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縣

梁大同六年(540年)臨江縣為臨江郡治。 明洪武初年(1368年)臨江縣省入忠州,屬重慶府。 1994年4月,渾江市正式更名為白山市。

西漢置

漢初置臨江縣,位在長江邊上,與江為鄰,故名(i)。屬益州巴郡。
王莽時改稱監江{2},仍屬巴郡。
東漢興平二年(195)復名臨江縣。屬永寧郡。
梁大同六年(540年)臨江縣為臨江郡治。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設定臨州,轄二郡三縣,臨江縣為臨州臨江郡之治所;
唐貞觀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懷忠信為名。臨江縣為忠州治。
唐天寶初年(742年)改為南賓郡。唐乾元初年(758年)復為忠州,屬山南道,州郡治地臨江縣;
宋初臨江縣屬夔州路忠州。
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升為鹹淳府,設府治於皇華州(今順溪鄉皇華村)臨江縣屬之。
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臨江縣改屬重慶路忠州。,並為忠州治所。
明洪武初年(1368年)臨江縣省入忠州,屬重慶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為直隸州,1913年改忠州為忠縣。1914年忠縣歸屬四川省東川道。
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重慶恢復為中央直轄市,忠縣隸屬重慶市至今。
注釋:
(1)陳劍《“臨江縣”何時置?--附臨江名考 》:“:臨江縣治今忠州鎮,位在長江邊上,與江為鄰。鄰、臨都有接近、附近之義,故相通假;”
(2)見新《忠縣沿革志》

西晉置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分割秣陵設立臨江縣,屬丹陽郡。二年改江寧縣,治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街道

東晉置

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置臨江縣(今江蘇如皋石莊)屬海陵郡。北朝周宣政元年(578年),臨江縣併入寧海縣。

清置臨江縣

1902年清政府依盛京將軍增祺、奉天府尹玉恆奏請,劃通化縣東部地方設治貓耳山,置縣名臨江(吉林省臨江市),屬吉林副都統轄區興京廳;
1907年廢將軍制,東北實行行省制,臨江屬奉天省興京廳。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奉天省設東、西、南、北、中五路,,臨江屬奉天省東路道。
1934年(東北淪陷時期)改屬偽安東省。1937年劃歸偽通化省。1945年劃歸安東省通化專署所轄。1946年劃歸遼寧省。
1949年劃歸遼東省。1954年8月劃歸吉林省管轄。撤銷臨江縣,設立渾江市
1985年2月4日,渾江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撫松、靖宇2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劃歸渾江市管轄。
1986年9月8日,設立渾江市臨江區、。
1992年9月1日,撤銷渾江市臨江區,設立臨江縣。1993年11月28日,撤銷臨江縣,設立臨江市。
1994年4月,渾江市正式更名為白山市。臨江市歸白山市管轄到現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