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法國運動

自由法國運動

“自由法國”運動1940年5月,德國繞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馬奇諾防線是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在任期間修築的一條法國東部邊境的防禦陣地體系。

自由法國運動(1940―1942年),1940年5月,德國繞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馬奇諾防線是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在任期間修築的一條法國東部邊境的防禦陣地體系。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事,還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和各種生活設施。馬奇諾防線被法國人視為安全的保證,是“萬無一失”的堅固屏障。在大戰以前,英法政府對希特勒的軍事擴張一再妥協退讓,使得德國的擴張野心日益膨脹,希特勒攻占波蘭後,又占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順利地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

起源

(圖)一個法奸被脫掉褲子和鞋在巴黎市區遊街一個法奸被脫掉褲子和鞋在巴黎市區遊街

6月17日下午和晚間,戴高樂同在英國的某些法國427 知名人士,如法國駐倫敦供應代表團團長讓?莫內和大使科爾貝等商討在國外建立一個法國抵抗中心的方法。除莫內的副手勒內·普利文外,戴高樂從他的同胞那裡沒有獲得多少支持。然而,6月18日晚,他取得英國政府的許可,對法國人民作了一次廣播。雖然自由法國運動就以此時作為正式誕生的日期,但是,戴高樂所作這第一次廣播,其內容僅限於表示他本人對法國的前途和德國最終必敗的信心。這篇演說儘管敦促所有願意繼續戰鬥的人到英國來同他取得聯繫,卻並沒有宣布成立任何以他為首的協調的運動,也沒有(雖然作為一種反對失敗主義的呼籲,這篇演說確是洋洋灑灑,振奮人心的)說出幾天以後出現在英國各地的招募人員招貼上的這句名言:“法國輸掉了一個戰役,但是,法國並沒有輸掉這場戰爭。”

直到6月23日,英國政府在接到戴高樂的一封信後,才同意他提出的在英國成立一個法國“抵抗中心”的要求,不過,在承認這一中心以前將保留仔細審查的權利,以避免出現任何看來象是法國流亡政府、法國“民族委員會”,甚至是“解放委員會”之類的機構。雖然如此,在後來的一次廣播中,戴高樂便讓人知道他已經成立了一個獲得英國政府承認的臨時性的“法國民族委員會”。這次廣播引起了波爾多方面提出激烈的抗議,但是,英國當局並沒有公開否認這項聲明。相反,戴高樂得到了同法國各殖民地和附屬地的駐軍司令官進行聯繫的一切便利,在這些將領中敘利亞的米特爾奧塞和北非的諾蓋都已拒絕接受停戰協定,前者還發表了公開的宣言。儘管這樣,戴高樂從陸軍的高級同僚中既沒有得到支持,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這些人後來都改變了口氣,效忠維希了。

6月28日,戴高樂再次接到通知說,英國政府暫時尚不能承認任何一個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法國民族委員會”或者甚至是一個“抵抗委員會”。這意味著,如果有足夠數目的代表法國政治生活的知名人物往後決定同戴高樂一起,或者反過來,邀請他去同他們一起,那么形勢可能是會改變的。英國政府在拒絕承認一個並不存在的法國民族委員會的同時,的確也同意把戴高樂看作是“不論438 在何處集結到他周圍來支持盟國事業的全體自由法國人民的領袖”,並於6月28日晚間廣播了一項表達這種意思的正式聲明。

與此同時,戴高樂受權設法爭取法國海陸空三軍人員和商船船員,以及――這是後來想到的――可能對軍事工業有用的民間技術人員。有十萬以上的法國人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來,不過,其中許多人都已經回法國去了。另一方面,從挪威撤出的貝杜阿爾將軍率領的法國遠征軍當時正在英國,人數大約有一萬,還有九千名左右的法國海軍人員駐紮在阿因特里――主要是在英國港口避難,並於停戰以後彼英國人扣留的軍艦上的人員。這些法國人大多願意返回法國。作為個人或軍事單位願意集結到戴高樂周圍來的,起初只有馬格蘭?韋內雷上校指揮的外籍軍團的一個營(上校本人象許多軍階較高、情願繼續作戰的軍官那樣,改名換姓,從此便被叫做蒙特克拉了),阿爾卑斯獵兵師的一個完整的營和海軍陸戰隊的一個連。這些部隊,加上幾百名其他人員,就是戴高樂可以支配的全部兵力。實際上,到1940年6月底,在英國的自由法國部隊總數只有三千人多一點,包括四百五十名海軍及海軍陸戰隊人員和三百五十名空軍人員。他們實際上都是手無寸鐵的。

6月30日,海軍中將埃米爾·亨利·米塞利埃從直布羅陀飛抵英國。他一向在地中海負責法國禁運品的管制工作,總部設在馬賽。這個海軍將領一知道停戰協定已經達成、不可更改時,便立即把他在碼頭上所能找到的最有價值的貨物裝上幾條商船,由兩三艘法國小軍艦保護著,起碇駛往直布羅陀,以便把他的小艦隊、貨物以及他本人交給英國海軍調遣。在他到達英國之前,他並不認識戴高樂,也不知道戴高樂所採取的立場。作為一個三星海軍中將,他在法國的等級制度中嚴格他說來要比戴高樂的地位高得多,但是,他在了解了情況後,同戴高樂作出了一項安排,雖然他本人並沒有簽署任何檔案答應效忠戴高樂,因為他覺得他有權在必要時代表法國海軍,而戴高樂則代表陸軍。儘管如此,直到他們之間後來產生了嚴重的政治分歧時為止,米塞利埃一直表現得仿佛他把戴高樂當作自己的上級似的,雖然同時也要求把對自由法國海軍部隊的指揮和管轄權保持在自己手裡。

7月3日,英國對米爾斯克比爾法國艦隊的攻擊439 是一次嚴重的考驗。戴高樂只是在這件事發生前才得到通知。他對這個訊息採取了恰當的態度,因此顯著地提高了他本人在英國當局眼中的地位。他並不隱瞞自己心頭的深切悲痛。這個行動從最好方面講也會妨礙他自己的行動,而從最壞方面講,如果波爾多當局利用這個機會對英國宣戰,戴高樂和他的所有追隨者的處境就會是不堪構想的。他寧願不去判斷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需要講明英國事先並沒有同他磋商過,因此他同這次行動絲毫無夫。實際上,沒有跡象表明這件事對於自由法國運動的發展好歹有什麼直接影響。英國人在朴次茅斯扣留的法國軍艦上大約有一千名水兵參加了米塞利埃將軍的隊伍。到7月底,自由法國的艦隊已有二十八艘軍艦,除了一艘補給成艦外,其餘的都是小船,不過完全由自由法國船員操縱著。空軍人員慢慢地也集合起來,組成一個轟炸機小隊和一個戰鬥機小隊,陸軍部隊則足以組成一個完整的旅,擁有全部武器及輔助部隊。連同總部、行政管理部門和在英國接受訓練的新兵在內,自由法國兵力的總數到1940年8月1日大約已有六千人。

詳細信息

(圖)法國淪陷後,法國人民紛紛起來反對占領者和賣國賊,為祖國的復興而戰法國淪陷後,法國人民紛紛起來反對占領者和賣國賊

毫無戒備的法軍一觸即潰,法國首都巴黎危在旦夕。6月14日,德國未發一彈就占領了巴黎,接著深入法國境內。1940年6月22日賣國賊貝當組成的新內閣,向德國投降。6月本是法國最迷人的季節,這時卻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國被賣國政府奉送給了希特勒,但法蘭西獨立自由的精神並沒有終結,具有鬥爭傳統的法國人民是不會甘心屈服的。在法國軍隊中,有一個堅決主張抵抗法國侵略的人,他就是夏爾•戴高樂將軍。戴高樂將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箇中尉,在凡爾登戰役中身負重傷被俘,戰後才回到法國。第二次大戰爆發後,他提出了針對德國閃電戰戰術建設機械化部隊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孤立無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樂將軍在機場送別英國斯皮爾斯將軍。當兩位朋友握手告別,飛機即將緩緩起飛時,戴高樂將軍突然敏捷地一跳,躍上飛機舷梯,鑽進飛機的機艙,並“砰”地一聲關上機門。飛機飛上了藍天,騰空而去。機場上的人大為吃驚,但已無可奈何。戴高樂將軍當時是法國國防部和陸軍次長。竭力反對貝當政府的賣國行徑,失敗後,他決定逃離法國,到國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逃離法國的第二天,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他向法國人民和全世界莊嚴宣布:“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法國並非孤軍奮戰!它不是單槍匹馬!它不是四處無援!……法國的抵抗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戴高樂將軍要求希望自由的法國官兵們和他聯繫。戴高樂將軍的宣言激勵了三千萬法國人民的心靈。他們在失敗的痛苦中重新昂起頭來。巴黎的學生在凱鏇們集會,表示他們對戴高樂的熱烈擁護。法國的貝當政府對戴高樂將軍恨之入骨,他們在法國軍事法庭對戴高樂將軍進行缺席審判,徒刑從4年直至死刑。戴高樂將軍高揚“自由法國”的旗幟,以頑強的毅力開始拯救法國的鬥爭。6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樂將軍報到,從敦刻爾克撤退的200多人投入“自由法國”的運動……到月底時,海軍中將米塞利埃,也來到倫敦,支持戴高樂將軍。到7月底時,有7000多人志願拿起武器為“自由法國”而戰,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有的從法國繞道西班牙逃到英國,有的從北非經直布羅陀海峽投奔而來……“自由法國”總部設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廈里。戴高樂將軍籌建了法國民族委員會和武裝力量,在簡陋的辦公室里他接待從各地來的關心“自由法國”的人們。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節,清晨,戴高樂將軍檢閱了首批“自由法國”的戰士。一周以後,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魯爾區的轟炸,戴高樂將軍組織了這次行動並發表了有關這次轟炸取得勝利的訊息。1940年8月,戴高樂將軍率領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向法國進攻,不幸失敗,但戴高樂將軍並不屈服,他以頑強的精神繼續戰鬥。

之後,戴高樂將軍又在非洲建立了一個可靠的作戰基地和精幹的行政機構,並出版了“自由法國”的報紙……1943年5月,共產黨等16個政黨團體在法國國內共同組建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戴高樂派往國內的代表讓•穆旦擔任第一屆主席。到1944年3月,法國國內各抵抗組織的武裝力量聯合為統一的內地軍,戴高樂將軍的將士們和德軍進行著英勇的戰鬥。1944年6月,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盟軍從諾曼第登入後向法國挺進。8月20日,戴高樂將軍率領“自由法國”的部隊隨同盟軍向巴黎挺進。他的軍隊受到了法國人民熱烈的歡迎。戴高樂將軍和千百萬法國人民一起奮起戰鬥,武裝起義解放了巴黎。1945年5月,德國投降,戴高樂以法國臨時政府的名義,和盟軍一起接受德國投降。戴高樂以他頑強的毅力和愛國精神,為拯救和維護法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是法國人民熱愛的一位英雄和領袖。

簽訂協定

(圖)自由法國運動自由法國運動

到7月底,對戴高樂來說,短期內的形勢已經變得相當明朗,他必須重申一下自由法國運動同英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了。於是邱吉爾以首相兼國防大臣的身分向戴高樂致送了一份備忘錄,另附一封日期為1940年8月7日的信件,說明倘使戴高樂接受這份備忘錄,它即具有一項協定的效力,此項協定將被認為自7月1日起業已生效。戴高樂在同一天用書面作出答覆,以不論在何處集結到他周圍來捍衛盟國事業的全體自由法國人民的領袖資格接受了這份備忘錄。

這份此後被稱為1940年8月7日協定的檔案非常重要,它是1941年9月法國民族委員會成立以前指導雙方關係的基本檔案。甚至在1941年9月以後,它的各項條款也並未作廢,而是繼續生效,直到新的形勢使其自440 然而然地作廢為止。這項協定適用於協調同英國政府和當時在英國避難並統轄武裝部隊的其他盟國政府所達成的協定。英國政府根據這項協定注意到,戴高樂正在招募陸海空軍和科技工作的志願人員,以便把他們組織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這些部隊將儘可能完全具有法國特性,尤其在語言、紀律、人員升遷和一般行政管理問題上。

他們將有權優先處理一切從法國方面繳獲的或以其他方式得到的法國型號的武器裝備,不足之數由英國予以補充。這些部隊將不用於對法國作戰。它們將置於戴高樂的指揮下,而戴高樂則同意接受英國最高統帥部的全面指揮,並在英國最高統帥部的同意下,遇有必要,把其中某些部隊交由英國的戰地指揮官調遣,只要不要求他們去打法國人。

8月7日的協定還規定了自由法國志願人員的工資和恤金問題。自由法國運動的全部經費一律由英國負擔,英國有權審查和稽核支出。英國政府還答應樂於考慮自由法國志願人員申請取得英國國籍的問題。這項規定的目的在某些事件上表現得很明顯。除了在幾件遇到特殊困難的例子外,一般沒有援引這項規定。

最後,協定還為自由法國的海軍和商船規定了某些條件。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海軍部同意同戴高樂而不是同米塞利埃海軍中將商定這項安排。米塞利埃接受這項規定,似乎表明他認為戴高樂既是自由法國陸軍也是自由法國海軍的最高統帥。如果象後來果真發生的那樣,他還想維護他最初所要求的獨立,那么這種作法是會削弱他的地位的。

海軍提議的要點是,法國船隻無論是軍艦或是商船,441 凡是可以由自由法國配備船員的,就是自由法國船舶的一部分,多餘的法國船隻可以由英國人直接配備船員並加以使用。由於自由法國運動還沒有被承認為一個主權國家,不能在公海上從中立國家船隻方面或者在中立國家港口內享受相應的特權,所以後來遇到了一些國際性的困難。不過,通過使用各種巧妙的辦法,以及特別小心地制定懸掛自由法國旗幟的船隻的航線,還是克服了這種困難。

在戴高樂接受這項協定的同時,他還獲悉英國政府原則上同意他在適當時機成立一個法國海外領地保衛委員會的計畫,英國政府將同該委員會商討有關同英帝國合作的經濟和防禦問題。這件事當時是保密的,後來才透露出來。然而,當時雙方都明白,在具有適當的委員人選以前,並且大概只有在同英國人進一步商討以前,這個委員會實際上是不會成立的。

雙方還商定了若干附屬的局部性協定來使8月7日的主要脅議生效,這裡就不必一一提到它們,不過值得記載下來的是,如果說這項主要協定有任何缺點的話,那就是它使英國政府負有明確的義務,卻並沒有同樣明確地規定戴高樂所應承擔的相應義務,同時它不可避免地會使戴高樂在他自己的組織內部和在全世界的心目中獲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權力。他可以根據法德停戰時有效的法國軍法和民法懲辦他手下的人員,可以在任何時候從運動中開除任何人而無須提出理由。只要他仍然是自由法國的領袖,這項協定就是同他個人達成的。

聯繫盟國

一開頭,戴高樂和英國政府便一致承認,倘有可能,取得一些自由法國運動可以樹起它的解放旗幟的法國殖民領土是很重要的。針對北非的宏偉戰略,如果沒有一場從內部發動的政變,即使英國當時能夠提供有限的支援,這還是戴高樂那支小部隊所解決不了的一個難題。從阿爾及爾到比塞大沿海一線部署有相當於十個師左右的法國兵力,還有估計為一百架飛機的空軍駐守在第一線。幾艘法國戰艦在米爾斯克比爾不是被擊沉,就是被442 擊壞,或者彼隔絕在遙遠的海域裡,不過,法國艦隊的主力當時都集中在土倫。情況已經擺明,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爾是不會參加自由法國運動的了。其中阿爾及爾最為重要,因為根據法國憲法,它是法國本上的一個組成部分。將近1940年6月底時,英國政府派出了達夫·庫珀和戈特勳爵到拉巴特去,希望通過一些顯然有資格代表英國政府講話的人同地方當局直接接觸,可以使他們相信英國將繼續進行戰鬥,還遠沒有戰敗。如果摩洛哥或北非願意脫離波爾多政府的話,他們還受權可以代表英國政府作出某種保證。諾蓋將軍拒絕接見他們。米特爾奧塞將軍顯然已經決心為貝當守住敘利亞了。他的參謀長德拉米納上校逃往巴勒斯坦,加入了自由法國,但是駐敘利亞的法軍大部分寧願支持那位將軍走相反的道路。索馬里的頗得民心的前任總督勒讓蒂約姆與德拉米納上校意見一致,認為自己至少可以把吉布地團結起來繼續抵抗,可是,新任總督熱爾曼太頑強,他對付不了。於是,勒讓蒂約姆便單獨投到戴高樂方面來。在馬達加斯加、法屬蓋亞那。安的列斯群島以及聖皮埃爾島,都沒有參加這一新運動的任何明顯要求,並且無論如何,這些法國殖民地,以及法國在印度的屬地和在太平洋的島嶼,都離開戰場太遠,在作戰努力中還不會首先考慮到它們。剩下的就是法國在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其他兩處大屬地了。這兩處成為策劃和宣傳的第一個目標。採取行動的地點選定了達喀爾,雖然宣布支持自由法國的第一處法國殖民地實際上是新赫布里底群島。

這是一個英法共管地,它的法國總督索托於1940年8月9日作出了抉擇,實際上得到了整個殖民地的支持。

1940年8月29―30日夜間英國和自由法國遠征達喀爾的部隊從英格蘭出發。然而,在這以前,法國在赤道非洲查德省的駐軍司令勒克萊爾上校和該省的總督法籍非洲人埃布埃已決定參加到戴高樂這邊來。法屬赤道非洲的總督布瓦松不很得人心,他起先採取了騎牆的態度,但是,維希當局及時提出的任命他為駐達喀爾的法屬西非總督這個較高職位的提議,使他決心倒向一邊。他在7月15日乘飛機離開了布拉柴維爾,把他在赤道非洲的職權移交給了於松將軍。這項任命很糟糕,因為於松顯然比布瓦松更加不得人心。這個機會沒有被錯過,德拉443 米納來到布拉柴維爾,開始奔走遊說,爭取支持,他沒有遇到什麼重大的障礙。結果是,埃布埃根據同自由法國和英國當局達成的協定,於8月26日公開宣布查德省接受戴高樂的命令。兩天后,德拉米納被擁戴為中剛果的臨時總督,與此同時,烏班吉沙里也宣布依附自由法國。幾乎在此同時,喀麥隆通過一場大膽而又不流血的政變也被爭取過來了。

該地的總督布律諾直接對法國負責,他很早便表現出具有同埃布埃一樣的精神,受到了維希的警告,說將派安內來接替他。勒克萊爾獲悉,只要在杜阿拉顯示一下武力,就能解決問題。這時普利文也從倫敦趕來同他會合,以便代表戴高樂在西非進行一場政治運動。勒克菜爾和普利文另外帶領大約三十個法國人乘獨木舟悄悄地離開了奈及利亞,在黎明前到達杜阿拉。等到該地居民一覺醒來,他們發現四面八方都貼滿告示,宣布歸附自由法國。有人叫喊了幾聲,但是並沒有嚴重的反抗。這隊人從杜阿拉又向首府雅溫得進發,這一次由欣然倒戈的當地武裝部隊陪同著。布律諾在雅溫得還一無所聞。雅溫得不久便完全順從形勢,而英國發表的一項聲明,承認對喀麥隆的委任統治權仍舊保留在法國的名義下,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9月3日,在塔希提島和馬克薩斯群島舉行了公民投票,“戴高樂以五千五百六十四票對貝當政府十八票的多數獲得了這兩處屬地對他的運動的支持。9月9日,印度法國屬地的總督路易?邦萬加入了自由法國。最後,9月19日,在當地很重要的新喀里多尼亞島被新赫布里底群島的法國總督索托幾乎是單槍匹馬地爭取過來了。

除了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是1941年12月在特殊情況下爭取過來的以外,新喀里多尼亞島是參加自由法國的最後一處殖民地。為了完成爭取法屬赤道非洲的工作,自由法國軍隊在勒讓蒂約姆的率領下於1940年11月從喀麥隆攻入了加彭。11月5日,他們取得了利伯維爾,11月12日又取得了讓蒂爾港,兩處都沒有發生重大的戰鬥。

爭取到法屬赤道非洲和喀麥隆對盟國的戰爭努力是一項很有價值的貢獻。這兩處地方不僅擁有極為重要的經濟資源,盛產木材、植物油、棉花、咖啡、可可和其他殖民地產品,而且還提供了一條通過盟國領土直接橫越非444 洲由空中和陸路經由蘇丹同開羅和中東交通的途徑。它們的依附自由法國運動可以使盟國一方面對奈及利亞的安全,另一方面對比屬剛果的安全都大為放心,比屬剛果當時已經決定不顧比利時本土的潰敗,仍繼續進行戰鬥。戴高樂最初知道法蘭西帝國有一部分已露出可能即將加入他的事業的跡象,是在他剛要率領部隊前往達喀爾,或者是在他航行在公海上的時候。這必然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在他於9月23―25日進攻達喀爾被擊退並且遭到了損失以後,他正需要這樣的鼓舞。在遠征達喀爾失敗以後,參與這一戰役的部隊都撤退到弗里敦。戴高樂沒有立即返回英國,而是利用這個機會巡視了法蘭西非洲帝國中投到他的事業這邊來的那些省。他在非洲逗留了兩個月左右。

成立委員會

1940年10月27日,戴高樂在布拉柴維爾宣布成立一個“法蘭西帝國防務委員會”,由他本人、賈德魯將軍、米塞利埃海軍中將、德拉米納將軍、費利克斯·埃布埃總督、勒內?卡森總督、醫療大隊的西塞將軍以及從1941年1月起參加在內的達讓利厄稗父組成。其中賈德獸將軍在法國淪陷時是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可是,因為他不贊成停戰協定,維希政府便撤換了他,他和他的妻子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逃了出來,乘船到英國去。他到達倫敦時,戴高樂已經出發遠征達喀爾去了。自由法國運動內部當時有一種為難的感覺,因為他在法國陸軍中官階很高,遠在戴高樂之上,而且他以前對戴高樂也一無所知,在從印度支那赴英國所必經的長途海程中所能聽到的也極為有限。但是,當賈德魯在查德省第一次會見戴高樂445 時,這種疑慮頓時便消失了,因為他當時從態度和行動上都表示,他已把戴高樂看作是這項事業中自己的上級。

卡森教授在停戰協定簽訂後不久便參加到戴高樂這邊來。他是法國退伍軍人聯合會的主席,又是個法學博士,他曾作為一個專家參加日內瓦國際勞工局的工作,1940年6月,從法國逃出來參加了自由法國。西塞將軍當時是法屬赤道非洲醫療大隊的長官。達讓利厄神父早年是一個法國海軍軍官,曾建立過出色的功勳,後來在1920年成為加爾默羅會的一個白衣修士,1939年當選為大主教。戰爭爆發後,他在上級主教的同意下,應召返回海軍,後來在瑟堡被俘,但是,他逃出來後就去英國。

他最初以隨軍神父身分參加戴高樂的部隊,後來又重返海軍,並在達喀爾負了傷。

戴高樂在下令成立該委員會的同時,還發表了一項宣言,其中並沒有放過維希政府,也不曾放過它的元首貝當,不過對後者只是含蓄地提到。宣言開始時聲稱,千百萬法國人目前正期待著一些不曾患過“不可饒恕的恐懼症”的“名副其實的領導人”,那種恐懼症已使他們目前的所謂政府同德國締結了停戰協定。宣言斷言,“真正的法國政府已不再存在了”:在維希成立的妄自僭稱為政府的機構是違反憲法的,並受侵略者控制的。在受人奴役的情況下,這一機構只不過是,事實上也正是法國的敵人用來損害法國的榮譽和利益的一個工具,因此,必須有一個新政權來承擔指揮法國繼續戰鬥的任務。

成立帝國防務委員會那項法令的文本是用法國政府法令的慣常措辭寫就的,比較無懈可擊。它宣布:“從敵人控制下獲得自由的帝國各地”將“根據1940年6月23日以前”(即同德國的停戰協定簽訂以前)“制訂的法國法律”加以治理,“直至有可能成立一個不受敵人支配並具有正常性質的法國政府和法國人民的代議機構時為止”。也許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法令還規定,“由自由法國的領導人,必要時同防務委員會磋商後,作出決定”。

當戴高樂和英國政府之間於8月7日簽訂那項正式446協定時,他們曾討論過是否可能成立一個帝國防務委員會的問題。英國政府暫時同意了這一建議,條件是需要有適當的人選來組成,並且應當在其他方面都有利時成立。然而,戴高樂10月27日在布拉柴維爾發表那項聲明,事先並沒有通知英國政府,因此引起了相當驚訝,而同時發表的宣言則引起了一些令人為難的政治反應。在一段時期以來,日益明顯的是,戴高樂想使他的運動獲得較大程度的承認與權力的這種並非不合情理的願望,超過了英國政府願意給予的那種程度。當憲法專家們就一些細緻的要點展開辯論時,維希政府的合法性可能仍然是含糊不明的,但是,大多數法國人不管願意不願意,無疑都在行動上仿佛接受了它的管轄權。人們無論怎樣想入非非,也不會把戴高樂當作是法國政府。此外,土倫的法國艦隊也是一個經常存在的危險。萬一維希政府向英國宣戰,那支艦隊一定會不顧海軍上將達爾朗在簽訂停戰協定時所作的含糊的保證,而會服從該政府的命令的。最後,儘管維希和聯合工國已經斷絕了外交關係,但維希和美國之間,甚至維希和加拿大之間的外交關係卻毫無改變。美國和加拿大的代表留在維希,這對英國政府來說顯然具有很大的軍事價值,同時華盛頓的國務院感到有必要對自由法國運動採取的總的態度,又使情況進一步複雜化了。

儘管出現了這些困難,戴高樂在1940年12月24日還是正式接到通知說,英國政府準備就一切有關同接受戴高樂權力的法國海外領土合作的問題,同他在10月間宣布成立的防務委員會進行會商。這既包括自由法國部隊與英國部隊在反對共同敵人作戰中相互聯繫的事宜,也包括同這些法國領土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有關的事宜。同時,英國政府還向戴高樂表明,不能把這看作是他們對戴高樂的任何宣言或講話所引起的各種憲法與法律問題表示了任何意見。

英國政府曾一再公開作出保證說,任何集合到全體447 自由法國人的領袖戴高樂麾下來支持盟國事業的法國領土,根據英國作戰努力的需要,都將獲得經濟援助,其規模將與類似情況下英國政府對英帝國的殖民地所提供的相同。英國完全履行了這項保證。他們立即同所有有關的法國殖民地和省區進行了具體細節的談判,並於達成協定後馬上籤字。早在具體檔案簽字之前,對自由法蘭西帝國的實際援助便已全面展開了。英國方面通過委派領事和其他官員,以及通過擴大派駐自由法國運動的總代表團去辦理必要的工作。總代表團由愛德華?斯皮爾斯將軍(後為爵士)率領,於1940年6月成立,總部設在倫敦,1940年底,在布拉柴維爾、杜阿拉和拉密堡都設立了分部,還在開羅設一個很大的中心。法國方面由於缺少訓練有素的官員和專家,遇到了一些可以理解的困難。

存在問題

1942年初,馬達加斯加局勢中的某些方面引起了人們的關切。盟國當局懷疑日本潛艇正利用迪耶果- 蘇瓦雷斯這一主要港口加添燃料,並作為攻擊盟國在印度洋上的船隻的海外基地,因此決定要占領該港。一支英國遠征軍為此而於3月間從英國啟航。整個事件完全保密,自由法國民族委員會也不知道,不過據悉戴高樂受到南非報刊提出的警告的煽動,也在搞一項他自己的爭取馬達加斯加的計畫,必要時還要動用武力(南非報刊當時一再發出警告說,日本軍隊有占領該島的危險)。不把英國的意圖通知自由法國的這項決定,部分是為了安全的原因,部分則是因為根據1941年在敘利亞的經驗,英國人認為如果自由法國不參與這場冒險事業的話,英國在占領該島時所遇到的抵抗就會小些。馬達加斯加當時的總督是安內。1940年,他沒有能代表貝當政府的利益去就任喀麥隆的總督,因為勒克萊爾上校搶先趕到那裡,使那個屬地投到了戴高樂這一邊來。他本來就是維希的一個堅定的支持者,這樣一來,出於個人的原因,他對自由法國的態度更為激烈。而且,據悉他的觀點同吉布地的總督熱爾曼和秘書安托萬很相似。這兩個人都堅決反對和盟軍作成任何結果會使法屬索馬里落入自由法國控制下的交易。

迪耶果- 蘇瓦雷斯於1942年5月7日被攻占,但是在這一日期以前,英國遠征軍到達的訊息已不可避免地467 成了人盡皆知的事。這次軍事行動竟對自由法國保密,這一點使整個自由法國運動為之愕然。民族委員會對事先沒有同他們磋商,又沒有邀請他們參加,正式提出了抗議。他們極力要求,第一,自由法國部隊應儘快參加占領和保衛馬達加斯加,事實上這些部隊應該馬上派出,以便參加占領首時塔那那利佛和島上其餘地方的進一步軍事行動。第二,民族委員會要求應把該島的行政管理移交給他們,以使法國的主權不致受到妨害。第三,民族委員會要求審議法國在印度洋和紅海的屬地這一整個問題,這無疑是想到了吉布地。除了有關個人自尊心的一些問題外,戴高樂可以指出兩點:英國人的單方面行動使維希宣傳所謂英國政府有意把脫離貝當的所有法國殖民地併入英帝國的說法更為可信;而且英國人在馬達加斯加所採取的行動已使自由法國統治下的其他法國屬地的人民也相信了這種說法。他要求,為了清除這些謠言,至少應該準許自由法國運動派遣一名代表立即出發到迪耶果- 蘇瓦雷斯去。

英國政府不能立即同意這些要求,甚至對戴高樂提出的馬上派一個自由法國聯絡官去迪耶果- 蘇瓦雷斯的最低要求也不能立即同意,因為同安內總督談判全島投降的問題正在進行中。這些談判雖然毫無結果,但是仍然決定暫時不向迪耶果- 蘇瓦雷斯區域以外進軍,因為占領該港就等於達到了這次軍事行動的主要目標,使敵人不能使用這一港口。結果,1942年5月13日在戴高樂的同意下,發表了一份公報,大意說英國政府在迪耶果- 蘇瓦雷斯採取了軍事行動,以免這片土地為軸心國所利用。公報還說:國王陛下政府的意圖是,自由法國民族委員會應在解放了的法國領土上的行政工作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468 為民族委員會作為戰鬥法國的代表正在同聯合國家進行合作。這份公報連同5月14日戴高樂發表的一次廣播講話,在很大程度上平息了自由法蘭西帝國內產生的含糊的憂慮。他們擔心英國人打算最終奪取法國的領土,或是自由法國運動將要解體,或者這兩種情況兼而有之。不久之後,戴高樂也同意不急於要求分擔馬達加斯加的行政工作,只要占領的地區僅僅是迪耶果- 蘇瓦雷斯要塞一帶的話。7月中旬,英國同意由民族委員會駐南非的代表佩科夫上校以自由法國聯絡官的身分對迪耶果- 蘇瓦雷斯進行短期的正式訪問,主要是希望戴高樂根據他自己的代表親眼目睹後所作的匯報會了解到,當地的維希軍官和行政人員全不願意投奔到他的運動中來。塞內加爾軍隊中有一部分人表示願意參加自由法國部隊,但是,實際上,他們那些白人軍官都寧願被拘閨在南非。

同安內的談判在夏天繼續進行,但是,到9月初,情況已經擺明,如果不進一步使用武力,這個島是不會投降的,於是,9月9日,英軍開始從迪耶果- 蘇瓦雷斯地區推進。他們在9月13日占領了塔馬塔夫,9月23日占領了首府塔那那利佛,可是直到11月5日才同維希的部隊簽訂了一項停戰協定。與此同時,在10月底,英國和自由法國當局之間已經開始就馬達加斯加行政管理問題進行談判。12月14日,艾登和戴高樂簽署了一項協定。這項協定將於法國民族委員會任命的高級專員到達的那天起生效,內容涉及馬達加斯加和留尼旺島。協定宣稱其目的在於雙方都希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儘速使法國對馬達加斯加及其附屬島嶼重新行使主權,並確保這些領土的防衛,使不遭受軸心國的攻擊。協定在戰爭結束前將一直生效。高級專員將擁有根據法國法律授與馬達加斯加和留尼旺島總督的全部權力,並將行使這些島嶼上法國部隊司令官的職權,而另一方面為了軍事目的,這些土地將構成中東英國陸海空軍總司令的戰略防區的一部分。而且,在高級專員擁有保證這些島嶼的防衛手段以469 前,這一責任仍由馬達加斯加英軍司令官承擔。協定詳細規定了由於英軍駐紮在馬達加斯加而出現的司法權問題;對迪耶果- 蘇瓦雷斯軍區的行政和司法權問題作了特殊的安排,該地區的法國民政和軍事當局必須滿足英軍司令官提出的一切要求。協定簽字後,戴高樂任命勒讓蒂約姆將軍為高級專員。在他到達馬達加斯加以後,這項安排實行得很令人滿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