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澧縣黃鰲中學

臨澧縣黃鰲中學

黃鰲中學創建於1964年,始稱“回龍庵學校”,1975年正式定名為“臨澧縣九里中學”。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臨澧縣黃鰲中學
類別: 市級示範性初級中學

校訓: 勵精圖治

校長:郝詩萬

簡稱: 黃鰲中學

所屬地區: 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

創辦時間: 1964年

經緯度: 29°26' 52", 111°37' 59"

九里鄉是革命烈士黃鰲的故鄉。1992年當地政府報請上級部門批准,由肖克將軍親筆題寫,將九里中學更名為黃鰲中學。黃鰲故里,山水之間鼓盪著烈士的英風浩氣,為後代的健康成長營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氛圍。
黃鰲中學

校訓:勵精圖治
學校精神:團結奮鬥 開拓前進 不斷進取 永不滿足
學校建設目標: 建設具有全縣一流的,縣內有影響的,市內有交流的“四園”(精神文明的校園,發展智力的學園,陶冶情操的樂園,優美整潔的花園)“三特”(學校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現代化文明學校。

學校簡介

學校規模

黃鰲中學前身為臨澧縣九里中學,始建於1964年.它北鄰澧縣壋市,南接207國道,交通極為便利.1992年,在革命先烈黃鰲誕辰90周年之際,當地政府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並由肖克將軍親筆題寫,將九里中學更名為黃鰲中學.
黃鰲中學升旗儀式
黃鰲烈士

學校現有在校生453人,在職教職工44人(其中專任教師33人),中學高中級職稱教師達20人.校園占地面積16771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千平方米,生均18平方米,圖書2萬餘冊,共有9個教學室.電腦室,語音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活動室,美術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裝備了多媒體教室,安裝了寬頻網,接通了遠程教育系統,實現了校園網路化,為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校園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四季如春,是理想的育人之地.

教學成就

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秉承為國家育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宗旨.數年來,為普高,職中,職業技術院校輸送了數以千計的優秀合格的畢業生.先後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園林式學校""特色學校"和"市級示範國中".學校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長足進展。在2005年,2006年在《小溪流》雜誌社所舉辦的徵文活動及湖南省少兒校園書信徵文大賽中,該校學生無論在獲獎人數及獲獎等級上都位居全縣前列.2006年中考,該校取得了語,數全縣雙第一的驕人成績.2007,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所倡導的詩詞創建活動中,該校有湯耀才副校長的詞《臨江仙·夢黃鰲》,劉雪華同學的詩《大山裡的早晨》等優秀習作均在《常德日報》上發表.

學校榮譽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黃鰲中學通過長期的德育實踐,逐步形成“謹記革命傳統,以德樹人”的鮮明特色。學校先後獲得了“市級綠色學校”、“市級德育創新先進單位”、“市級示範性初級中學”、“縣級安全文明學校”、“市級現代遠程教育示範學校”,“臨澧縣教育系統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殊榮。良好的校風、濃厚的學風,成就黃鰲中學素質教育質量穩步提升,2011年全市國中畢業會考,躋身全市四十八強,合格率名列全市前茅。

學校風采

在黃鰲中學校園裡,隨處都可見到勵志標語、名人語錄,這是學校教育方式多樣化內容之一。他們注重開展各種德育主題活動,傳統節日活動、感恩活動、勤儉節約教育活動、環保活動、愛心捐款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參觀德育基地、各種文體活動輪番登場,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注重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感染薰陶、激情勵志作用。
學生大會

百米詩牆、名人塑像、宣傳櫥窗、鎏金校訓、校風以及無處不在的勵志標語、名人語錄都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注重開展“三名”活動,讀名著、聽名曲、知名人。“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領悟人間的真善美,從多個層面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形成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郝詩萬介紹說。
為拓寬德育渠道,彰顯德育功效,學校實行育人渠道主體化。一是把德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二是充分發揮班級和團隊的主導作用;三是開辦家長學校,實現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合拍;四是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感悟。家長學校的開辦,使家長對學校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滿意率高達99%。
“注重載體,強調參與,突出主題,形成系列”是黃鰲中學開展德育工作的主鏇律。學校德育內容系列化,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
嚴格執行升降國旗制度,學生會、班委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相互補充、不斷深化的教育網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系列教育,使德育工作步入科學管理軌道。通過多種德育活動的開展,學生思想品德得到
外教公開課

了升華,行為規範合格率達100%。
為增強育人的實效性,黃鰲中學注重德育管理過程化。學校按照《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在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習慣養成、民主法制、勞動觀念、身心發展、審美情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並在內容安排上注意階段性和連續性。狠抓了留守學生的管理工作,每一名教職工把對留守學生的關注貫穿於整個國中階段,認真落實近期目標和遠景規劃,安排好他們升級、轉班的接力,避免出現管理斷層,形成了系統化的留守學生長效管理機制。此舉不僅得到學生、教師、家長的一致認可,還獲得來該校驗收指導合格學校創建工作的專家們的一致肯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