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

自詡

自誇,書面用語。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浙東生》,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鄒韜奮《暴敵最近進攻的慘敗》都有套用。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浙東生》:“浙東生房某,客於陝,教授生徒。嘗以膽力自詡。”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鄒韜奮《暴敵最近進攻的慘敗》:“暴敵軍事當局對他們所自詡的‘五月攻勢’,已承認失敗。”自詡多用於書面用語,口頭多用“自誇”,而非“自詡”。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自詡自詡

【詞目】

自詡

【拼音】

zìxǔ

【基本解釋】自誇

“自詡”語體色彩較自誇重一些,多用於書面用語;“自誇”口語色彩濃一些,多用於口語。

詳細解釋例句:

“浙東生房某,客於陝,教授生徒。嘗以膽力自詡。”(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浙東生》)

“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

“暴敵軍事當局對他們所自詡的‘五月攻勢’,已承認失敗。”(鄒韜奮《暴敵最近進攻的慘敗》)

詳細介紹

1.<動>(形聲。從言,羽聲。本義:說大話,誇耀)同本義[boast;brag]動

詡,大言也。——《說文》

契約主詡。——《禮記·少儀》

尚泰奢,麗誇詡。——《漢書·揚雄傳》

儒行之對,多所詡張,非儉讓之德也。——明·高拱《本語》

牆頭山自好,何必詡神仙。——清·黃遵憲《閉關》

及在登萊,毛帥盛自詡滿浦昌城之捷。——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

意氣揚揚,若自矜詡。——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詡張(誇張)普及

德發揚,詡萬物。——《禮記·禮器》

又如:詡揚(發揚;張大)

2.【詞性變化】

<形>假借為“嫵”。嫵媚形

不聞犯齊牧,猶聞畫眉詡。——《次韻寄晃以道》

又如:詡畜(媚好,嫵媚)

國際標準漢字大字典

ㄒㄩˇ

誇耀,說大話:自~。夸~。〔~~〕同“栩栩”。普遍:“德發揚,~萬物”。鄭碼:SYYT,U:8BE9,GBK:DABC筆畫數:8,部首:訁,筆順編號:45541541

zìxǔㄗㄧˋㄒㄩˇ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訁羽

漢字部件分解:訁習習

筆順編號:45541541

筆順讀寫:捺折折捺橫折捺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