篇章。目前,市委、市政府已著手實施新的開放開發戰略,決心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開放步伐,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儘快把興平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科技先進、文化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的現代化開放城市,使興平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迸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