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榆縣

臨榆縣

臨榆縣,古縣名,又稱“榆關”,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清乾隆二年(1737年)建臨榆縣,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臨榆縣地圖石印版1931年版臨榆縣地圖石印版1931年版

簡介:

臨榆縣,古縣名,又稱“榆關”,今河北省秦皇島山海關區。清乾隆二年(1737年)建臨榆縣,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臨榆縣明代屬永平府,境內建制盧龍縣撫寧縣昌黎縣、永平衛、山海衛。縣下實行里甲制,里亦稱社、屯,當地民編為社,遷來者編為屯。清代,沿用明制,屬直隸省永平府,轄盧龍、撫寧、昌黎縣。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關增設臨榆縣
《大清一統志·永平府·臨榆縣》中記載:“秦皇島,在臨榆縣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傳秦始皇嘗駐蹕於此。”乾隆二十一年《臨榆縣誌·古蹟》中記載:“秦王島,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環之。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光緒四年《臨榆縣誌》對秦皇島的描述見多且詳:“秦王島,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脈由東轉西,插入海中,橫壓水面,遠望形如臥蠶,海陽鎮之水口山也,上有觀音寺。”

臨榆縣地圖石印版1931年版臨榆縣地圖石印版1931年版
臨榆縣歷史沿革

明代洪武十四年置山海衛於今山海關。清乾隆二年撤消山海衛,改置臨榆縣,割撫寧縣深河以東地區歸屬之。1948年11月,臨榆縣解放,將中共臨榆縣委、臨榆縣人民政府由深河鄉螞蟻溝村遷往海陽鎮。1949年3月山海關劃歸遼西省,秦榆市改稱秦皇島市。1952年11月山海關又劃歸河北省。1954年8月,臨榆縣撤消,小部分劃歸秦皇島市,大部分歸撫寧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