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行為論

自救行為論

《自救行為論》是2008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家慶。該書對自救行為的歷史嬗變、價值取向、法哲學基礎、自救行為在刑法體系中的地位、成立要件、自救行為與相關問題的聯繫與區別等內容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叢書名: 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文叢

平裝: 30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811391503, 7811391503

條形碼: 9787811391503

尺寸: 20.6 x 14.5 x 1.5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楊家慶,男,苗族,1975年出生,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人。1993年武岡師範畢業後開始工作,先後當過國小、中學教師,律師和檢察官,現為廣西高級人民法院法官。2003年獲湖南大學刑法學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專業博士學位。近年在《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誌》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譯著有《菲律賓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自救行為論》: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文叢。就刑法而言,自救行為被認為阻卻責任或者阻卻違法,一般被視為一種超法規事由。但是,自救行為何以能夠阻卻責任或者阻卻違法以及自救行為在刑法體系中具有怎樣的地位等問題,需要從法哲學乃至價值哲學的立場出發進行多維視角的全面研究。現在,作者根據答辯委員們提出的修改建議,全面修改完善了其博士論文提出了諸多獨到見解。

目錄

導論

一、選題的動機

二、理論與實踐的衝突

三、研究的現狀

四、研究的進路

五、追問: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之自救行為可否提倡

第一章 自救行為的歷史嬗變

一、自救行為的公認時代

(一)自救——源於生物的自保

(二)復仇的演進

(三)自救的效果

(四)由本能到義務

(五)最早認可自救行為的成文法 ——《十二表法》

二、自救行為的限制時代

(一)導致自救行為衝突的主導原因——集團利益

(二)武力自衛的限制

(三)限制自救行為的產物——贖罪金

三、自救行為的禁止時代

(一)國家的誕生——私力之公權保障

(二)自救行為的禁止和國家訴訟的誕生

四、自救與公救共存時代

第二章 自救行為之價值取向

一、概述

二、自救行為的正價值

(一)自救行為之基礎價值——秩序

(二)自救行為之核心價值——正義

(三)自救行為之直接價值——效率

(四)自救行為之終極價值——自由

三、自救行為之負價值

(一)容易走向野蠻、產生暴力

(二)容易破壞法的安全

四、自救行為諸價值衝突的平衡

(一)正確處理自由價值和秩序價值的關係

(二)正確處理效率價值與正義價值的關係

第三章 自救行為之法哲學基礎

一、自救行為之倫理基礎

(一)概述

(二)社會倫理主義與法益保護主義之爭

(三)法律情感與自救行為

(四)法律信仰與自救行為

二、自救行為之法理基礎

(一)法律與武力

(二)公法與私法、公權與私權及其他

(三)國家萬能主義只是一種理想主義

(四)刑罰與私罰

(五)自救行為之權利基礎——以原權與救濟權為中心展開

(六)自救權與請求權

(七)自救行為根據論

第四章 自救行為在刑法體系中的地位

一、自救行為與違法性

二、普遍概念上的違法

三、違法與不法

四、違法阻卻事由的含義

五、超法規違法阻卻事由的性質

六、自救行為之形式違法性與實質違法性審讀

七、自救行為與犯罪構成要件

八、自救行為與超法規阻卻責任事由

第五章 自救行為的成立要件

一、不法侵害的客觀存在

二、時空的緊急性

三、自救行為的意思表示

四、程度的相當性

五、自救行為之主體和對象

(一)有權行使自救行為之主體

(二)自救行為之對象

六、餘論

(一)事後處置行為——理論與現實的衝突

(二)契約可否排除自救行為

第六章 自救行為之判例的動向與學說的展開

一、判例的動向

(一)大陸法系判例中的自救行為——以日本的判例為中心

(二)英美法系判例中的自救行為

二、學說的展開

(一)自救行為否定說

(二)自救行為肯定說

(三)評價與私見

第七章 自救行為相關問題辨析

一、錯誤自救行為

(一)誤想自救

(二)過剩自救

(三)誤想過剩自救

(四)禁止濫用自救權

二、自救行為與其他違法阻卻事由的區別——以與正當防衛的區別為中心

(一)自救行為與正當防衛的區別

(二)自救行為與緊急避險的區別

(三)自救行為與被害人承諾的區別

(四)自救行為與扭送(臨時羈押)的區別

結語——善待自救

一、我國近代中關於自救行為的立法例

二、自救行為立法化之論爭

三、自救行為之立法構想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