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太極拳

自然太極拳

自然太極拳以京城吳式太極拳鬆柔大師楊禹廷的八十三式為基礎,吸收了大江南北各派吳式太極拳之精華編著而成。

拳法簡介

佛言空者:乃觀物之去形見質,在人則謂明心見性;了性性情,知其本性原本為空,此謂之解空。“空者、並非絕無之謂!譬如旁若無人,豈真無人耶?——”(明.德清大
自然太極拳自然太極拳

師法語)解空而能明色身色相乃至萬有皆自空來!誠如〈太極拳論〉中述及之“雖變化萬端、而理本一貫”。變化萬端者:色相;一貫者:空性。凡本空性而生之相,合乎自然法規,可謂之“真空妙有”之物;亦是“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無所依者:即不依空性、而依某物所生諸相,則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以其不合乎自然規律爾。破其執自能糾其偏,則復見本性矣!

如人身本有之拙力,依後天意識而生,其聚於身內阻礙氣血之正常運轉;發於身外則毀器損物而傷天和。真力依無為空性而生,在內則促進氣血暢通、得頤養身心之效,在外則安撫人物、現濟世度人之功。依正法行功,可使拙力退盡、使真力自生。真力者:力之(真空)妙有也。本力有所為著物而生、有形而存,故不能圓轉;真力無為依空而生,緣具始在,自然圓通。

無形無相緣具而存,是曰妙有。有形無力隨意而在,亦為妙有。初須用意,久則

相關人物

祝大彤,男,1932年生於北京,自幼愛好武術,十歲學練長拳24式。青年時期練習雙槓、舉重、游泳、長跑等競技體育。五六十年代習練24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老架、吳式太極拳,邊學邊教。

學練研究傳統太極拳40多年。從學京城吳式太極拳大師吳圖南的松功、楊式太極拳大師汪永泉的太極拳理論,主要跟隨楊禹廷大師修習83式太極拳及陰陽之理、陰陽變化、立柱式身形、八方線和空手輕扶八方線等太極拳的松空拳學。

北京吳圖南武術思想研究社副社長兼秘書長,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

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七段,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91年從北京體育博覽雜誌社退休後,靜下心來研究傳統太極拳,深入修煉拳藝,立足繼承著重發展,邊從拳中體驗拳理拳法邊撰文。十年來在重要的武術期刊《中華武術》《武魂》《精武》《武當》《武林》《少林與太極》等刊公開發表論文百餘篇。有著作《太極解秘十三篇》《太極內功解秘》《增補太極內功解秘》(香港繁體版)《太極解秘三十三篇·修訂本》(香港繁體版)及多部音像作品出版。

拳法背景

自然太極拳以京城吳式太極拳鬆柔大師楊禹廷的八十三式為基礎,吸收了大江南北各派吳式太極拳之精華編著而成,根,仍然植在吳式太極拳上。早年吳式太極拳是八十一式,被楊禹廷大師增加了二式,成為八十三式。八十三式第一段有兩個提手上勢,兩個白鶴亮翅,本書刪除了提手上勢、白鶴亮翅兩個重式,仍恢復為八十一式。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自然太極拳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自然太極拳簡介,自然太極拳心法,自然太極拳道法,自然太極拳拳法,內功篇,技擊篇,養生篇等。本書內容豐富,講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太極心法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繼承和發展傳統太極文化,深研傳統拳的拳理拳法,要立足繼承,把先輩太極拳的拳理接過來,吃透嚼爛,咂摸出拳理的真髓。將祖輩給我們的拳法,千萬遍準確地演練,將拳盤出韻味,琢磨出拳的本來面目,著重發展,大力傳播弘揚。

團結各界同道及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和有志於深研傳統太極拳的技藝者,挖掘、整理、普及、提高。將科學的、醫學的、美學的、哲學的、高文化品味的、注入現代人的思維和新觀念的太極拳推向世界。團結海內外傳統太極拳愛好者和深研家,為提高整體太極拳水平,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我們的貢獻。

天下武術是一家。各家各派的中國武術人,歷經艱苦,衝破重重困難,甘於寂寞,頂著酷暑嚴寒,付出汗水,甚至致傷,致殘,還有的早逝……他們的付出為我們的提高和發展給予了警示,使我們能順利活躍在普及和發展的練武場上。

體育界老領導李夢華先生對武術界說過頗具影響的一句話,他語重情長地說:“自己可以說自己好,不要說人家不好。”這是愛護武術、發展的武術的親切話語。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今天,祖國太平盛世,武術百花園裡爭鮮斗艷。武術門派林立,各家各派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不同的門派有不同的訓練方法,在承傳過程中一個門派有一個門派的風格,由於文化修養不同,承傳關係各異,一個老師一個教學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對人家的教學法、教師的承傳提出異議。

中華武術世人矚目,太極拳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我們的彼鄰一衣帶水的日本,57年來多次派太極拳代表團訪問中國,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應日本太極拳愛好者的請求題詞“太極拳好”書贈日本友人。又是我們鄰邦日本福島縣喜多市議會決定把該市建成“太極拳城”,2003年4月29日喜多市召開“太極拳城”的宣言大會。澳大利亞首都的某軍校早操就演練中國的太極拳。歐洲某國將每月的一個星期定為太極拳周。在德國某個大學城有一個似中國武館的文化組織,迎門掛有一幅由中國書法家書寫的《太極拳論》,將客廳帶入東方文化之神秘。

全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痴迷中華武術及太極拳,我們則在武術期刊上互相貶損,中國同行陷入不解,外國的武術太極拳愛好者更加迷茫。凡中華武術歷經幾千年,能承傳下來,極具特性,否則會自我淘汰,如果我們互相指責,奧運會武術官員不知所措,又如何投贊成票使中國武術成為奧運項目?
武術界的老領導、老朋友徐才先生,對我們這些基層會長們不止一次談過,“不要什麼式”。發展什麼式,武術必然落入家族武術的麻煩之中。某省六合拳想開個大會困難重重,原因是老拳師逝世後,後人阻礙,他說“你們練的是我們家的拳”。還有一個拳種的大師逝世,生前立下遺囑,選定了接班人,可是家庭後人立出來反對,欲提出來接班。以上種種家庭武術會自然將封建的遺存帶進來,干擾正常的武學活動。

以吳式太極拳為例,京城楊禹廷大師承傳的技藝,雙腳平松落地,不取“五趾抓地”,楊禹廷先師在《楊禹廷太極系列秘要集錦》一書中提到“有的拳術要求‘足背要弓‘五趾抓地’。太極拳則要求實腳的五趾舒展,全部腳底平鋪於地面,好像與大地融為一體”吳圖南大師進一步要求腳趾一一放鬆。東北同出一門的吳式太極拳,則要求五趾抓地。一師之徒多種技法,同一名稱“吳式太極拳”旗下,同宗不同派是正常現象。

吳式太極拳可以有江南正宗派、關內派、關外派、五趾抓地派、五趾平松鋪地派,吳圖南大師提倡先天自然派。豎看武術,同宗不同派多多;橫看武術,同派掌門逝世,一時間選不出首席拳師,或者又分出若干派並不鮮見。其實像京劇那樣,京劇姓京有各種流派,聽眾根據個人愛好“追星”也是很正常的。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絕不是一家一戶的家庭產業。我習練太極拳說“拳”話,也絕對不是周吳鄭王私家的事情,如果一家一戶發展,中國人看了分不清,外國人更看不明白,難以統一教材,統一理論,統一教學,也會制約傳統太極拳的發展。國家套路24式太極拳推廣得很好,統一教材,統一掛圖,統一拳式,統一教學,全世界一個標準,八方來客站在天安門前打24式太極拳,音樂一響便練起來,場面壯觀,動作整齊劃一,老外也不是老外了。

天下武術是一家,武術人宜團結起來,繼承發展傳統武學文化。吳圖南教授曾說過:“聞道有先後,師不必賢於弟子。”心平氣和取長補短。對後學之士,我們要耐心傳授且付出一點代價;對待具有功利追求者,要多講些道理。太極拳有進有退,退一步就退一步,中華民族的美德——進一步退兩步。吳圖南大師說得好,他說:“群起研究,互相探討。”為了培養新人,老一輩拳家為年輕人當墊腳石,也不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