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格莊村

位於萊西市區北15公里,鎮駐地西南8公里處,地屬丘陵。2005年全村共16姓,340餘戶,有人口975人。有耕地1800餘畝,荒山荒溝200餘畝。

基本信息

1、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臧格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建村。傳說土地神姓臧,故名臧家莊,後改稱臧格莊。

政區人口

鉀礦石、重晶石和粘土等礦產資源豐富。

經濟狀況

水利條件優越,東、北靠重洙河(又名臧格莊北河),南靠響水溝水庫,西有村水庫,村內有大小水庫6個,響水溝水庫由響水溝村和臧格莊村共同管理。

2005年新上大棚60餘個,高效農業大棚發展到400餘畝,年產西瓜100餘噸,甜瓜300餘噸,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000餘元。新上蘋果、大梨100餘畝,村果園達250餘畝,年產蘋果500餘噸,產值400餘萬元。村農產品主要以花生、小麥和玉米為主,花生年產250噸,小麥年產500噸,玉米年產60萬公斤,產值200餘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000餘元。

規劃30餘畝土地,將村內養殖戶集中搬遷出村。2005年新上養豬場6個,年存欄生豬2000餘頭,年出欄生豬萬餘頭;養雞場3個,年出肉雞10萬餘只;奶牛養殖場2個,年產鮮奶300噸,村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

村委領導班子大力招商引資,2005年春引進玩具加工廠1個,花生粗加工廠1個,安排村內閒散勞動力就業50餘人。

社會事業

村委新成立治安聯防隊,與民眾一起加強治安工作,減少了集體民眾的損失。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拖拉機和汽車不斷增加,於1997年新修村內道路4000餘米,加寬中心大街並修上排水溝,村東有水展路,隨著道路的發展,帶動了一方的高效農業發展。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為村國小新建操場1處,使村國小達到市教體局的要求標準。2005年夏季組成秧歌隊,自編自娛,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2、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黃山館鎮臧格莊村

位置面積

臧格莊位於鎮政府東約1.5公里處.東與大泊子村為鄰約1.5公里,西與黃山館毗連,南與隋家莊接壤,相距1.5公里,北至海灘1.5公里.距黃城28.5公里,距龍口12.5公里,北近煙濰公路,南靠黃石路.地勢南高北低.村莊面積為0.35平方公里。

村名由來

臧格莊歷史悠久.據傳,宋代臧格莊原屬臧家一個小莊.臧家原址在煙濰路北,南靠公路站房處.因莊內一戶人家是巨富,人們稱其為臧百萬.其他居住的都是給臧百萬幹活的長工.有一年,臧百萬因窩藏國家被抄沒家私,活滅九族斷子絕孫.喏大的一個臧百萬一下子滅沒了.明朝洪武二年劉氏等姓由四川遷來此地建村,仍叫臧格莊.

革命烈士

王克智、劉純芳、王成偌、邢同慶、劉宗卿劉家春、王保合、劉正禮、王金剛、劉洪喜、劉丙厚

人口姓氏

全村812戶,其中男1182人,女1266人,人口中非農業人口49人.1988年人口出生率為12.29%,劉334戶,王129戶,高48戶,邢24戶,鄭13戶,韓9戶,季5戶,蔡10戶,方5戶,宋、趙各7戶,馮6戶,李5戶,喬、馬、刁各3戶,徐、陳、於、董、隋、呂各2戶,荊、瞿、程、丁、楊、孫、田各1戶,均為漢族。海外僑胞8戶,居南韓6戶,美國1戶,蘇聯1戶。台胞9戶。村政建設:1945年9月15日建立黨支部,是鎮建支較早的村莊。歷任黨支部書記:王洪慶、劉思祥、王洪忠、劉純功、劉梅芳、王道政、劉思利、方成業。1945年建立新政權,歷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王道政、劉治任、王作賢、劉喜傳、劉廣臣、王道才、劉思福、王正安、高崇雲、鄭祖武、王玉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