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盟銀河聯邦

自由聯盟銀河聯邦(The Galactic Federation of Free Alliances),是《星球大戰》衍生宇宙故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的政府,屬於科幻內容。


聯邦的標誌聯邦的標誌
自由聯盟銀河聯邦,也被稱為銀河聯邦,不過更普遍的叫法是銀河聯盟,是新共和國的直接行政政府。銀河聯盟是繼銀河帝國之後第一個把大部分星系中的已知星域囊括進去的政府。在雅汶戰役後40-41年間,新絕地武士團曾經短暫服務於聯盟。
--聯盟的建立--ABY 28年
在Ebaq 9的戰役中,共和國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元首卡爾·奧馬斯意識到要想讓這個星系能在遇戰瘋戰爭的陰影中繼續生存下去,必須成立一個新的政府。在戰爭期間,政治上的內部爭鬥和無力的領導是新共和遭到了很多次失敗。奧馬斯想到新共和那尾大不掉的組織壓根無法承受住戰爭的壓力。因此,他開始對政府進行大範圍的改組和最佳化。新的聯邦系統被證明比同盟系統在新共和中更加可靠。這個被稱作自由聯盟銀河聯邦的新政府,簡稱銀河聯盟,開始了恢復星系的繁重任務。對於重組後的新共和國,奧馬斯還考慮過另一個名字:“聯邦銀河共和國”。
--聯盟的星系化--
新的政府不僅僅由新共和的老成員組成。聯盟將從前的敵人帝國殘餘,還有海奔財團也納入了新政府,從而達成了一項之前的政府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一個涵蓋了所有已知星域的統一的政府。這個目標在聯盟與奇斯統治集團——一個處在星系邊緣未知地區的獨立文明——達成合作後,進一步實現。
--對遇戰瘋的反擊--
行星戴克,即蒙·卡拉馬利行星戴克,即蒙·卡拉馬利
聯盟的第一個首都是戴克,長期以來它一直是叛軍聯盟,共和國重建同盟以及新共和國的支持者。它位處外環星域,大量的艦隊一直在守護新首都的安全。一旦政府運作起來,解決和制止破壞性的衝突就是它的首要目標。在銀河聯盟防衛部隊、新絕地武士團和其他盟友的共同鬥爭下,遇戰瘋人在他們的領導者——最高霸主希穆拉·伽馬因死後,於科洛桑解放期間向聯盟投降。
--星系的重建--ABY 30~35年
在遇戰瘋被擊敗後,人們需要一個更靠近星系中心地區的首都。因為科洛桑已經被遇戰瘋進行生化改造地面目全非,銀河聯盟暫時把首都定在了迪儂,一個處於內環,避過了劫難的星球。聯盟以重建當局的形式在科洛桑開始了大型重建工作。新政府一直致力於戰爭之後混亂的星系的重建工作。在ABY 30年,銀河聯盟重新定都科洛桑。儘管有些人認為把首都遷回尚有許多工作未完成的科洛桑的這個舉措,只是為了迎合大眾,但聯盟已經正式地接管了星系。儘管重建科洛桑的問題很大,也有一些好訊息,比如新絕地聖殿、新議會大廈以及行政建築在5年之後的完工。其他還有一些主要工程,比如防禦部隊司令部。這為如何協調和部署整個星系中的聯盟軍事力量提供了新的指揮中心。
--蜂湧戰爭--
ABY 35年時,基里克昆蟲人被再次發現,於是銀河聯盟在遇戰瘋戰爭後遇到了第一個大型危機。在發現了由黑暗絕地羅米·普羅領導的一個基里克暗巢後,奇斯統治集團與基里克人爆發了戰爭。當致癮的曼伯希亞黑酒開始破壞政府中許多昆蟲人議員的生活時,聯盟與基里克人的關係也迅速陷入僵化,而這在最高指揮官希恩·索夫死亡事件發生後變本加厲。他在自己的私人飛船與一個維提克斯人(也屬於昆蟲人)醉漢(因飲曼伯希亞酒)駕駛的飛船撞擊事故中死去,事故還導致他一整班工作人員的喪生。當暗巢在聯盟的哲費拉試圖上演一場政變,又在維派因試圖進行一場類似的攻擊後,戰爭爆發了。幸運的是,經過新絕地武士團和銀河聯盟防衛部隊的不懈努力,這場衝突終於在轉為一場星系大型戰爭前被化解。
(註:哲費拉(Thyferra)是維提克斯(Vratix)人的故鄉,也是Bacta醫療液的產地。維提克斯人屬於昆蟲種族,擁有六肢,十分擅長運動。在BBY 22年,維提克斯人Yopaxtul在Teyr星舉辦的“最快陸上生物”運動會上以6.132秒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第二次銀河內戰--
在蜂湧戰爭結束後的幾年,聯盟開始加大了對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度,要求各地上繳稅務來幫助重建,並為艦隊提供軍事資源。一些相對比較獨立的星球,特別是那些工業發達的地區和愛國更甚於法律的地區,開始把政府當做了一個再生的銀河帝國。在ABY 40年左右,聯盟和部分地方政府的關係已經使得聯盟首先在科瑞拉進行了一次軍事實力的展示和演習。當科瑞拉人在演習時發起了一次罷工時,星系再一次被全面戰爭的陰影所籠罩。就在雙方都在努力以外交方式解決問題時,一些神秘的叛國和破壞行動卻在威脅著和平。為了打擊科羅桑逐漸增加的恐怖主義犯罪,元首奧馬斯不得不建立銀河聯盟警衛這個秘密警察部隊,由傑森·索羅領導。這導致了最高指揮官吉拉德·派拉昂的辭職,以及人們對殘酷的政府系統的不滿。在一次針對海奔集團的事件中,內戰的陰影再一次短暫地盤旋在星繫上空。
然而,就在聯邦的聯合艦隊停止對科瑞拉的封鎖時,在女西斯盧米婭的操控下,科門諾總統弗耶爾·羅丹和波森開始形成一個同盟組織。奧馬斯宣布科瑞拉,波森威和科門諾處於戰爭。聯邦遭到了阿杜馬、芳鐸、貝斯平以及海奔殘余議會企圖分裂,加入叛軍的危機。赫特人和帝國殘餘也受到了煽動,但並沒有動搖。但很多更小的星系繼續支持聯邦。與此同時,把船隻生產力度加大到了史詩級的同盟,出動獨立的艦隊,開始了對聯邦船塢的攻擊,比如吉戴因和史魯斯·凡的造船廠。在吉拉特8星系的戰鬥中,從前屬於帝國的圖爾·芬尼爾被任命為同盟軍最高統帥。更多的星系加入到了同盟軍的旗幟下,試圖把他們自己從想像中的聯邦暴政中解放出來。曾經的衝突再次爆發了。很快,兩支軍隊勢均力敵了。聯邦對海奔集團的信賴也遭到了動搖。當傑森·索羅和最高指揮官查·尼澤奧反對奧馬斯,革除了他的職位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這一行動看作是不合法的。
同盟軍開始向銀河中心推進。被革職的卡爾·奧馬斯被刺殺,而人們相信傑森·索羅是幕後主使,並且刺客也是他手下的人。緊接著,在奎特的一次大戰時,絕地武士團收回了對聯邦的支持。然而,儘管同盟軍的部隊開抵卡須克,把烏奇人從聯邦的壓迫下解救出來時,銀河中心地區的壓力減輕了,但緊接著這場戰鬥,在聖母特奈爾·卡·德約的指示下,海奔財團帶著聯邦20%的軍事力量,也撤銷了對它的支持。聯合國家元首傑森·索羅已經為自己樹立了很多敵人,使得很多聯邦的人也不再將他的統治視為合法的。
聯邦已經與同盟軍和絕地武士打了很多場仗,包括了銀河中心站的開火(摧毀了第二艦隊)還有銀河中心站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古老的太空站被一次錯誤的光束射擊射中了自身而炸毀,巨大的爆炸還毀滅了同盟軍和聯邦的大量艦船。
在第二次芳鐸戰役中,尼澤奧元帥在拒絕接受芳鐸人的投降後,試圖接替傑森·索羅在聯邦聯席的位置。而傑森·索羅拒絕承認尼澤奧的統帥權,對抗達拉上將的Maw非正規艦隊,使三分之二的聯盟艦隊仍然忠實於他這邊,另外三分之一和科羅桑加入了尼澤奧,並在芳鐸成立“被放逐的聯盟”。在戰鬥之後,傑森暴露出了自己是殺害瑪拉·婕德·天行者的兇手,以及黑暗西斯領主達斯·凱度斯的真面目。整個星系再一次處在了西斯的統治下。
凱度斯令聯邦與莫夫評議會結盟,並攻擊了維派因,希望能夠控制寶貴的軍需設施。在這場戰役期間,他遭遇了自己的孿生姐姐婕娜,在決鬥中失去了胳膊。但濺到婕娜臉上的血使傑森通過追蹤找到了絕地武士的基地舍度·瑪德。緊接著,聯邦在戰役中失敗。達斯·凱度斯陣亡,他的徒弟塔希莉·薇拉被俘。絕地武士和賈格德·費爾,以及加入他們陣營的莫夫評議會一道,與同盟開始了談判。他們重組了銀河聯盟,並任命先前隸屬於帝國的娜塔希·達拉為國家元首。達拉有能力恢復穩定和秩序,並認識到索羅對於星系和平的夢想。
--新的帝國與奧修斯計畫--
在第二次銀河內戰結束後的幾年,新絕地武士團重新加入了聯邦,而帝國殘餘也重新獲得了一些從前力量和聲望。在費爾王朝的領導下,殘餘部漸漸地再一次開始將自己重建為帝國。
過了一些時候,銀河聯盟開始了三巨頭的執政方式。聯盟還著手一項野心勃勃的新工程——奧修斯計畫。在新絕地武士團的支持下,由科爾·天行者和遇戰瘋塑造者內·林種姓領導的奧修斯計畫,旨在測試通過塑造科技來恢復行星的生態系統。結果獲得了成功,奧修斯創造了一個綠蔭環繞的叢林星球。
一百個星系被聯盟選中參與這個重塑工程。然而,一個死灰復燃的西斯組織破壞了計畫,使這些星球的居民非常痛苦和憤怒。絕地立刻懷疑是有人破壞,但無力證明。就在很多地方都開始懷疑是遇戰瘋使工程失敗的時候,絕地武士團敦促銀河聯盟支持Vong,反對批評者。這些憤怒的星球開始宣布中立,或從聯盟獨立。
--西斯-帝國戰爭--
安塞科斯星球安塞科斯星球
死而復生的帝國利用了奧修斯計畫失敗後的時勢,趁機拉攏聯邦的成員星球。在簽署了安納克塞斯協定之後,新帝國向銀河聯盟宣戰。由於內部分|裂分子在一些地區的活動,聯盟的力量遭到了削弱。聯盟和絕地武士團開始不斷失去領土。
在戰爭的第二年,達斯·克雷特和西斯組織與帝國結盟。經過三年的戰鬥後西斯-帝國戰爭最終以聯盟在卡馬斯戰役的失敗,以及帝國對科羅桑的占領而結束。帝國立刻成為銀河政|府的首要執政者,並向重要的星球轉移政府席位。
聯盟剩下的部分行星向帝國投降。但在短時期內,他們仍由現存的聯盟領導,只是名義上歸屬帝國霸權。征服者的長遠計畫是將聯盟的官僚制度同化為帝國的政府機器。
(都不怎么好聽- - )
--銀河聯盟殘餘--
後來,聯盟剩餘的軍事力量仍以銀河聯盟中央軍的形式活躍。聯盟的艦隊指揮官,杜羅斯人上將加·斯塔基,仍繼續與克雷特的帝國軍作戰。在聯盟投降後的七年裡,斯塔基上將的艦隊一直在打游擊戰。因為供給緊張,且總要做到比帝國軍搶先一步,銀河聯盟殘餘的境況就像是當年為了恢復共和國的聯盟殘餘一樣。
(這句話很糾結,不太明白。到底是像叛軍聯盟還是後來又出現過的的某個聯盟啊?不過反正只是個比喻,能看懂意思就行。)
威爾(Wheel)空間站威爾(Wheel)空間站
在ABY 137年,被廢的皇帝羅安·費爾想與聯盟代表談判,達成同盟以共同對抗西斯。斯塔基上將被委派在威爾的會議上代表銀河聯盟殘餘,但是計畫破產了:西斯的破壞者使斯塔基相信帝國太空梭向他開火。在一次短暫的交火後,雙方都被空間站的管理者波·特姆勒令離開威爾,因為簽署條約明顯無從談起。
儘管達斯·克雷特在名義上統治了整個星系,但仍有許多屬於銀河聯盟的地區沒有被征服。這些星球或星域為斯塔基上將的銀河聯盟中央軍提供材料和資源。
考慮到西斯缺乏耐心,還有聯盟軍幾乎成了一支海盜艦隊,斯塔基計畫俘虜一艘位於蒙·卡拉馬利的最新橫行級殲星艦,橫行號,這樣艦隊以後就可以做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儘管這實際上是德魯·瓦蘭上將為消滅他而設定的陷阱,但斯塔基仍然成功竊取了橫行號,並摧毀了蒙·卡拉馬利三分之一的造船廠。這迫使西斯解散了卡拉馬利議會。
然而,聯盟和西斯都不知道的是,帝國武士已經在橫行號上放置了炸彈,一旦星艦啟動武器系統就會爆炸。不過最後炸彈還是被拆除了。而斯塔基考慮了與費爾的結盟,之後將這艘先進殲星艦重命名為“聯盟號”。
羅提爾戰役羅提爾戰役
在達斯·克雷特死後,斯塔基上將領導一支巨大的聯盟艦隊與費爾的部隊共同參與了羅提爾戰役。在戰鬥之後,皇帝費爾與斯塔基討論了戰果。在一次關於他們所處的位置的簡短爭論後,費爾為芬尼爾的行為道歉。他說他原以為芬尼爾是理解這個情況的。
在自毀系統被一次齊射消滅後,堅定號被給予了費爾的部隊,作為信任的象徵。斯塔基已經證明了自己作為一個均衡的政治家,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費爾的威脅。聯邦與費爾帝國的同盟持續了下去,儘管斯塔基也不知道它實質上還能持續多久。把聯盟的武裝力量整合到一起的任務落到了斯塔基的肩上。同時還要確保他的新盟友們不會降低身份到使用一些西斯帝國部隊的策略。
(以上內容均翻譯自Wookieepedia星戰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