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台[王勃詩作]

臨高台[王勃詩作]
臨高台[王勃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高台》是創作於初唐的雜言古詩,作者姓名是王勃。王勃對於唐王朝統治者的奢侈豪華、荒淫無恥的生活,常在詩文中予以揭露,這首《臨高台》就是這樣,此詩最後六句對統治者的揭露非常深刻。王勃的古詩僅有10多首,其中《臨高台》反映都市繁華生活,暗寓對貴族豪門的諷刺。《採蓮曲》、《秋夜長》寫婦女在採蓮和搗衣時思念征夫,則是直接繼承了樂府民歌的傳統,而又能開拓意境。這些詩作雖仍帶有六朝的華艷色彩,但風格清新明朗,顯示了唐詩的新面貌。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臨高台

臨高台臨高台
臨高台,高台迢遞絕浮埃。
瑤軒綺構何崔嵬,鸞歌鳳吹清且哀。
俯瞰長安道,萋萋御溝草。
斜對甘泉路,蒼蒼茂陵樹。
高台四望同,帝鄉佳氣鬱蔥蔥。
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
東彌長樂觀,西指未央宮。
赤城映朝日,綠樹搖春風。
旗亭百隧開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輪翠蓋不勝春,疊榭層楹相對起。
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
錦衾夜不襞,羅帷晝未空。
歌屏朝掩翠,妝鏡晚窺紅。
為君安寶髻,蛾眉罷花叢。
塵間狹路黯將暮,雲間月色明如素。
鴛鴦池上兩兩飛,鳳凰樓下雙雙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顧。
銀鞍繡轂盛繁華,可憐今夜宿娼家。
娼家少婦不須顰,東園桃李片時春。
君看舊日高台處,柏梁銅雀生黃塵。

作品簡析

王勃對於唐王朝統治者的奢侈豪華、荒淫無恥的生活,常在詩文中予以揭露,這首《臨高台》就是這樣,此詩最後六句對統治者的揭露非常深刻。
《臨高台》是王勃留存下來的長詩之一。它從多方面展示了唐王朝建國以來的盛況,最後刻畫了統治者卑鄙醜惡的靈魂。特別是最後兩句:“君看舊日高台處,柏梁銅雀生黃塵。”詩人告誡統治者說:“請你們看一下過去的高台把,柏梁台也好,銅雀台也好,都已是灰塵滿面而淪為廢墟了。”這裡不僅指出了唐統治者的荒淫無恥,也預示著唐王朝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帶)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學者。王勃少時即聰慧過人,有“神童”之譽;十四歲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戲作《檄周王雞》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參軍;後又因為受牽連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職。其父王福疇因受牽連,貶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親,渡海溺水,受驚而死。詩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史稱“初唐四傑”。王勃詩主要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抱負、表達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對仗工整,上下蟬聯,但有些詩篇仍“浮躁炫露”,流於浮艷,沒有徹底擺脫六朝辭藻華麗綺靡的詩風。有《王子安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