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療愈心理學

自我療愈心理學

《自我療愈心理學》講述了多位心理醫生面對心理問題時的親身經歷。在本書中,心理醫生們會想讀者闡述這些問題,並予以解決的建議。本書還介紹醫生們遇到心理問題時,如何處理並做到長期把握還自己的情緒。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自我療愈心理學 自我療愈心理學

《自我療愈心理學:為什麼勸自己永遠比勸別人難》內容簡介:抑鬱、焦慮、恐懼、痛苦……當患者向心理醫生們講述這些問題時,心理醫生總是能夠侃侃而談、循循善誘,講述很多道理和方法來解決問題,但當他們自身也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呢?

我們總是很容易去勸解別人,但在自己遇到心結時卻很難化解。其實,最難勸的總是自己。

《自我療愈心理學:為什麼勸自己永遠比勸別人難》,在這本不一樣的心理書里,20餘位實踐諮詢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向讀者坦露了他們心理脆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們講述了自己面對痛苦、恐懼、恥辱、失敗時,怎樣做到不消極、不縱容,如何邁過自己心裡這道坎兒。

這是心理醫生為自己開出的秘密藥方。他們真心而誠懇的敘述與建議,將啟發我們去思考和領悟,更將成為我們的心靈嚮導。

海報:

作者介紹

自我療愈心理學 自我療愈心理學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法國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著有《心靈的狀態》、《學著去淡定》等。

除了對心理問題本身的研究之外,作者對心理醫生本身的心理問題也產生了興趣,經過多年的調查和聯絡,安德烈讓心理醫生們講述自己的遭遇和心理問題,以及自我勸解的方法。當將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理論套用於自身時,才真正發現哪些才是最有用的。

作品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 誰都逃不掉的心理問題?
第一章 害羞、畏懼他人的目光與社交焦慮症
我是這樣開始自我貶低的
自我肯定
一個受益匪淺的比喻
第二章 痛苦、恐懼和焦慮症
對疾病的焦慮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與傾聽
“我決定要幸福起來,因為我想活得更久一些”
死亡總是讓人不安
第三章 焦慮、恐慌和幽閉恐懼症
兒童時期的幽閉是恐懼之源
我反對弗洛伊德
我不是“正常人”
正視恐懼
安定片之旅
失調的化學物質
我們能變成哲學家嗎
揭露……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第四章 那些誰都難免的抑鬱
我們能夠馴服痛苦嗎
抑鬱症來襲
與糟糕的回憶和平相處
通過冥想來獲得寧靜並接受自我
這樣擺脫抑鬱
讓生活慢一點:防止抑鬱的復發
你是打不倒我的
第五章 沒有恐懼便沒有希望
問題往往會毫無徵兆地出現
廣場恐懼症的診斷標準
這次經歷教會了我什麼
產生恐懼的生理因素
對抗而不逃避
第六章 學習和接受自我的漫漫長路
什麼是內心鬥爭
“我想改變我所感知到的一切”
內心鬥爭到毒品成癮
內心閉鎖的形成
善意的目光助我改變
想通過離開來找回自己是不夠的
分辨自我與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之間的不同
學習的漫漫長路
向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前進
改變內心體驗?不如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七章 心理韌性與正能量
寬恕的自我治療
追尋生存的意
發現正能量
我觀察人類的視角:“樂觀現實主義“
第二部分 自我安撫與自我平衡?
第八章 坦然接受變化
想要控制大腦里發生的一切是不可能的
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大不相同
長久存在的控制欲
如何坦然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第九章 擺脫負罪感,心懷感激
從負罪心理到心懷感激
我在自己身上實踐認知行為療法
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那么多美麗的邂逅
第十章 在工作中以身為女性而自豪,別處亦如是
何時才能實現“兩性平等的合理利用”
誰來照看孩子
你不能感到痛苦
女心理醫生是不是更容易擺脫困境
第十一章 如何無懼衰老與死亡
我所經歷過的死亡
不同時代對死亡的理解
生命的必經之路:衰老
死亡的信仰
對死亡的恐懼
怎樣才能無懼死亡
第十二章 放鬆、冥想
找到屬於自己的行動指南
訓練傾聽自己的內心世界
讓想像力主宰你的生活
冥想訓練讓你不再去想痛苦之事
放鬆療法和冥想訓練帶給了我什麼
花一點時間充分體驗生活
第十三章 與過去握手言和,才能活在當下
認識背負著的記憶
過去的痕跡
逃避又有什麼用
靠近記憶,走下去
活在當下,才能治癒記憶的傷痛
第三部分 在人際交往中綻放自我
第十四章 自我揭示:欣賞自己的不完美
單詞拼寫並非我的強項
我也會臉紅
使我焦慮的完美主義傾向
簡單,卻不總是容易
解釋,有時會讓情況更加複雜
自我揭示的四大好處
五個步驟教會你自我揭示
第十五章 由“不”引發的戰 爭:應對成長中的叛 逆行為
蒂博:我與“不”的第一次邂逅
心理醫生該如何應對“不”的問題
如何處理“不
對情緒起保護作用的“不”
家長們的“不
日常心理學中的“不”
積分遊戲:如何將“不”變成“是”
碰到緊急情況該怎么辦
第十六章 先傾聽,再幫忙
什麼是傾聽
最佳療法也會變成康復的敵人
自認為對的,也許是錯的
如何與他人進行恰到好處的互動
如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十七章 自我肯定:讓生活變得更加熱情和真誠
即便你語氣肯定,也無法總是得償所願
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要真誠,不要故弄玄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對自己寬容一些,我們可能會做到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自我暗示帶給了我什麼
我的自我暗示之道
第十八章 與子溝通:愛、管制、傾聽、尊重與理解
完美的母親並不存在
自信起來: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懂得傾聽孩子,信任孩子
為孩子著想,也別忘了為自己著想
管制、縱容、現實主義、家長權威、尊重……
自信與不自信
與孩子相處的幾個要點
我又是怎么做的
第十九章 人際關係的倒影:跟寵物學交際術
三個小故事
一名心理醫生在這條飄忽不定的學科之路上的旅行
從寵物身上看懂人性法則
普世價值
我們是生活的打造者
第二十章 感同身受:情感同化是最好的溝通術
情感同化是如何產生的
理解,並與他人分享
從大腦的生理層面看情感同化
分享、理解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情感同化:必須要與他人有同樣的經歷嗎
如何獲得情感同化的能力
將情感同化移植到他人身上
第四部分 為了更愉悅地生活
第二十一章 學會選擇:追隨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名心理醫生的價值觀演變
接受人生道路改變的事實
了解自己的人生歷程,掌握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過著怎樣的生活”
如何掌握未來的人生價值
第二十二章 另闢蹊徑與順其自然:兩種改變的方式
如何改變
我在生活中如何另闢蹊徑
不可小覷的適應能力
第二十三章 我是如何調節工作中的緊張情緒的
大家都會有緊張的時候,我也不例外
最讓我緊張的是什麼
我是否吸收了病人所有的焦慮情緒
我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快樂
我是如何成為精神病醫生的
我的三個重要建議
第二十四章 相信自己的直覺
什麼是直覺
相信自己的直覺
適當的拖延:一種必要的等待
善待孩子的直覺
第二十五章 積極應對來自別人的否定
經歷逆境與他人的否定
讓精神生活豐富起來的幾個法則
以他人為榜樣,而不受他人左右
第二十六章 長期的痛苦:能夠賦予生命以意義的力量
事故,後遺症,治療過程
第一戰:認知行為療法
第二戰:接受與實現療法 自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